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张莎莎
摘 要: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虽然科学和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便利,但它已经成为控制人的力量。作为衡量人类的一种方式,使得现代社会陷入“科技设计的牢笼”。科技负效应日益突出,这构成了人的现代性的危机。当代社会科技高度发展,使得有必要将反思科技的负面影响作为反思现代性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性;负效应
一、科技的产生及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人类一双隐形的翅膀,将人类一步步推向了发展的巅峰。人们意识到自身具备的巨大潜力,找到了世界的真正主人及力量源泉,从上帝、宗教中破茧而出,不再惧怕人之外那个神奇的世界。科技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大大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宽广无比的舞台。因此,人的现代性发展是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人与自然界万物一样,在物竞天择的不断进化中得到了巨大发展。人类更是以一种高级动物的身份屹立于生物界。人类需要食物充饥,所以学会了狩猎开始了农业:人类需要穿衣遮体避寒,因而学会了纺织和印染:人类需要抵御动物或外敌入侵,开始打造刀具制造枪炮:为了出行方便,又学习了指南针造轮船;为了方便交流,开始有了书信电话。总之,为了自己的衣着,食物和住所,人类开始工作,这恰恰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差异的根本标志。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劳动工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现代性发展的动力源泉。科技的应运而生极大的满足着人的生存,让人在与自然界分离过程中越来越自觉的认识到其本质力量。
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互动并不是随意的。于是,人们开始探讨客观世界,研究自然、社会规律。人和客观世界在良性互动过程中,不仅认识到客观世界可以为人带来巨大福利和财富,更意识到我们要学会尊重并改造世界。当然,这一思想上的进步和解放,使人类如破茧之蝶,豁然开朗,对研究和创造充满信心。科技的发展帮助人们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无法测量的探索。例如,曾经恳求神灵下雨的人现在能够通过人工降雨根据需要人为地驱赶降雨;从钻木取火到指南针印刷术再到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科技的腾飞是不可想象的。为人类思想解放、文明进步及现代性发展插上翅膀的锐利武器就是科技。
二、人的现代性受到威胁
对现代性的理解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来说,即现代社会的根本特性,与过去宗教、迷信的社会完全脱离,侧重人的理性和自主性。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性是一个理性化和妖魔化的过程。人的现代性发展需要科技,科技可以延伸人的眼界和认识,能够使自然界和社会发展日益服务于人类的需要,把人类从各种压迫和限制中解放出来。因此科技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人们信仰科技,如同信仰上帝和宗教一样,坚信科技带来的都是有利的、先进的,人类的应该好好享受科技成果。于是,科技开始变得猖獗。“当以物化为目的的工业实践主导了全部社会生活领域之后,实践活动就彰显出自身的生产悖论,既将人从自然力、封建君权和神学权威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又使人重新陷入危机之中”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人类现代性的发展。
首先,吃饭是人们第一等大事,我们先看看近年来人类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发展科技,着眼于提高生产力,其最终目的无疑是为了追求现代性的生活环境和姿态。人们再也不想靠天吃饭,而是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类发展了几百年,积累了强大的建设力量,如今却要回到“还能吃什么”的这个原始话题。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饮食和健康。过分崇拜科技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命的基础。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人们现在重点关注的话题。科技的泛滥使用显然已经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何谈人的现代性追求。
其次,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世界很大我们却能交流无阻,因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出现,无论你身在何方,亲人可以随时关心你。然而,在这些个电子产品的作用影响下,人们开始出现懒惰甚至依赖。没有手机的存在是坐立不安的世界,人类成为了科技产品的奴隶,而科技产品却成为一种异己物。我们辛苦劳动,延长工作日,不惜牺牲身体健康只为有一天能拥有更高级别的科技产品。高科技产品的流行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科技成为了身份的代表,时尚的代言人,更成为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尺。机器人、克隆人,科技向人类做出的挑战正逐渐逼近,严重危害着人的现代性的发展。有专家预言,在这种趋势下,有一天人将被克隆人取代,接受机器人指挥。这显然是一种科技悲观主义的说法,但我们不能否定科技的异化正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人的现代性发展。
最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性的需要。科技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关键要看使用技术的人能否正确看待和运用。人类自从有了科技就变得自不量力,相信自身的力量是强大到足以掌控一切的,再也不会有什么东西阻碍我们压制我们。技术控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集团规则。与其同时,科技的魔爪伸向了自然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正日益威胁着人最基本的生存。人们对科技的追求不再单纯的是现代性的需求,而是贪婪的欲望,是征服和超越一切的欲望在涌动。总之,对科学技术的不合理的追求使人类越来越偏离现代性的发展轨迹。
三、现代性视域中技术风险的规避
传统的社会风险是由自然灾害或者宗教恐惧等外部因素造成的。正如吉登斯所言“在工业社会存在的头两百年里,占主导地位的风险可以称为‘外部风险”和“在自然和传统消亡之后生存的世界里,其特点是从外部风险向我所说的‘人造风险的转移。”如何有效规避科技风险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内容。
第一,加强伦理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边界。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我们应确定底线,设立严格“禁区”。“科学家必须增强应有的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感、对自然和人类的情怀,时时处处胸怀科学良知或科学良心,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对社会的未来和人类的福祉承担自己的责任。”首先应该在专家领域强化道德责任感,专家基本就是我国高级人才,都是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但同时缺乏伦理道德教育。专家在做科技研发时,应始终将造福于人类作为第一目的,维护正义,不应沉迷于名利物质,同时积极声讨技术的滥用、乱用。其次,在技术评审时严格把关,将伦理道德设置为成果评审的重要标准之一,引导和规范研发人员行为。评估工作应客观全面,考虑技术应用全过程,持续跟踪调查技術运用对人、自然、社会的负效应。最后,加强立法,为技术伦理道德运用设立最强后盾。从法律层面避免违反道德的一切行为。
第二,加强媒体风险公告
现代社会,在新媒体的应用下,信息传递的速度倍增,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多样化。由于技术用语非常专业化,技术风险在公众传播过程中,容易被人利用或者扭曲,从而导致社会风险。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媒体的公告力,提前预警风险,正确传达风险程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媒体要充分发挥其预警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做不确定世界的“窗口”和“路标”。由于现代社会新媒体发展迅速,大量自媒体应运而生,日渐成为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生活的必需品。媒体发布公告时,要选择一些大众接受度比较高的自媒体,而不是局限于技术领域。转为公众熟悉的日常用语,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语言习惯。最大范围,最大信息量的传达技术风险真相,声讨一切技术风险谣言散布者。
第三,加强公众技术教育
科技风险出现时,由于公众不具备基本的素质和判断能力,容易陷入焦虑或被人误导,出现非理性行为,因此要加强公众的技术教育。在目前教育系统中,对科学理论教育的传播比价重视,但对技术实际应用的教育缺乏。政府、专家及媒体要主动承担起技术普及教育的义务,向大众传播精确的数据,主动呈现技术应用真相。定期开放实验室,引导大众参观体验,让技术知识教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技术应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技术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要积极主动的培训大众对技术风险识别、处理能力,培养其理性应对技术风险的思维。“目前最被夸大的恐惧也许与强放射性核废料储存有关,其根源在于对辐射的陌生感。”因为,应建立一个平台,让公众了解技术知识,识别技术风险,并有效地、及时地、便利地沟通风险。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公众加入到风险规避的研究队伍当中,自下而上的反馈意见,参与技术规避政策制定过程,加强民意调查。
四、结语
作为现代性的意外后果,科学技术风险改变了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度,人们不再盲目地支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再将科学和技术的副作用视为理所当然的发展成本。相反,人们开始呼吁对技术发展的模式进行质疑和反思,重新审视技术发展对社会的负责影响。
在反思科技负效应过程中,我们无法粗暴的抛弃科技,更无法认同科技的控制逻辑。我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是研究对人类发展负责任的具备伦理道德的科技,来为人类生活的安全及便利服务。当然我们不断反思科技负效应,也是积极应对风险的自省行为。规避科技风险,不能一蹴而就,应科学理智的应对,做好长期战役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汪民安.现代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
[2] 潘斌.社会风险何以生成一一个实践生成论的进路考察[J].求索,2010(10):123.
[3] [英]安东尼.吉登斯.尹宏毅译.“风险社会:英国政治的背景”,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夫.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93-194.
[4] 李醒明.科学家的道德责任:限度与困境[J].学术研究,2012(01):9.
[5] 钱亚梅.风险社会的责任分配初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32.
[6] 刘易斯.杨健,缪建兴译.技术与风险[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24.
[7] 刘越.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4).
[8] 冯军.技术负效应的整合控制[J].自然辩证法究,2008(08).
[9] 李三虎.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地位[J].哲学研究,2005(02).
[10] 肖永康.论科技风险与科技伦理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11] 王行靳.技術负面效应及其消解[D].成都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