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6-10 阅读数:428

朱郭钰 刘雪梅

摘 要: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定主要是沿袭传承了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理念,包括富强、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所重视和发展的不仅局限于个体内在道德素养的自觉性养成,更是将重心放在了基于群众思想层面的道德感化和发展,严格贯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统一的原则,并深入认知当前经济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实现全社会主体的全面发展。以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创新,并与特色社会主义现状相结合,制定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无疑凸显了民族精神和时代内涵,并且对荣辱观也有了进一步的优化。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是认识与实践以及真理与价值两个主体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

党中央在十八大上颁布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愛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对此进行了完善,提出要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实现意识领域的统一向前,以此来引领全民族人民实现中华复兴的共同目标。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全面感染着人民的思想道德。我们国家规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朝着政治、发展全面实施,并整合我们国家以往文化理念,并整合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我国特色主义事业的发展途径,核心价值则全面发展与优化。这篇文章主要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体这三个角度来对它实行阐述,根据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道路当中所呈现出的优势。

一、国家层面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个体素养的推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也随之向前推进,而随着民族的推进又促使了价值目标的逐步完善。

激励民族理想,树立国家信仰。黑格尔曾经说过: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若一个民族的眼光仅仅局限在当下,那这个民族注定是无法长远发展的。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下,岁月的洗礼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了坚定的精神信仰,这是我们民族的标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导致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一部分人开始一味的进行苦力劳动,在迷茫中无所适从,这就源自那些人所丢失的民族精神。我国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就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我国传统民族精神进行归纳提炼,最终凝结成简短的二十四个字,十二个词语,以此来构成当下社会主义发展最为核心的理念支撑。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共产主义,就必须要加快生产力的建设以及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密切合作,其中还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的社会主义景象是充满自由的,是令人向往的。国家的生产力持续增长,人民的道德素质不断优化,社会开始趋向自由状态,人也开始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加强融合交互,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治理模式。习近平指出:“要想完善我国治理结构,推动国家现代化治理,就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弘扬,以此来完善我国特色国情、民族与时代特色的价值理念。“由此可见,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转型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落实,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决定了国家实行现代化治理的关键因素,这象征着现代化治理的最终目标。价值观在社会管理当中起到了很大的引导性作用,它给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支撑力。确保国家管理制度的优化,并供应了很好的发展道路,推动国家实行多方面的文化结合,经过海外理念的合理性来对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进行落实。

内含多重目标,强化现代文明。有学者讲道:“国家对于现代化主要包含了很多文明,其中有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以及人类等各项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目标即在落实公民意识的完善,提高对其职责的注重与落实,从而建造一个极好的道德品质,防止发生违规情况,坚守正确的价值观。这还有利于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和建设,在很大程度推动了国家价值目标的体现,并凸显了我国在基于传统文化精神下,对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等文明的价值发挥,这无疑再现了国家现代文明的意义所在,并凸显了现代文明的意蕴和本质内涵。

二、社会层面

从社会维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意义,其提供了一定的合力,并以此来实现清廉政治的达成、市场经济的开发、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优化治理方式,达到政治清明。“圣贤之德”是政治清廉化的前提要求,指的是通过思想道德层面的感化来进行国家治理,重视社会群众的品德教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就是社会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所在,其利用价值引导和品德规范来实现个体意识的自觉约束,塑造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实现德治社会。政治清廉化的关键元素就在于民主法治的落实,价值观所推崇的就是民主法治的实现。“廉洁奉公”所体现的就是政治清廉化的本质内涵,而“爱国敬业”无疑是对党员干部的切身要求,其务必要对自身工作投入无限热爱,且全心全意服务于民众。

引导规范市场,推动经济发展。首先,核心价值观同我国上层建筑层面的社会意识相符,因而推行其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此外,其与社会个体的价值观为互相作用的,其能是个体道德层面得以提升,并起到一定的约束管制作用,从道德层面来实行违规市场行为的约束和限制,塑造公正透明的市场交易环境,并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最后,价值观的推行学习是每个社会主体都应当去贯彻的义务,只有激发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的对自身行为进行管制,并对市场环境进行监督,以此来维护自己切身利益。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通过思想方面的影响,来调整个体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公民对自身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基于价值观进行主体行为的实施,还能利用对比来实现监督,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丰富精神内涵,提升文化实力。切实贯彻和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加速对社会群体思想道德层面的约束和调整,促进其精神世界的丰富,并培养人们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习近平曾强调,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其直接决定文化软实力的塑造和发展,其作用是最为基础的,而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因此,从本质上分析,核心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凝聚力,同时影响了发展前景。

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第一,和谐社会的创建应意在于社会的公平公正、民主法治、秩序安定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发展,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展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预期目标。因此,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能够快速促进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产生,并打造正确的价值观氛围。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象征着和谐社会的价值所在。

三、个人层面

就个人层面进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呈现出的就是个体发展所务必实现的价值目标。

增强公民意识,明确义务责任。公民意识是当前社会每个人都务必养成的,其决定了个体对自身在社会中定位的明确,同时也凸显出个体通过准确定位而衍生的对道德法则和规章制度进行履行的责任感。其中,爱国是最为基础的社会公民的道德认知,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因此都要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敬业指的是个体要对自己的职业投入充分的热爱,并恪守本分,培养职业归属感。“诚信”“友善”指的是社会公德层面的目标,基于社会生活,凸显社会规范。由此可知,强化公民意识,培养责任感是当今每个公民都需要实现的个体价值目标。

公民意识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作用于道德意识的强化,只有当个体素养得到发展,才能实现自觉性的自我管控,避免出现违规违法行为。当前,随着社会上普遍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一部分丧失道德的主体借助媒体时代的优势进行舆论传播,造成这个社会风气的负面发展,使得社会群体的道德层面受到污染。所以,务必要加强对个体道德素质的培养,杜绝出现违规失德行为。而此时核心价值观就开始发挥其约束作用,通过对个体观念的感化来实现道德意识的培养,进而缓解失德现象的发生。

提供价值准则,助力人际交往。价值观直接作用于行为的规范化发展,帮助社会秩序的稳定。诚信友善直接匹配了人际交往的相关准则。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社会所共通的价值理念,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共鸣,进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关系的形成。规范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好印象,并促进光环效应的作用发挥,以此推动人际间友善交往。

参考文献

[1] 高小平.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J].行政管理改革,2014.

[2] 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种区分[J].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导刊,2015.

[3] 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

[4]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

[5] 邢海晶,薛一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超越——基于历史视角下核心价值观社会功能的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7(04).

[6] 李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关系[J].思想教育研究,2016(07).

[7] 易刚.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04).

[8] 张允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文化要素[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6).

[9] 吴向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重大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10] 王學俭,李东坡.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原则、路径和机制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3).

[11] 黄蓉生,石海君.论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鲜明时代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

作者简介:朱郭钰(1996- ),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刘雪梅(1993- ),女,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