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谈工艺美术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浅谈工艺美术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0-06-19 阅读数:1445

摘 要:工艺美术史课程中包含大量审美意识的培养、艺术价值的评判、传统文化的传承、环保理念的传播、创新思维的构建、爱国情怀的启发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在当今多元化、全球化的今天,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立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在艺术设计中融会、创新传统文化的能力。

关键词:工艺美术史;隐性思政与课程的紧密结合;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工艺美术史是一门研究中外工艺美术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在艺术教育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对世界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情感认知,开拓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增强文化认知的能力和文化自信,同时探索存在于工艺美术多元化的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理念、价值观、工匠精神等隐性思政内容,并将二者紧密结合以达到高等教育中价值的引领与知识的传授并行的教学目标,同时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一、工藝美术史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特殊性分析

在一般的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史课程,主要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全的人格品质。然而,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轻文化重专业,对常规的思想政治教学不感兴趣,加之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程,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社会责任感不强,政治认同感弱。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较浓,如果把思政教育内容穿插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工艺美术史课程中包含大量审美意识的培养、艺术价值的评判、传统文化的传承、环保理念的传播、创新思维的构建、爱国情怀的启发等隐性思政教育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加以点拨和引导,便可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为新时代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宽广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工艺美术史教学的课程设计

在工艺美术史的课程教学中将思政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有机的结合,是实现二者互相融合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材体例,以时间为横轴,以社会背景、艺术造物、论说为纵轴,构建三维立体的空间构架,将主要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域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工艺美术表现形式,以立体的方式一一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深刻感受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社会背景

该地区的社会变革、社会文化生活、典型历史事件等,在此部分内容中主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维主义的思维观点,正确理智的看待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人类发展的关联性,同时体会文化在世界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交融和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并认真体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涵和外延。

(二)艺术造物

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城市建筑、雕塑、家具、工具、器物等实用型的艺术造物,造物不一定是名作,但一定反映出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之下的工艺美术的文化特征。在此部分内容中的学习中主要通过赏析特定文化背景之下的艺术造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价值的评判、传统文化的传承、环保理念的传播、创新思维的构建、爱国情怀等,在中外文化影响之下的艺术造物对比之下,坚定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三)论说

从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影响之下的艺术造物的特色进行总结,体会这些艺术造物出现的原因,同时深刻体会造物艺术与社会文化是如何相互映衬,互相影响的,并且探讨这些造物在今天的设计或社会文化上的表现和投射。通过本部分的讲解和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宏观的历史观,在艺术、历史、文化的演进中体会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统一性,让学生真正在人类文化的历史范畴之下体会,作为推动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人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和社会责任,体现新时代我国的育人理念。

通过以上三部分内容的呈现,从三个不同层面阐述了每章内容的重点、核心思想,并统一于历史论说的理论高度,让学生在感受文化、艺术、历史进程的同时体会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思政内涵融入工艺美术史课程的实际意义

(一)达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两条线相结合,双管齐下,可以改变学生对思政教育兴趣缺失的现象,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扩大思政的教育面,改变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渠道,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领会到专业中蕴含的思政意义。此外,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使专业课程更具内涵和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对专业课程进行更深入的认知,对自身将要从事的职业产生更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改变学生停留于理解表面知识的状态。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可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品格,从而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对世界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创新意识

工艺美术史的课程构架中,将同一时期的世界和中国不同文化影响之下杰出的艺术造物,放在同一平台上鉴赏他的造物背景、文化、工艺、艺术表现力等等,这些能够将中国和世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同时传授给学生,做到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大学生是中国文化新一代的继承人,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既能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文化和思想,并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中体味传统艺术、民族风情的魅力,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

针对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的情况,丰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思政融入工艺美术史课程中,改变了单一、直白的思政灌输模式。这种做法将教育视为一个整体,最大限度地探索艺术领域中的隐性思政教育内容,以取得丰富教学模式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更是一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系统工程。 课程思政实质就是让一个专业的各种类型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一方向,相互促进。工艺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尝试旨在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线”—学生工作线的瓶颈,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艺术专业课堂与思政教育的同向作用,有助于提升文化育人和思政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魏亮,张艳丽,唐楚.艺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2).

[2] 高茜.世界工艺美术史论[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09):1.

[3] 何彦云.金山农民画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思考——以中国传统建筑绘画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兰州文理学院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工艺美术史》校级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唐艳丽(1977.11-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工办副主任,中共党员,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