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文博探索节目中的“匠人精神”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文博探索节目中的“匠人精神”


发布时间:2020-07-13 阅读数:519

吴红艳

摘 要:中央在20l7年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它秉承着“让文物活起来”为宗旨,一经播出便赢得口碑与收视双收。《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夠受到如此高的关注,是因为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以及展现的匠人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华的魅力和专注细节、精益求精的匠人之心。文章将探讨《国家宝藏》中每一件宝藏背后为之付出心血的匠人:他们匠艺精绝,智慧非凡,用一腔热血赋予一物,这种匠人精神更需要后世的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国家宝藏;匠人精神;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近年来《见字如面》《国家宝藏》《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博类节目掀起了热潮,将中华文化在温情的语言镜头下重新被赋予鲜活的生机,《国家宝藏》在文博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因为它不仅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更加突出体现传承中华文化背后非凡的匠人之心。

一、《国家宝藏》简介

2017 年12月,央视第一季《国家宝藏》以高收视率“火”了起来,在微博、微信、优酷视频瞬间爆发,尤其在豆瓣更是达到 9.2 分的好成绩。2018年12月,央视第二季《国家宝藏》如期而至。节目通过独特的创新模式将“冰冷的文物”与“温馨的剧场”相结合,凸显出文物的价值。同时,也展现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守护人的匠人精神传承。正是该节目的播出,各地的博物馆客流量都有明显上涨,众多游客慕名而去,就是为了一睹风采。《国家宝藏》给观众带来一场中华文化五千年璀璨文明的视听盛宴,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明“工匠精神”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三、《国家宝藏》节目中渗透的匠人精神

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处处都体现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匠人精神的称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老一代的文物工作者或者从事文物保护的匠人为了一个临摹,为了一个工艺的雕刻,为了一件作品的复制,他们可以几天、几年,甚至倾其一生,专注其中。这正是他们的精神,成为值得人钦佩的法宝。

(一)专注执着—对文物苛求极尽完美

第一季里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这幅画的作者是北宋王希孟,天才之少年,勾勒出了山水画之巅峰。画作颜料多以石青、石绿采集上等的绿松石、孔雀石等宝石,而白色则采用千年的蛤蚌、贝壳,把这些纯天然矿物颜料经过研磨、过筛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最终才使得画卷历经上千年依旧鲜艳夺目。画稿勾勒数遍、颜料精心筛选、一层层的着色,用时之久,才造就了这样一幅传奇的画卷。

《千里江山图》今生故事的讲述人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冯海涛先生他潜心研究了四年,闭关两个月的时间,复制了这幅《千里江山图》,他用自己执着专注的热忱之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用所谓的“笨方法”将亲手绘制的五遍画纸叠加,最终展示给大家这璀璨的画卷。当然,这幅画一千年了还是依旧很鲜艳离不开国画颜料的传承人仇庆年老先生,他历经千难将带回来的各种稀有矿石经过反复提炼变成了上等的颜料,这样的诚心之作,才能历经千年永不掉色。正是有了像他们那样对文物事业倾其一生去守候的决心,才有了这举世闻名的《千里江山图》。他们用自己对文物的热爱和对文物事业的专注,让我们感受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执着而专注的匠人之心。

(二)作风严谨—对文物秉承谨慎态度

第一季里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是2500年前的金属记忆,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工艺精细的程度与现代的机床技术相比也毫不逊色。可见,古代的匠人们对工艺作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的作风态度。

在节目里,作为新一代的考古人江旭东博士主持了越王勾践剑第二次科学研究,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解读国宝、窥见历史,探索其中的奥秘,给广大观众展示了三大成果。例如:它千年不腐的原因,菱形纹的修复等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剑刃由树枝晶的金相组织构成,复原了越王勾践剑2500年前的真容,剑身拥菱形纹,白金色彩组合,光泽璀璨夺目、千年不腐,为两千多年前匠人的精妙绝伦的工艺赞叹。

(三)精益求精—对文物保持精雕细镂

《国家宝藏》第二季广东省博物馆迎来了年轻的国宝——金漆木雕大神龛。它体量庞大、雕饰精美,是潮州木雕的佳品。它以木为纸,化木成金,采用多层次镂通雕,密而不乱。它精巧瑰丽,栩栩如生,被誉为“用匠心铸造”的传奇。

金漆木雕大神龛从制作工艺上讲,做工极其精湛,上面刻画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梅花鹿和仙鹤雕刻技艺十分精巧。当然,大神龛也是经过反复雕琢最终呈现出来,对工艺极致的追求,在修复者一笔一刀的雕琢里尽显“执着的匠人之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它今生故事的讲述人林玉裳女士,她作为出生在马来西亚的潮州人,修复了一座韩江家庙的潮州祠堂,成为了当地人的骄傲。这种行为最重要的意义是对家族、对血脉,对故土,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四)敬业创新—对文物传承职业精神

第一季《国家宝藏》故宫博物院的“各种釉彩大瓶”诞生于康乾盛世,为满足乾隆爷炫耀大清四海统一、文化繁荣的盛世之相,景德镇的瓷器匠人们,在成功率不到0.23%的概率下,烧制出17种釉彩于一身的“瓷母”。他在烧造的工艺上,借鉴历代烧造之经验,集于一炉进行创新,造就了一代宝物“瓷母”,体现了唐代鼎盛时期人们的文华自信。它的今生故事讲述者“问不倒”的故宫志愿者讲解员张甡,使观众对“各种釉彩大瓶”的烧制工艺、装饰层、釉彩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被他对文物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

对于古代工艺品的技艺,对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比如:两千年前的瑰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这块锦的制成,其实织工不需要复杂的培训,而是织机的传动,这种机器的创新只需三年就完成了复制。正如赵丰说的:“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可见机器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再如两千年前铸造云纹铜禁时所使用的失蜡法工艺,为当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造带来重要启发。由此可见,文物中的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先祖的智慧。

四、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国家宝藏》这类文博类节目,对于大学生以及知识青年这些主要的观看群体,其中节目渗透的工匠精神对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匠人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国家宝藏》凸显从古至今的各类工匠们,他们独特的匠人精神值得学习和称赞。但是工匠精神并不只是对工艺的执着追求,而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都注重保持细节、追求极致的完美,利他、利社会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树立个人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匠人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华

《国家宝藏》凸显文化价值及时代精神。这种精神,通过曾侯乙编钟的震撼,体现了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自信;通过铜鎏金木芯马镫的研究发现,促进了欧洲的骑士时代,这正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影响世界的早期证明;又通过杜虎符守护安国之信,映照出现代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华发扬光大需要当代大学生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中华文华的传播者。

(三)“匠人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国家宝藏》凸显匠人楷模,他们是时代的榜样,他们严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去弘扬、去传播。他们是社会的正能量,是我们的榜样。

五、结语

《国家宝藏》这档文博类探索节目,带我们领略了各种精妙绝伦的文物宝库,它透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文物的文化价值,为我们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当然,古代匠人对艺术雕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对艺术造诣的执着专注、对艺术工艺的敬业与创新、对工艺事业的严谨作风使我们惊叹不已。他们通过《国家宝藏》以“工匠精神”传达“匠人之心”,为新时代人们做出榜样。

参考文献

[1] 张杰.《国家宝藏》带来的文化涅槃[J].青年记者,2018(08).

[2] 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之魂[DB/OL].网易,2016(03).

[3]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DB/OL].[2015-12-31].http://cpc.people.com.cn/n1/2015/1231/64094-27997763.html.

作者简介:吴红艳(1991.11- ),女,新疆人,初级,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预科教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