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刘璐 马强 尹卓君 廖惠敏
摘 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阶段。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如何开展,关系到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和为谁培养人才的根本问题。而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出现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多元化等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应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而广东要履行牢牢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的重要职责,作为广东高校更应加强党建引领,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健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机制,使教育常态化。
关键词:意识形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十九大报告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引领、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如何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出现政治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多元化等问题。因此,亟须加强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方式,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结构。
一、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南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状况,笔者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对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7份,其中有效问卷447份。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为:教师14人,本科生415人,研究生18人,党员35人,团员384人,群众28人。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状况
调查显示,南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式较为丰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高校师生普遍认可和支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有正确的认识,对“四个自信”有较高的认同度,对时事热点有较高的关注度,也有较高的民族情怀和较强的家国荣誉感。但也有部分人存在意识形态安全意识薄弱、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足或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在被问及对待入党的态度时,有69.1%的人有入党的想法,其中42.1%已付诸行动,另有9.6%的人不想入党。而在不想入党和未想过入党的人中,有40.6%的人認为自己不够优秀,35.5%的人对入党不了解、不感兴趣,也有小部分人不喜欢党员身份带来的束缚感。在对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态度上,师生们的支持率达63.5%,另有31.4%的人表示没什么想法,3.4%的人表示反感。关于是否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可马克思主义的比率达84.3%,但表示信仰的比率只有19.5%,另有5.4%的人持怀疑态度。在对本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喜欢程度上,93%以上的人表示十分喜欢或较喜欢本国文化,50.7%的人对西方文化持平和态度。
从不同年级段来看,大一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对党的理论知识和时政新闻认识相对模糊;大二年级学生认识较为清晰正确,但对意识形态工作反感率也较高,有两极分化的趋势;而更高年级的学生和教职工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已基本形成,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对党和国家的认识清晰和认可。由此可见,南粤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心应在低年级学生上,但这种“趁热打铁”式的方式需要注意形式和把握好度,否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适得其反。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反馈
关于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想法,此次调查共收到反馈意见94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意识形态教育过于抽象,而目前的教育偏向理论,希望能进一步丰富形式,多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举行一些户外活动、请知名理论工作者做宣传工作、加强网络宣传、深入到社团中、与新媒体结合、大范围内潜移默化而重点区域重点教育等。二是认为目前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还须加强,仍存在部分学生意识薄弱的现象,在引导教育时希望能真正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而非强制性要求学生参加。
二、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治理论课效果不够
当前高校几乎均开设思政课程,但由于其课程内容略显枯燥,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够,而且教学方式方法较单一,这导致课程对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和认同感,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效率,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故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有待亟需探讨和思考。
(二) 社会多元化影响较多
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在生活中“物质”占据着越来越高的地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断侵蚀着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另一方面当今时代高度开放、高度融合、高度发展,经济的交流、文化的碰撞、思想的交融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种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类纷繁复杂的信息一拥而入,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有限,大量的社会思潮中存在着各种诱惑,很多不当的言论误导着大学生,致使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逐渐淡化。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法
(一)加强党建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及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高校党委要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组织大学生定期开展“树理想 重品行 守纪律”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是时代发展新要求,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新要求,是人才培养新要求。
(二)加强社区渗透强化,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三全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意识形态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应贯穿在“三全育人”中,然而学生社区是学生在高校生活最多的场所,在对大学生进行第一课堂教育的同时,更要利用好学生社区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渗透强化。
我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区,把学生社区建成集生活、学习、成长等功能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将意识形态工作教育与学生社区、学生管理、创新创业、传统文化教育、网络新媒体教育、廉洁诚信教育有机结合,打造了全国首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和实务化基地,做到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交流”,通过浸入式的教育方式,将意识形态教育与学生成长成才相融合,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不断丰富和完善我校“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
(三)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在高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时,要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和学生干部相较于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老师,会更容易与广大学生沟通,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敏锐性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会更了解多一些,所以在一些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时,能做到引导其他同学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例如,华南农业大学資源环境学院通过举办学生党员“双周学”、评选党员之星、开展“设岗定责”工程等,做到学生党建工作“有形化、项目化、品牌化”,从而让大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得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或进行辟谣,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信息向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去走,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的正面宣传,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宣传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同时对不良信息的本质和相关负面的言论做到敢于发声、做到客观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对官方网页、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的文章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严责,认真梳理各类媒体的运营情况,严格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三校三审”制度,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8-30.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3] 刘爽.从意识形态层面分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的价值选择[J].才智创新教育,2018.
[4] 何期.新形势下辅导员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观察,2018(07).
[5]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6] 张亦舒,郭跃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问题研究——基于河北农业大学的调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0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华南农业大学党建研究专项一般课题《新时代党建推进南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2018013;文章为2017年度华南农业大学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高校班级“党建、团建、班建”三位一体模式构建和活力提升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W17-ZD001;文章为2016年广东省党建研究会党建课题《“党建+”模式下高校社区品牌党建工作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BKYB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