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同辈非正式群体指在同龄人群体中,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的组织,又称小团体。相对于本科院校,同辈非正式群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日益呈现壮大、繁多且持久的发展态势。 深入了解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群体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更好发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高专;同辈非正式群体;特殊性
同辈非正式群体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心理学家E·梅耶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提出的,它是指在同龄人群体中,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的组织,又称小团体。同辈非正式群体同样存在于高校学生群体之中,尤其是在高职高专院校,这种群体无论是在群体的数量、名目、持久度及发展速度等都要远远高于本科院校,并且带着区别于本科院校的非常鲜明的特征,深入探讨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性,有助于更好了解高职高专生的全面状态,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有较大帮助。
一、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特征
(一)趋群性更为明显
社会心理学认为,趋群性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相较本科生群体,高职高专生群体属于边缘化的社会角色,自发性、散漫性及无责任性等特点在他们身上呈现更为明显。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超过40%的学生有参加非正式群体,而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升高。目前,本科院校非正式群体在校园群体中约占55%;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的非正式群体保守数据为75%,而高职高专新生则有90%有参与非正式群体。这意味着,高职高专生在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后,内心上普遍感觉失落、郁闷、纠结,而轻松无压力又新鲜的非正式团体此时正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让他们感觉最真实最贴心的慰藉,故这个时期的他们自发结群的主动性更高,更加容易在交往中主动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认同,从而结成对自身具有不同意义的群体。
(二)无意识性和无序性更突出
调查显示,非正式群体分为积极性、无所谓型及消极型。积极型的特征主要是热情开朗大方有朝气,自信心足,行动积极、思维活跃,有明确的目标;无所谓型相对积极型各方面都较弱一点,表现不够稳定;而消极型则是胆小内向朝气不足、自信心不够强、行动相对缓慢、思维不够活跃、目标也不够明确,总的来说消极型群体更多的是将参与群体组织看做是需求安慰及归属感的场所。调查显示这三种群体在高职高专生中的比例分别是:积极型占25%,无所谓型占45%,消极型占30%。而这三种类型在本科院校中的比例分别是40%,30%,20%。由此可见,高职高专生非正式群体与本科生非正式群体相比,无所谓型和消极性的群体占了较大的比例,这充分说明了高职高专生非正式群体更具有无序性及涣散性的特点。
(三)从众行为倾向更为突出
从众行为,是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具体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之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服从多数人的认识的行为倾向,个体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从众行为倾向,这些特征包括:情绪的稳定性、自尊心强弱、社会认可需求以及对他人的依赖性。高职高专生较本科生对群体的依赖更加强烈,从众行为倾向也更加明显,情绪稳定性较差使他们自我维护的欲望更为强烈,对他人的评价更敏感也更容易接受暗示,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从众性还表现在对团体领导者的从众上。非正式群体中通常都会有稳定的“天然领导”,但这个 “天然领导”是在群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天然形成的,在非正式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同时具备很强的号召力、凝聚力及影响力,俗称团队“头头”。自信不足的高职高专生们往往习惯依赖他们,并且跟随的意愿十足。据调查,相比起辅导员、班主任,超过80%的高职高专生更欣赏并愿意听从“天然领导”的话,认为“天然领导”往往更能解决班主任、班主任都解决不了的棘手问题。由此,我们更应重视高职高专生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特别是小群体领导的影响力及号召力,对他们进行全面正确的思想引导。
(四)“人来疯”更加明显
根据弗洛伊德定律分析,所谓“人来疯”乃人类自我表现欲的无端彰显,当人在生活中遭受轻视或漠视时,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去表现自我的欲望会更为强烈,以此引起人们对自己的青睐和重视,这种表现往往出自本能和潜意识。高职高专院生在非正式群体中更能突显“人来疯”这一特征,因为高职高专生在基础教育教育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不被领导教师喜欢的一族,往往受到班主任乃至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轻视和漠视。处身非正式群体的高职高专生相较本科生更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喜爱,以体现自身的自我价值,同时害怕孤独的大专生更喜欢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使他们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更愿接受非正式群体成员尤其是“天然领导”的刺激,这为他们叛逆而孤独的内心找到一个支点,从而令他们融入其中,成为团体中的一分子。
(五)情感约束力更大
情感约束力也可以理解为感情上的自我被约束力,主要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受外界压力影响而造成的。非正式群体多以兴趣相投或情感、友誼为基础,一般不带有政治色彩。如我们熟知的老乡会,这个群体所表现出的理性联系大多不深刻、稳定,但感情强烈真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情感约束力大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普遍而突出的特点。相较本科生而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更重友情、更讲义气,年轻气盛的高职高专生往往更能为朋友“两肋插刀”。
二、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心理特点
高职高专生与本科生同属于高等教育对象,但却存在明显的区别于本科生的群体特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试着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一)对现实的适应能力差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进入高职高专院校就读是无奈的选择,进入大学后发现学校无论在各方面都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有太大的距离,甚至比不上自己以前就读的中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部分学生由此产生失落感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并长时间没办法调整过来,生活学习上往往都是带着失望和被动的情绪,对自己目前所受的教育特点及本专业的特点都不甚清楚,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前景更是抱悲观的心态,对高职高专的“高职”“职技”的字眼非常反感,没办法及时调整好心态,适应现实。
(二)消极自卑心态重
高职高专是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产物,在近几年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是新兴的教育类型。由于其自身办学时间短,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够完善,其社会认同度不高,普遍未得到社会客观正确的评价。一般舆论认为高职高专教育质量差,水平低,学生素质不高。这种舆论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负面舆论风气的影响下,学生情绪上波动较大,对未来的将要从事的职业没办法产生高度的尊严感和荣誉感,由此不免自觉前途渺茫、低人一等,被人轻视的消极自卑心理。
(三)就业压力大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一个较大的难题,就业市场上对人才学历上的要求越来越高,招聘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上的要求动不动就是本科以上、研究生乃至是博士以上等,还有大学生较为青睐的公务员考试,一般都要求要有本科学历以上,种种对学历的高要求、唯学历至上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令高职高专生们望而生畏,内心上不免彷徨、紧张、焦虑,一方面希望毕业后能找到轻松体面高收入又有发展前景的工作,而另一方面又担心自身学历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找不到工作,而部分家庭贫困生更是一方面担心一毕业就失业而另一方面担心毕业后没法偿还高额的国家学费贷款,种种担心忧虑让不少学生处于心理极度矛盾、无所适从的巨大就业压力之下,部分学生为寻求解决的问题的出路,将宝贵的光阴花费在打游戏、玩纸牌及谈恋爱上。
当前思政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辅之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对于如何利用同辈群体这一非正式组织来开展高职高专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得还不够。因此通过研究高职高专高职高专学生同辈群体的特征以及深入探讨其心理特点,可以让我们认识其本质,引导高职高专生通过同辈交往得到更好的发展,使之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做实做细思政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高职高专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盛华/宋振韶.当代青少年同辈交往的影响机制及其引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5).
[2] 郭龍岩.高职院校非正式群体现象——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智库时代,2017(06).
[3] 王丽萍.同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01).
作者简介:梁秀秀(1981- ),女,汉族,广东茂名人,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