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王程民 严毅萍
摘 要:“三点半”现象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教育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产物。也是我国教育与学校管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温州市326名儿童、220位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新温州居民子女“三点半难题”形成的原因和引发的社会影响,提出问题解决思路,努力创建一个学生快乐、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教育生态环境。
关键词:三点半难题;新温州居民子女;志愿者;课后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
(一) 问题提出。全国绝大多数小学下午三点半就会放学,而社会上的工作单位一般都是五点左右才下班,这就让一些双职工学生家长置于接孩子放学与兼顾工作的两难境地,由此引发的“三点半现象”一度成为两会关注的热点。为应对“三点半难题”,现阶段主要形成了无人看管、老人接送、课后托管和父母接管四種办法。而对于外来务工的双职工城市新居民子女来说,他们没有老人接送,也难以支付昂贵的课后托管费,父母更是没时间接送和看管,他们的“三点半难题”更加突出,并且由此引发系列学习、生活、心理问题。随着温州的经济发展,新居民子女的数量快速的增加。新居民子女在温州受教育问题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访谈对新温州居民子女三点半难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内容。本研究针对新温州居民子女的三点半难题及因此引发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访谈的方法开展研究,编制新温州居民子女三点半难题及学习生活等方面调查问卷对新温州居民子女及家长进行调研。问卷由新温州居民子女三点半困难及解决意见,家长关注子女学习情况,课后辅导情况,新温州居民子女的生活、心理状况等模块构成。
(三)调查样本的选取。在浙江省温州市多所小学共发放线上线下调查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99.3%。在家长群体中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
(一)新温州居民子女的三点半困难、适应情况。被调查的新温州居民子女大多数是8-11岁的小学生,随父母的工作来到温州,其中有大部分同学有转学经历,超过80%的同学认为重新适应新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95%的同学认为在温州学校的硬件设施比在老家的要更好,62%的同学认为能跟上老师上课进度,但是参加课后补习班的同学不多,三点半放学后他们绝大多数是留在学校玩耍,等父母五点半下班来接。90%的家长希望学校课后能多开设一些兴趣班课程,85%的家长认为培训机构补习班会加重经济负担。
(二)新温州居民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课后辅导情况。调查结果表明58%的家长会主动关注督促子女,26%家长会主动辅导子女学习问题,15%的家长不懂如何辅导督促子女学习,15%的孩子有参加课后辅导班。80%大家长就算工作再忙,也会抽出时间关注子女的教育状况,有45%家长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很好的辅导子女学习,使子女无法受到更好的教育。有74%的家长会通过老师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有22%的家长通过子女自述了解子女在校情况。
(三)新温州居民子女的生活、心理状况。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新温州居民子女在城市里学习、生活与交友等方方面面都能比较顺畅地融入这个新的城市,但是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体验不是很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探索建立“五位一体”的联动教育合作机制。由新居民家庭、所在社区、所在小学、周边高校、社会资源五个方面联手关爱新居民子女的成长,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联动教育合作机制。通过社区、高校、社会资源合作成立三点半公益课堂,培养一支稳定的公益课堂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发挥志愿者的特长,开设绘画、书法、手工、舞蹈等兴趣班及课后作业辅导班,同时可以利用高校资源开设游学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新居民子女三点半后的课后学习生活。
(二)探索培育社工队伍,积极组织开展亲子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校外拥有广阔的教育阵地,校外活动是校内教育的衍生。由社区牵头,发动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借助科技馆、少儿图书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系列社会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新居民子女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动员离退休干部、党员、教师、学生家长、青年志愿者及其他社会工作者形成联动,组建社工队伍,成立关爱讲师团,共同参与到新居民子女的教育管理中来,要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帮扶、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开展结对帮扶服务活动。学校、社区可以组织手拉手结对服务活动,把本地学生和新居民子女及家庭组织起来结成对子,从生活、学习、情感等多方面对他们进行帮助。学校还可以根据新居民子女的特点,组成数量不限的结对小组,开展本地学生和新居民子女学生互帮互学,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如三点半放学后,家里有人接送小孩的家庭可以帮忙接送照看结对家庭的子女,等其家长下班再到其结对家庭接小孩。也可以尝试着让新居民子女周六住到本地学生家中,周日调换,让他们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同吃同住,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既教育培养本地学生的爱心,同时也能感化新居民子女,使他们对学习增添更多的自信,生活习惯也更趋向当地习惯,从而真正融入到本地社会中。
四、结语
综合治理“三点半”难题,必须在思想层面秉承教育公平理念,明确其公共福利的性质定位;在制度层面形成以政府担当为主导,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在实践层面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形成思想、制度、实践层层推进,学校、家长、政府、社会、高校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周盈英,张林.谈宁波社区青少年教育模式中的“四点钟学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4).
[2] 周纯义,任晓秋,王娜.“四点半课堂”的现状、困境及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作者简介:王程民(1999.02- ),男,汉族,浙江缙云人,大专在读;严毅萍(1986.03- ),女,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