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贺知菲
摘 要:本科导师制是一种依据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与特征,为每名本科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旨在指导其学业、生活、道德、行为,以帮助本科生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研究旨在以重庆市某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实施现状,剖析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路径,为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现状;困境;解决路径
导师制是14世纪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威廉·威科姆首次提出。17世纪,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首次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采用导师制,导师定期与学生会面,讨论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研究等,在生活、学习、道德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率先推行了本科生的选课机制和学分制。1871哈佛大学引入了德国的选课制,开始实行学分制。学生选课随意性较大,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同时,在结合选课制和学分制度的基础上,随后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多所高校逐渐将导师制引入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收效明显。我国在20世纪40年代,时任浙江大学训导主任的费巩,中国的大学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方式古板,授课方式单一,师生关系疏远,过多重心偏移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培养和熏陶。时任浙江大学的校长竺可桢赞成其观点,发起了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须增加选修课,实行双分制和双学位制的要求。200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鉴于此,我国的部分重点高校较为广泛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开始推行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1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自此,不仅重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我国其他高校也开始全面探索本科生导师制。
尽管目前国内绝大重点高校及部分非重点高校均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我国的重点高校的本科导师制是在学分制的实行前提下为帮助学生减少选课的盲目性提出的。然而,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困境,需要我们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找出恰当的解决方式。
一、重庆市某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
该高校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批重点大学,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该校共计16个学院,据2019年对每个学院的专业师资队伍人数统计,发现在编专职教师80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近20000万人,师生比为1:25。
(一)教师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
本研究就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视角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取100名教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认为有必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占比为78%,发现没必要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占比为12%,对本科生导师制持中立态度的占比为10%。针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这一问题,75%的受访教师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3%的受访教师认为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作用不大;12%的受访教师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持中立态度。针对如何更加有效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这一问题,61%的受访教师认为应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29%的受访教师认为应该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壮大专业教师队伍;10%的受访老师应提升导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认知水准。详见下表1:
(二)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看法
随机抽取该校本科生300人进行访谈,分析数据发现针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这一问题的回答中,31.7%的受訪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性,40.6%的受访学生认为必要性一般,22%的受访学生认为没必要性,5.7%的受访学生无所谓。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作用这一问题,36.7%的受访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性,41.3%的受访学生认为必要性一般,15.3%的学生认为无必要性,6.7%的受访学生无所谓。针对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的道德思想提升作用这一问题,48.0%的受访学生认为十分有必要性,35.3%的受访学生认为必要性一般,7.7%的学生认为无必要性,9.0%的受访学生无所谓。当受访学生被提问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建议时,33.7%的受访学生认为要增加专业老师数量,38.7%的受访学生认为应增加与专业老师的见面次数,提高师生见面频率;27.6%的学生认为还不清楚本科生导师制的任务。结果详见下表2:
二、重庆市某高校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剖析
作为重庆市重点高校,其本科生导师制是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为帮助学生减少选课的盲目性而提出来的。该校自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一直致力于在专业课程的学习、生活及思想道德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通过对上述受访教师与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师制的定位不够明确。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前,国内基本采用辅导员管理制度对本科生进行管理。而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之后,主要要求专业教师对本科生在其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管理。然而,辅导员与导师在工作上的重叠,导致导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及职责较模糊。学生遇到问题,多数会选择咨询辅导员,而非本科生导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导师的职责缺失,未能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
然后,数据反映该校师生比过高,增加导师的负担和责任。良好的生师比,既可提高导师的指导效率,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导师的负担。
最后,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方面,明显表现出不足。导师肩负着教学与科研两方面任务,承担本科生的辅导,对于青年教师是较困难的事情。同时,该校部分老师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仅限于指导学生论文这一层面,并未深入了解作为本科生导师的作用,易出现理解偏差等现象,必然使得多数导师对学生的辅导流于形式。
三、针对问题的可行性路径思考
(一)应进一步明确导师制的定位,确立好本科生导师的职责
导师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但其功能定位及应履行的职责未十分明确。此外,从前期文献了解到,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将本科生导师视为学分制的配套制度,以确保学生能够尽可能地科学选课以及顺利完成其学业而设计的;二是,将本科生导师制视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以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而作支持;三是,将本科生导师制视为一种有效的且有意义的人才培养方式,以弥补我国传统培养方式中存在的缺陷。导师制的定位被加以明确后,我们须同时考虑导师制中的导师所需“导”的内容和“导”的方式。导师在“导”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好教研与师生关系。
(二)应进一步缩小师生比,提升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效率
师生比的不平衡,使得我们认识到,本科生导师制中,导师的数量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师生关系,也直接关系到导师指导学生的效果。当导师人数远远少于学生数量时,任务和责任加剧;尤其是青年教师,其压力往往大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而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又高于老教师,导致青年教师教研的力不从心。因此,弥补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缩小师生比,是提升本科生导师制有效方法。
(三)应进一步构建良好的导师制运行机制,顺应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潮流
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的构建,既需要纠偏导师的认识,还需加大师生参与学习和培训;需要承认本科生导师的劳动成果,积极调动本科生导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责任感;如可每周安排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会面,了解学生的學习进度,生活情况,解决学生的难题,并将师生会面情况进行记录。此外,需顺应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潮流,通过构建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保障师生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08):46.
[2] 高志凯,王定君.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1(01):75-77.
[3] 师素珍.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221-223.
[4] Young J R, Novice teacher growth and personal models of mentoring: choosing compassion over inquiry [J]. Mentoring and Tutoring: Partnership in learning,2005 (13):169-188.
[5] 龙仕平,李思雯.大学导师制浅论[J].大学教育,2013(23):25-26.
[7] 周伟.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研究[J].教育观察,2016(03):36-38.
[8] 曾艳玲,曾晓峰,张琳.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8(18):79-82.
[9] 常维亚,赵莉,邢鹏,et al.设置创新教学环节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9-31.
[10] 刘长青,孔丽丹.以项目驱动的双主体教育模式在本科生导师制中的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7):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