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析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浅析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发布时间:2020-11-01 阅读数:431

摘 要:文章研究遵义市LY社区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现状,分析失地农民所面临的问题,着重关注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探寻社会工作应该如何帮助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环境。

关键词: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我国社会变迁以及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生活在城市周围的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在LY新型社区创建成立以前,许多原居民世代务农,全家老小依靠祖辈留下的土地讨生活,生活圈子仅限于村镇中互知底细的熟人社会。对于农民而言,离开熟悉的环境所带来的焦虑及失去依赖的土地所带来的惶恐让他们一时之间无法融入生活压力大、竞争剧烈、生活节奏快的城市生活,不仅让他们对新型城市社区的创建产生了消极甚至抵触的情绪,更使得社区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现状

(一)思想观念

社区内的部分失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面临陌生环境的焦虑以及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所产生的惶恐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障碍,进而对还房社区的建设产生了消极、抵触等情绪。农民是一个相对较为保守的群体,对土地具有依恋情结,使得他们在城市融入的进程中停滞不前。在访谈中,一位老人说道:“我生在这个地方,长在这个地方,那么我死也要死在这里,我不愿意搬去任何一个地方,即使给我再多的钱也不愿意搬走。”这样的例子不计其数,失地农民在“搬迁意愿”“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消极的情绪。

(二)生活方式

失地农民传统的农业生活习惯和现代的城市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首先是对城市生活的认知,与以往的生活方式相较而言,生活成本较高,任何东西都要购买,一味地支出而没有稳定的收入,经济生活的不适应显而易见;其次是社区管理认知,他们对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工作人员所开展的工作不配合;最后是城市居民认知,有少部分失地农民在楼道或自家阳台养鸡,在房顶养猪,车辆乱停乱放,高空抛物,电梯不文明使用等。由此而产生的生活差异给社区物业管理和社区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题。

(三)就业适应

社区失地农民在征地前都是以种地养活一家人,在征地后,没有固定收入,这给失地农民带来了经济压力,同时还存在着就业难和择业难的心理负担。因此,就业状况是其能否适应城市的一个关键点,有就业提供收入,失地农民才会实现经济层面上的社会适应。这是帮助他们在城市适应问题上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二、失地农民在城市适应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思想观念

首先,社区失地农民从内心抗拒征地拆迁,他们的搬迁意愿较弱,一部分失地农民对国家和政府的征地拆迁行为不够理解,内心排斥政府出台的征地拆迁相关政策,他们对土地所产生的天生情结,导致在失去土地后产生失落感,无法面对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

其次,失地农民在城市社区中一时之间找不到归属感、对自己的身份也无法认同,导致他们对城市社区的生活充满畏惧感,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产生排斥心理。

最后,失地农民对自己家族世世代代所生活过的家园和土地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突然间离开居住多年的地方,内心十分不舍。

(二)生活方式

在以前的生活方式中,社区失地农民过着比较传统的田园式生活,人际关系上也相对比较注重家人、亲属和邻居关系。进入城市社区生活后,一部分失地农民仍然保留着以前的生活习惯,比较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社区失地农民表示在目前的生活中,仍然保持着原有生活模式。

社区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土地补偿金作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充分体现出补偿方式过于单一。土地的缺失,让大部分失地农民的生活没着落,对未来没有规划,生活经济压力也比以前更大。

(三)就业方面

社区失地农民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习能力较差,而部分行业对学历文化有相应要求,这阻碍了他们选择就业的机会;二,就业意愿较低,例如他们不愿意从事工资偏低或辛苦的工作,而工资高,含有技术性的工作,他们又做不来;三,就业的稳定性较低,流动性较大,没有固定的工作,稍有文凭一点的,都选择出去打工挣钱养家。

三、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路径探索

(一)个案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能弥补传统方法的相对不足,针对失地农民中特殊群体的思想认识、心理畏惧等制定更加详细、符合个体的介入计划和服务内容,为其能更快适应城市生活提供帮助。工作者可以对社区失地农民所产生的不利于适应城市生活的思想观念进行沟通交流与疏导。从接案、与案主会谈、收集相关资料、介入案主的问题到结案,都需要与社区失地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个案工作中,社区社会工作者要深入挖掘社区失地農民个人潜能,给予失地农民支持。例如在介绍工作时,可以运用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支持网络,建立人际关系。同时,多鼓励这部分人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丰富他们的娱乐休闲方式,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改变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上城市时代进步的步伐。

(二)社区社会工作介入

社区工作通过挖掘社区内外资源,探寻社区需要,促进社区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适应的有效协调。针对失地农民的需要,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努力让社区失地农民跟上城市生活的节奏。

(1)加快适应城市生活

在开展社区工作过程中,社区失地农民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来适应现状。社区社会工作者要鼓励他们做出改变。例如:针对失地农民现状设计一些活动,促使其参加活动,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感受到周围事物的美好,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其能更快融入城市生活。

(2)努力促进社区就业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就等于没有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针对此现象,社区高度重视,为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结合社区内失地农民在个人资源和自身条件上的实际情况,判断差异,因人施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其增收致富。

二是社区内部营业,鼓励其在社区内开饮食店、理发店等小本经营店,有效解决社区内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内部满足,内部增收。

三是推荐就业培训,对有意愿学技术,想参加技能培训的社区失地农民,社区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链接社会资源,免费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培训之后,推荐到街道、社区物业、环卫工人等地方就业,以此来增加失地农民收入。

四是扶持自助创业,积极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资金困难户和贫困户采取小额贷款和扶贫特惠贷等帮他们自助创业。

(3)开展社区服务

一是为失地老人提供老年群体服务。社区功能室设有智慧养老功能室、书法室、工艺室、棋牌室等,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居家养老、学校+家庭养老服务模式等,社区社会工作者将功能室充分运用,组织社区老人开展活动,进而为社区老人带来安静、祥和的晚年幸福生活。

二是提高社区妇女综合素质,引导妇女崇尚科学。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社区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社区社会工作者可定期给社区妇女开展卫生保健、家庭教育、实用技术、文明礼仪等培训。

三是通过社工+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社区留守儿童开展校外辅导。社工和志愿者共同为社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生活知识、趣味娱乐、兴趣培养、手工制作等服务平台。

四是利用社区图书室打造快乐阅读吧,为社区失地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社区图书室的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主要涉及地理、人文、科学、就业等。社区社会工作者鼓励社区失地农民积极地阅读大量书籍,从而丰富其精神世界,拓宽视野,加快融入城市生活。

(4)改善居住环境

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了解失地农民对社区的真实想法和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打造符合他们要求的社区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给他们带来生活便利、舒适程度较高、社会秩序良好、信息交流和沟通顺畅的环境,让失地农民更加认同并适应社区。

四、结语

文章通过失地农民个案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失地农民城市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适应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城市适应性有待提高。如思想观念守旧,社会排斥感強,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职业技能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可以链接更多资源,发挥多种角色,在促进失地农民在城市适应问题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因此,促进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有必要引入社会工作,增强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的信心,纠正其认知和偏差,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综合运用个案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等,多角度促进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

参考文献

[1] 杜肖雄.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民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 许磊.青年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 亓梅玲.失地老人城市适应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D].河北大学,2014.

[4] 马骁.社会工作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介入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5] 蔡松.社会工作介入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路径选择[J].中外企业家,2014(26):230.

作者简介:江沁馨(1990- ),女,贵州遵义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任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社会工作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工作。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