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精准资助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提升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阅读数:434

洪宝玲 李娟 张博慧

摘 要: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然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精准资助工作的大背景下,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从积极心理资本的的理论模型下,提出了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路径,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及资助工作提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精准资助;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

一、问题的提出

“坚持精准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部署。2015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的精准扶贫就是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精准扶贫阵地的高校,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责无旁贷。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较,贫困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更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进而出现个体和群体的恶性事件,因此做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

心理资本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经济学文献中,源于人力资源和积极组织行为学,Luthans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这一概念,指出心理资本是人的积极状态,主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四个维度。其中自我效能是指在工作面临挑战和难题时,有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信心并且能够为之付出必要的努力;希望指对目标契而不舍的追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争取成功;乐观是指将现在与未来的归因于积极因素;韧性指在遭遇失败或者面对逆境时,能够持续保持努力,并且迅速复原以取得成功。

基于之前的研究,本文在精准资助视角下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了解析,并尝试探索提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的提升路径,为高校贫困生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成因

(一)贫困作为一个应激源,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家境贫困、缺乏社会资源、背负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和希望,会导致他们更加敏感,容易退缩而产生自卑心理。相关调查表明,高校贫困大学生中有81.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过度的自卑会导致个体自我评价过低,会产生消极情绪,导致行为退缩甚至是自我放弃,影响了其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而影响贫困大学生希望和乐观的心理品质发展

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个体的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应对方式能调动个体产生更加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敢于表达与表现自己,有更强的胜任力。很多贫困大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压力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焦虑、迷茫的心态,自我评价趋向于消极评价,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

三、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路径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资助环境,合理引导贫困生正视现实

在国家大力扶贫的环境下,目前的高校普遍建立起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如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贷款、学费减免政策、勤工助学等,这些经济的支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但仍有部分贫困生怕被貼上“贫困生”的标签,过度的自卑和心理压力使其更不愿承认自己的贫困,不愿接受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使得资助工作推进出现问题,也会成为后期贫困生工作的隐患。

资助工作不应仅仅是物质的资助,更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资助,要考虑到贫困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引导贫困大学生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客观环境,进行正确的归因,激发其改变自己和改变环境的动机。

(二)鼓励贫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贫困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重要平台,这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锻炼机会,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帮贫困生量身打造适合这个特殊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能提升贫困大学生的价值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贫困学生的心理资本。

(三)运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

1.学校开设多形式的心理课,为学生提供知识保障。 由于很多贫困生不敢表现自己,不敢主动寻求同学的帮助与指导,所以学校心理健康课便成为贫困生默默探索个人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加上心理健康课堂上独特的个人成长相关的知识与体验,更能使贫困生在体验中成长,运用恰当的心理知识调整并丰富自身,提升心理资本,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建立贫困学生心理档案。目前,高校在普遍做的工作便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很多学校也纷纷购置了学生心理档案的系统。但是目前很少有学校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融合,更少有学校单独建立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建立贫困学生心理档案,可以将资助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有机融合,既关注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而有侧重地进行心理健康工作,又可以将资助工作做得更加人性化,更能收到实效。

3.团体心理辅导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表明,利用心理资本的理论模型,通过提升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水平,能有效提升贫困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四个维度的理论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团体辅导活动,如用“我的情绪我做主”“脱颖而出”等活动提升自我效能感;用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提高贫困大学生的韧性等。

4.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功能,在朋辈互助中提升心理资本。班级心理委员是贫困生心理工作的得力抓手,做好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是朋辈互助工作的重要前提。班级心理委员是班级的一份子,能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动态,能提高贫困生心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1).

[2] 顾新苗.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2013,4.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