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历史中已经存在了很久,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依然是学界不断讨论的话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能避免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身“宣传工作”、“思想工作”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萌芽出来的。在对其进行概念的理解时,要格外注意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与政治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演变;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和“教育”构造的复合词,其所指大体可以依照这个表述的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在政治领域开展的思想教育,或以思想教育的形式进行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门术语,然而,在国家范围内开展带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教育活动,是不同性质的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产生和演变
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国家和阶级的产生而产生,虽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点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但都存在着相同之处。尽管实践活动出现得很早,“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却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才产生,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历史演变而最终形成。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里明确提出,参加同盟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具有宣传的能力和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革命的活力”。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从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十分重视对群众的思想发动和教育工作。而这里的“宣传工作”这一概念实际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科学概念的最初形态。
1902年前后,列宁创办布尔什维克党时,提出了“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政治工作”当时指的是政治活动,后来把范围拓宽到组织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现在的思想工作,主要任务是向群众积极宣传先进的共产主义思想。1934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总结报告中,明确提出“思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两个概念,规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项基本任务和内容(党的理论工作、思想工作、宣传工作、政治教育工作和批评揭露工作的总称),并将其纳入国家的政治文化生活和学校教育的轨道。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到宣传、鼓动这些概念时,已经明确了这些词语针对的对象是“人”,而且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此时他们指出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方面控制的方法,就是赋予个人的思想普遍的社会性,让人民满足自我的私人利益。这与无产阶级掌握人民群众的方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实施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无产阶级政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统一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逐步确立的。在中国共产党人中,周恩来于 1934 年最早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940年3月,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生毕业大会上,最早使用“思想政治工作”一词。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聯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950年2月,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十四届第二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上通过的《中国学生当前任务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正式确认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党和国家更为关注政治工作,甚至一度产生了“左”的错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厘清了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实行改革开放,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随之发展起来。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在北京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第一次提出“思想政治工作应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论断。紧接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表了《早日建立马克思主义德育学》一文,提出:“我们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的《关于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指出:“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为了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专门召开政工专业论证会,最后确定学科全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决定从 1984 年开始招生。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形成规范,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特别是从学科建设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日渐成为规范、统一的术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开始从不同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做出定义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也日益明晰起来。
二、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根本性问题,明确概念和定义有助于开展学术范围内的各项研究,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种定义方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邱伟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塑造一定社会新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王礼湛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
陆庆壬将其定义为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袁礼周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用无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观点,教育人民群众,解决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为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为当前和长远的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陈秉公把“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和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作为定义。
孙其昂的定义是一定政党或集团组织开展的,对所属成员进行以政治为核心的思想教育,培育新人,动员大家为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王勤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期转变人们的思想,塑造人们的品德,进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上都是比较早期的概念定义,2000年之后又出现了以下观点。
李辽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常是统治阶级)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上的灌输、说服和引导,使之在思想和行动上按照教育者的意图和目的进行思考和行动,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周琪将其定义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直观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虽然有细微的差别,但基本理解都是一致的,他们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都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统治阶级有目的的进行的政治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通常都是说理,只是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语气强烈时则将之称为灌输,语气平缓时则将之称为引导。也有学者持“受政治制约的思想教育和侧重于思想理论方面的政治教育”的“交叉论”观点,周延一点的也只是强调要“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新意的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一般都使用张耀灿的观点,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一方面也体现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三、思想针织教育概念内涵
从上述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提出和演变过程来看,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反映了从革命斗争过程到革命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工作的历史,反映了概念发展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与此同时,这些概念又有较大的相同性,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是被人们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的。
作为学科概念而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突出政治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统治阶级和受教育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传递政治文化以形成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进而促进社会文明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教育,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所以单纯的意识形态教育并不符合社会和群众的需要,所以我们还要强调思想的重要性,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当做政治问题解决。
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内化和外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强调的是灌输的力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内化作用。内化是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教育学的观点中,教育需要达到以人为本的终极状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也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即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参与者当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处在现实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培养的人,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人。
所以,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时,既要注意避免概念的泛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邊界扩大,又要防止边界认识不清导致的概念过小,同时还要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要通过人的内外化活动改造主客观世界,调动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实际地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1.
[2] 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69.
[3]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
[4] 袁礼周.思想政治工作学理论基础[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54.
[5]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3.
[6] 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5.
[7] 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
[8] 李辽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1):11-13.
[9] 周琪.机遇与风险: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二重境遇[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9):37-39.
[10]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11] 孙其昂.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地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18-23.
作者简介:蒋敏(1998- ),女,江苏,本科,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