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倪海明
摘 要:在以往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政府对于社会的发展往往承担着“大包干”的角色,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政府再也不能像以往管理一个大企业似的管理社会,政府必须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文章阐述了管理和治理的区别,并指出政府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的动力、逻辑和制度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动力;逻辑;制度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指引着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如今,新中国已经强起来,我国还要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切有赖于政府转变角色,更好发挥职能。在以往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很多国家采用计划经济手段,那时候人民群众的愿望集中在吃、穿上,社会需求简单,社会资源较为缺乏,社会现有的资源必须首先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政府像管理大企业一样管理社会,这种管理方式在当时有着必要性和优越性。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包罗万象,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实现从政府管理到政府治理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多种动力源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
改革开放的热潮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的生机,社会风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对政府传统的大包干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另一方面也迫使政府简政放权。政府的本质在于服务人民,当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政府提出新的要求时,政府应当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完成职能的转变。在新时代,政府担任的角色应当是“后盾”的角色,而不是把社會当成需要哺乳的小孩子。也就是说,一方面,政府要像一个明智的父亲,基于市场这个孩子充分的自由,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府也要严厉一点,帮助孩子识别出前进路上的障碍,不致于使这些孩子走入歧途。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政府将逐步从许多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中退出,逐渐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变行政为服务,最终建成服务型政府。政府逐步从许多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中退出,将为社会组织等新兴社会力量的进一步发展释放广阔的空间。而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政府主动谋求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秩序,协同提供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改善社会福祉。
(二)第三部门的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政治的发展,第三部门蓬勃兴起,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了动力源泉。如在小孩抚养和老人赡养方面,福利院和敬老院使政府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成为了可能。此外,第三部门还有效弥补了“政府失灵”,他们积极配合政府,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逻辑
(一)社会管理的“失灵
社会管理的“失灵”,也就是指即使政府有效发挥了其作用,也不能弥补社会发展遇到的难题。社会管理失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管理实际上是一个“公共物品”,即一个人可以不付出代价而享受社会管理的好处,拿社会选举来说,个人参加选举需要付出代价,如时间、精力、到达选举地点的交通费,而个人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很小,这样一来,真正愿意参加选举的民众就少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应对社会风险,解决社会问题,缓和或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就成为了必由之路
(二)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坚持系统治理,从政府包揽向政府负责、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坚持依法治理,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坚持综合治理,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坚持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防微杜渐。
三、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制度发展
(一)加强党的领导
在社会治理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突出“加强”和“改善”,牢牢把握党领导社会治理的主动权;突出“牵头”和“抓总”,牢牢把握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突出“制度”和“规范”,牢牢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权。其次,提高党领导社会治理的能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来实现。党的基层组织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具有参与社会治理的天然优势。
(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社会治理的改革与创新都要以此为目标取向。社会治理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职能,而且也需要社会各界一起参与,要从政府包揽向政府负责、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坚持依法治理,从管控规制向法治保障转变;坚持综合治理,从单一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坚持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矛盾、防微杜渐。
(三)完善社会治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社会利益协调机制、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士群,张杰华,包先康.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动力、逻辑和制度发展[J].学术界,2015(03):15-24.
[2] 孙武斌.以基层党建创新基层治理工作[N].金华日报,2019-04-18(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