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分析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7 阅读数:528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特殊群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影响其自身发展,还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分析,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作为培养路径,以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战略主题核心与重点主要围绕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等问题,尤其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导,可为其提供丰富宝贵的理论保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建设等均有重大现实意义。同时,社会责任感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密切相关,前者为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而言,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公民个人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均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理念。由此可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相互促进关系,且二者间存在一定契合性。基于此,笔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探究艺术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不断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深受影响,其自我表现欲望明显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强化,他们追求个性张扬,积极关注当前时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据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虽具有一定责任意识,且勇于承担多方面责任,但其社会责任感意识较为浅薄,极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责任意识容易发生动摇。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易出现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与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影响相关。为进一步探究艺术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伦理责任感情况

社会伦理可包涵的内容诸多,与人类社会活动息息相關,其社会伦理责任感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状况,其代表着整个社会对“利益”的价值取向态度。艺术院校大学生虽具有爱国精神和情怀,但对国家时政及国际形势经常漠不关心,只重视专业学习,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参与社会实践较少,因此,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伦理责任并无清醒认识,使得其社会伦理责任感较为淡漠。在处理或看待某些问题上,其关注点容易出现偏差,通常仅关注到现实利益和自身发展,未能与个人长远发展、社会发展及国家命运相联系。

(二)集体责任感情况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特有的集体责任感主要为归属感和认同感。艺术院校学生有强烈的个人意识、独立意识,虽然生活在集体中,但过于追求个性,与人相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不感兴趣或不愿意做的事情缺乏积极性,对集体活动关心程度较低。例如在院系级甚至班级组织活动时,多数学生选择逃避,团队意识不足。

(三)他人与自我责任感情况

从古至今,他人责任感是社会人必备品质之一,在人际交往中有重大影响。大部分艺术院校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中,缺乏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意识,在追求自身发展、个人目标时,易忽略他人价值,很少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形式较为特殊,在进入大学前就需在专业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专业授课形式几乎是一对一,与伙伴共同完成任务的机会较少,因此,学生们在处理问题时仅站在自己立场上,不善于替他人着想。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事情由家长包办或处理,自律能力较差,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拥有自由和充足时间的大学生活时,其对自我的责任感明显减弱,自我管控能力欠佳,使得迟到早退、沉迷游戏等现象频频发生。

笔者进一步分析,艺术院校学生出现以上问题与学校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课程实效乏力、当前主流媒介导向偏差、个人价值观取向迷失等原因相关。基于此,笔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探讨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路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一)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可见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家庭教育在其成长发展中应遵循循环渐进原则进行教育,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利于唤醒其社会责任感意识,使其勇于承担责任。笔者认为可以从家庭教养方式、言传身教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将传统的包办型家庭教养方式转变成民主型,不仅注重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培养,还应重视孩子锻炼的机会,如让其有意识地参与到家务、家庭决策中,帮助其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在民主型家庭教养中,可让孩子有自我发言权和处理自己事情的决策权,养成对自身行为负责的思维方式,利于培养孩子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以及社会的责任感。另外,父母需重视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做到以诚待人、诚信承诺,有错即改。

(二)学校教育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阵地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认识较为模糊,存在一定认知障碍,未能正确地理解“我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与我何关?与我之间有何利益”。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有义务培育其社会责任感,以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明确指出了国家、社会、公民的培育发展方向,并重点要求大学生做到“三个倡导”内容。因此,学校在开展关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时,可直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根据学生现状进行针对性教育。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当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包涵了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个人美德等诸多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课堂实际,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中,加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同时,可结合学生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开展见习、实习、心理健康辅导、创业培训等活动,完善教育教学中责任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将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联系,增强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学校还可从立足教育教学需要出发,构建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课堂授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三)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载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以社会实践作为载体,进行多种社会化活动,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认同感,进而促使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首先,应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为其创设多种类型活动。例如,可根据学生充足的假期时间,创设专门的社区服务、实习工作和社会公益项目等,使其及早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相关功能与秩序,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各项素质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还可与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部门进行校内外协同合作,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参军入伍以及偏远地区支教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责任情感,增强社会意识、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之,高校是锻造优秀青年的大熔炉,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一项长远艰巨的任务,在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中,应坚持以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汇聚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培养出能担负起民族复兴、文化繁荣大任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华春,季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0(03):23-27.

[2] 陈威,蔡晓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3-66.

[3] 韩雅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41-45.

作者简介:赵文(1964.01- ),女,汉族,山东人,副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音乐学、教育管理。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