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0-07-09 阅读数:653

摘 要:目的论翻译理论是以整体翻译行为目的为核心的翻译理论,在茶文化外宣翻译中应用目的论理论,可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效率,满足翻译需求,为茶文化经济、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文章就基于目的论视角,对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几方面研究。

关键词:目的论;茶文化;外宣翻译

为了能够更好的创建中国茶文化品牌,促进茶文化在国际经济文化交往中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做好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就显得更加必要。这就要求外宣翻译工作者要以目的论翻译理论为指导,以促进茶文化文化、经济交往为目的,科学选择翻译策略,准确运用翻译技巧,为茶文化对外交往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茶文化外宣翻译活动要求认知

翻译活动并不是随意为之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活动要求、现场情况、翻译素材等结合整个翻译体系确定翻译标准与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遵循外宣材料的基本特点,结合个人认识,以客观的角度面度翻译,保证翻译意思的准确性。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不断更显现代化的理念,保证外宣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满足外宣活动的基本要求。

上述内容,不仅是翻译的基本原则,同时是在目的论影响下的基本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方式。开展良好的翻译活动是高效宣传茶文化、传递茶文化价值,实现茶文化宣传目的的最基本途径,对外宣翻译资料的了解与分析是开展外宣翻译的前提,为后续翻译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

西方诸多国家存在一定的茶文化历史,蕴含茶文化元素,对此可利用中心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结合茶文化之间的根本区别,以目的论为根本要求,对茶文化外宣活动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但在实际宣传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目的论的深刻理解,或是难以掌握文化之间的相关约定,导致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文化流失现象,我国茶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难以实现预期传递,进而影响我国茶文化外宣活动的宣传效果,对外宣实效造成整体影响。

二、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目的分析

现代化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在此过程中,我国加快与世界联系的部分,对外交流活动与日俱增,外宣活动成为重要的交流环节。成功的外宣活动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促进中国走向世界。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加,外宣活动的重点,逐渐转化为中国向国外输出传统文化,传播民族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把握中国外宣翻译的价值,实现正确的传递是世界认识、认同中国文化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巩固中国的文化身份,这也是高效宣传翻译茶文化的目的之一。

我国地大物博、地貌广阔,存在大量的、不同的茶叶种类,不同的地区、区域有不同的茶叶划分,同时因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茶叶的命名方式也存在不同与特色。部分地区根据茶叶色泽、产地等进行命名,部分地区根据茶叶文化典故进行命名。在饮茶的过程中,了解茶叶的种类、命名方式等不仅有助于了解其功效、分类,同时将饮茶活动提升为活动的象征,增加了茶叶的文化价值,丰富了饮茶活动的美感。

对此,有关部门及领导出台相关政策与对策,重点强调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外宣三贴近”原则,结合实际、结合需求、结合思维,促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在茶文化的外宣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第一,促进外国读者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利用外国思维方式使其掌握我国茶叶命名方式、促进读者了解茶文化内涵,以茶叶命名方式的准确传递为基础,促进茶文化的外宣。

三、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状况分析

近年来文化交流是国际间的常态化交流形式,茶文化外宣活动以此为基础从文化资源表明到深层内涵处都在重视外宣活动的价值。外宣活动不仅是向世人展示茶文化的理念更是向全世界传递茶文化价值体系,诠释茶元素内涵。由此可见,向国际友人传递、展示最原汁原味的文化体系是实现外宣效果的最佳途径。但现阶段开展茶文化外宣活动时,翻译机制与体制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翻译不畅,同时不同文化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导致茶文化外交活动难以有序开展。

开展茶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正确的翻译方法在遵循翻譯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一定的翻译技巧,提升外宣翻译的准确性。结合翻译活动的本身特点,大大促进翻译活动不断更新。结合翻译活动的要求、按照材料本身的特性,结合翻译文化机制,按照茶文化体系,在翻译过程中,展现材料所蕴含的情感理念、文化价值。

四、目的论视角下的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研究

在目的论的影响下,完善茶文化翻译机制时需要注意:

(一)灵活使用翻译方法

结合具体情况,针对不同茶叶命名方式择优选择最佳的茶叶翻译方式。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可利用不同翻译方法进行相互补充,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体现茶叶的表面名词含义又要展示茶叶名称背后的文化价值,若翻译允许时,可进行适当的注释。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使用翻译方法,结合不同茶名的特定,避免出现主观臆断,防治错译,以读者的需求为基本翻译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翻译。

(二)加强学习茶文化背景知识

现阶段在进行茶叶名词翻译时,存在不准确、错误等现象,主要是受到翻译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同时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也称为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不论是何种翻译方式,都需要考虑文化背景、茶叶知识,将思维、思想、文化进行准确的翻译与传递,提升翻译的质量。由此可见,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英语文化知识,同时要理解茶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专业术语,理解相关领域的概念。

(三)注重读者接受与理解

对茶文化进行外宣时,不仅要重视外宣译文的准确性,同时要了解读者的真正需求,根据译文接受对象,从不同角度最大限度的还原翻译的准确性。但由于中西文化从历史背景、到人文习俗,到理解习惯均有差异性,因此保证读者充分理解茶文化翻译存在一定难度。除此之外,在目的语国家,受文化意象、元素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缺乏与茶文化相对应的茶叶名词、专业术语,导致单纯的翻译难以深入人心,适时作出注释,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同时可减低学习难度,促进茶文化外宣活动的有序进展

(四)统一规范相关术语,促进中国茶文化外宣

现阶段,业界并未对相关内容进行统一规定,未对翻译进行统一的指导,市场上存在不同版本的茶文化译本。且部分译本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不准确,在使用过程中也缺乏对类似情况的辨别、注意,大家普遍直接食用较为流行的译本,此时茶文化翻译难以表达出最准确意思,使得不同译者之间也存在困惑,由此可见,在茶文化翻译机制中统一专业术语尤为重要,不是简单的几个工作者便能完成的,需要不同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胜任,需要中外专家协同合作,对茶文化的专业术语进行译本规则、标准的制定与协商,通过编纂专业术语词典等形式才能完成。

五、结语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直接影响文化交际效果,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日渐频繁的今天,茶文化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基于此,充分开发和利用目的论翻译理论,为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提供科学指导,是现阶段翻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基于目的论翻译理论开展茶文化外宣资料翻译活动,能够使翻译工作目的更加明确,翻译更加精准,从而促进茶文化对外经济、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哲敏.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与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7):365-366.

[2] 张晓娟.信息论指导下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及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2):307-308.

[3] 王杭.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语料库技术应用[J].福建茶叶,2018,40(02):449.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7年度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黔北文化研究中心培育项目“目的论视角下的遵义茶文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XJDPY02。

作者简介:左健(1981.01- ),男,汉族,湖北鄂州人,遵义师范学院黔北文化研究中心,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