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口译中英式汉语的模因论解读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口译中英式汉语的模因论解读


发布时间:2020-09-14 阅读数:507

郭星余 王则浩

摘 要: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英语文化的影响下,不自觉地将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糅合到汉语中,形成了英式汉语现象。文章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讨口译中英式汉语的形成及类别,提出应推广善性英式汉语模因,抑制恶性英式汉语模因。

关键词:输入强化;冠词;二语习得

所谓英式汉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到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在汉语输出时,将英语的语言表达方式或文化习惯硬套入汉语,从而形成表面是汉语而内在是体现出英语的语言文化特色的汉语句子或者篇章。中式英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一般为初级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而英式汉语则一般出现在中高级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中,其中就包括水平较高的口译员。

一、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这一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它被看做文化遗传单位,第二个阶段被看做大脑信息单位,是储存于大脑中的一一个复制因子。任何事物只要它以广义上称之为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人的身上传递到另一人身上,那么它就是一个模因。Dawkins用三个指标来衡量复制因子的质量高低:保真度(copying-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

模因根据表现形式、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程度,可以被分为模因复合体和单个模因、有益模因和有害模因、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一个成功的模因,也就是强势模因,必须能够被精确地、大量地复制,这些复制品的生命力必须比较长。相反,不能被精确且大量复制的模因则是弱势模因。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只有那些成功存活下来的模因才会被人们接受和传播。成功的模因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复制的忠诚性。此外,模因还应具备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和权威性,否则也很难被传播和模仿。

二、模因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是模因的载体,它也是复制因子,但它的复制和模仿不是完全的“克隆”。往往只复制成形式或内容相同和近似的信息表征,其中有语言交际者的创造和改良。语言模因将复制权交给语言交际者,利用交际者的意图及有关语境,不断变化着形态,强势模因战胜其他较弱的语言模因,而将自己表达的信息传播出去。

模因本身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两者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进一步说,语言作为一种模因,它可以通过字、词、篇章表现出来,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从整体看,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体现的: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形成的语言模因,可以在另一种语言中传播,形成跨语言、跨文化的模因传播别国文化中。所以说,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我们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受到模因的驱动而产生并发展的,语言的功能还在于传播模因,而模因本身也是依靠語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三、模因和翻译的关系

Chesterman最先把模因和翻译结合在一起研究,形成了他的“翻译模因论”。他指出,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译者的任务不是保全原有的思想,而是传播和发展原有思想,译者是思想发生变化的媒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翻译充当了外来模因复制和传播的工具,是模因的一种传播方式,翻译的过程是模因的传播过程。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有些翻译模因由于不能得到普遍接受而消亡,另一些翻译模因则流行一时而最终被新的模因集合所取代,还有一些模因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翻译模因论的框架下,翻译其实就是模因通过译者所进行的跨文化传播过程,翻译模因不可避免地影响译者的思维方式和翻译过程。

四、模因与英式汉语

(一)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与英式汉语形成过程

Dawkins提出成功模因有三个衡量标准,即“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任何事物,与那些与它发生竞争关系的事物相比,只要它能够在这三个方面占优势,那么它必定在这种竞争关系中获胜,成为成功模因。在此部分,文章将通过成功模式的三个标准,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这两个层面分析英式汉语的形成。

(1)英式汉语中的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

英式汉语是指以汉语为本族语、英语为目的语的语言使用者,由于受第二语言英语的影响和干扰,将英语特征和使用规则引入汉语,从而产生的一种带有浓郁英语风格的似是而非的汉语。这些英式汉语的产生过程,实际上就是英语模因通过译者或者作者进行的跨文化传播的过程,即转变成汉语模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强势模因能够在自我复制竞争中获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都是强势模因,语言模因也不例外,能够被使用、传播的语言必定是强势模因。而有些模因就不一定得到广泛的流行和传播,它们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强,有待日后观察。语言模因的强弱取决于它本身是否得到广泛认同、传播的社会时空情景及宿主的心理意向。

在英式汉语中,一些好的变体表达,诸如黑客(Hacker),博客(Blog),秀(Show),粉丝(Fans)等,都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青睐,并逐渐成为汉语表达的一部分。这样良性的英式汉语,对语言的发展是有益的,可以丰富和完善语言的表达方式,为语言增添活力,成为语言发展进化的重要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的发展。这样的英式汉语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在长寿性、多产性、保真度方面具有较高值。但象“基思是个小个子的,面色发黄的、衣服破破烂烂的、瘸腿的、不刮胡子的乞丐。(Keith is 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d, unshaven beggar.)”“两千美元超过了他能支付的金额。(Two thousands is more than he can afford.)”这样的恶性英式汉语则是不健康的模因,在多产性这个衡量复制因子的质量高低的标准上是竞争不过其他用不同形式表达相同意思的模因。由于它十分拗口,破坏了汉语应有的美感,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在长寿性这个标准上也不过关。这种恶性英式汉语属于弱势模因,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出语境之外甚至消失。

(2)英式汉语的形成过程

布莱克摩尔提出:“对于增强模因的多产性而言,口语化的语言是最理想的方案。”参照潘小波的翻译模因传播示意图,作者构建了一个口译中英式汉语模因形成过程。

首先,英方形成英语语法模因,使用英语思维、表达或在头脑中形成英语语

法模因,这些模因以英语句子为载体。接下来,这些承载着英语语法模因的英语句子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译者的大脑被译者所记忆和同化,成为了这些英语语法模因的宿主。第三步,译者将这些承载着英语语法模因的英语句子以汉语形式表达出来,并将这些模因生搬硬套近现有的语言载体—汉语中。最后,以汉语形式表达的这些英语语法模因,即英式汉语,通过译者的声音传播给了听者,也就是中方。就这样,经过四个步骤,英语语法模因实现了跨文化传播,成为英式汉语。

(二)英式汉语模因的类型

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语具有以下特点:更多使用系动词,连接词;多用被动语态和比较结构;英语定语形式多样,更多为比较长的后置定语;多用系动词,连接词;常用长句等等。

英式汉语将英语语法生搬硬套进汉语,使得汉语具有英语语法特点。那么根据英语的这些特点,英式汉语模因包括系动词模因,连接词模因,长定语模因,被动语态模因,比较结构模因,长句模因等。其中系动词模因,长定语模因,被动语态模因,长句模因表现最为明显。

(1)系动词模因

在英语中,形容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带有系动词。例如,汉语中“她很漂亮”,在英语中应该是“She is very beautiful.”而不是“She very beautiful”。这种英语语法渐渐影响了汉语,形成了系动词模因。译者将这些系动词模因“是…的”照搬到汉语中,倾向于使用这种结构的判断句来代替原本汉语的描写句。

例1:It is difficult to call up any personage of recorded English history who is less of a figure than William III; it is, indeed, difficult to call him up at all.

在有记载的英国历史中,要想出一个比威廉三世更加淡薄的形象是很困难的;要想起他的确是很困难的。

上面例子中的“是很困难的”很明显是由it is difficult这个英语模因传递过来的,建议修改成:很难想出有谁的形象会比威廉三世更淡薄。

(2)长定语模因

汉语中定语往往前置,且较短,而英语中定语的形式和用法多种多样,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都可以作为定语,有些前置,更多的是后置定语,后置定语通常较长,这样的英语语法模因通过译者传递到汉语中,就形成了英式汉语中的长定语模因。

例2:An element is a substance that cannot be broken down into simpler substance by ordinary chemical means.

元素是一种不能用常规的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的物质。

上面例子中,译者把句子中的长定语模因移植到汉语中,全部放在被修饰对象之前,就显得特别冗长,建议修改成:元素是一種物质,它不能用常规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3)被动语态模因

汉语通常情况下用意义被动式,少用结构被动式,而英语则相反,常用被动句式,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模因通过译者的传递,生搬硬套进汉语中,从而形成英式汉语被动语态模因。

例3: He has often, not always justly, been accused of indecisiveness.

他常常不总是公正地被指责优柔寡断。

翻译中产生的英式汉语,受到英语“be+动词过去分词”这一被动形态影响,表达也不论不类,建议修改成:人们总是指责他优柔寡断,虽然这种指责并不总是公正的。

(4)长句模因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省略句,以中短句居多,定语一般前置,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而英语句子一般有完整的结构,许多有关的成分通过各种表示连词连接,粘附在句子结构里,使得英语句子多长句,翻译时将英语中的长句模因复制到汉语中,便形成了英式汉语长句模因。

例4:I went in, and found there a stoutish, middle-aged person, in a brown surtout and black tights and shoes, with no more hair upon his head (which was a large one and very shinning) than there is upon an egg, and with a very extensive face, which he turned full upon me.

我进去了,发现那里有一个胖大的中年人,穿着褐色外套、黑紧裤、黑鞋子,头上的头发并不比鸡蛋上的多,还有一张宽大的脸,他把那张脸完全转向我。

上述几种英式汉语模因是最常见的,这些模因往往同时结伴而行,一个英式汉语句子中常常出现多种英式汉语模因。

(三)关于英式汉语模因的对策

虽然善性英式汉语是强势模因,恶性英式汉语是弱势模因,但也不能让其放任不管,一旦恶性模因形成,便可以不断复制和传播,出现在一些模因载体中,比如报刊,杂志,著作。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会导致语言对社会交际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有相应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范来引导,从而抑制恶意模因的自我复制,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从英式汉语模因形成的最关键环节,即用汉语表达出记忆在头脑中的英语语法模因着手,减少和避免英式汉语模因的使用,如夯实汉语基础,从源头上避免英式汉语模因的形成;加强善性英式汉语模因的媒体推广,努力使大众使用这些模因;加强媒体校审的力度有效抑制恶性英式汉语模因的传播和善性英式汉语模因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The Spread of Idea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7.

[1]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M].语言科学,2005.

[2] 理查德道金斯.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自私的基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 潘小波.翻译模因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4] 苏珊﹒布莱克摩尔.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研究成果由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郭星余(1980.09- ),女,回族,湖南常德人,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