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中日青年交流中民间团体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自中日青年交流开始至今,经历了开端、繁荣、停滞以及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为特征的新时期四个阶段,民间团体的角色也从先行使者逐渐发展为补充与催化剂,并通过自身中日合作及架构的完善适应中日青少年交流的需要。
关键词:中日青少年;交流;民间团体
201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交流的备忘录,并决定将2019年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推进年。民间交流是中日关系的基础,青少年的交流在民间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进行有赖于多方的努力。但以往研究多为对于作为结果的交流事件的探讨,本文力图通过民间团体这一新的研究方向对研究进行补充。本文主要结构为:民间团体情况的说明,为何将民间团体置于中日青年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中日青年交流史中民间团体的作用进行分阶段分析及结论。
一、中日民间团体说明
(一)中国的民间团体。中国的民间团体大致分为三种,包括附属于政府的民间团体(对外友好协会等)、自发民间团体(留學生会、在日华人团体等)、以及政府和民间合作的民间团体。
(二)日本的民间团体。除政府机关,至今为止在日本登录的中国相关民间团体有244个。包括NPO法人(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日中儿童友好交流后援会等)、财团社团法人(一般社团法人日中经济贸易中心等)、学会研究会(日中防灾减灾和环境保护研究会等)、大学研究机关(孔子学院等)、学友会(留日博士总会等)、华人团体、日中友好协会以及关联企业这八个大类。另外还有其他专门性的民间组织,例如公益财团法人日本乒乓球协会等。
二、在中日青少年交流的大背景下研究民间团体作用的理由
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日本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交流的备忘录》,2019年成为中日青少年交流推进年。中日青少年交流展现了两国关系向好改善的意图。在这一个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时期,以中日青少年交流为大背景进行研究是可能且适宜的。
另外,同政府间外交及其他类型的民间交流相区别,青少年交流有以下的特点。
1.青少年交流有充分的柔软性。
2.青少年的不成熟,交流势需外部的支援和指导。
3.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未来中日友好关系的建设者。
三、中日青少年交流的各个阶段中民间团体的作用分析
1956年,日本最大青年团体“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派遣了访中代表团。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日青年的首次交流。本文将至今为止的青少年交流划分为4个阶段进行研究。
(一)开端(1956(197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5年期间,受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中日外交不畅,中日青少年也无直接的交流。以日本青年团协议会访华为契机,次年中国派遣了500人的青年访日团,1965年日本青年代表团400人访中,两国青年互访是中日青年交流历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1971年受日本乒乓球协会的邀请,中国乒乓球选手参加了在名古屋举办的第31届乒乓球世锦赛,促成了中日之间的“乒乓外交”,中日青年交流向好。但在此期间中也发生了如1958年长崎的破坏中国国旗事件使中日青年交流降温,长年未再能进行公开交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中日青年交流仍有不足。
在这段期间内,政府间的外交陷入僵局,中日青年交流主要是由日本青年团协议会、日本乒乓球协会等民间团体的力量推进的。这段期间民间团体是中日青年交流的先行使者,开辟交流的道路,同时为之后发展奠定基础。
(二)繁荣(1973年―1990年)。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4年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三千名日本青年访华、次年500名中国青年访日成行。中日关系进入到了新的阶段,两国进行了包括中日青少年交流在内的广泛的交流活动。在这一时期民间团体也组织了多种多样青年交流活动,来补充以政府为主导的交流活动。例如:“中日绿化交流基金”开展的“中日青年绿化合作项目”,中国青年企业代表团访日活动,“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等的中日相关民间团体的创办发展。在此阶段中,中日民间团体不仅参与组织青少年交流活动,并且出现了中日民间团体之间合作的创新举动(日本青年会议所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建立正式合作关系等)。
中日青年交流在这一时期广泛开展,政府也逐渐开始活跃。政府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也说明了中日青少年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同政府的作用相结合,民间团体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的桥梁之一,扩展了交流的领域,对政府活动进行了补充。同时受日益发展的交流活动的影响,新的中日民间团体出现并且达成中日合作交流也是其特征之一。
(三)停滞(1990年―2005年)。1990年开始,受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和冷战后国际关系调整的影响,中日青少年交流发展陷入停滞。日本国内宣扬“中国威胁论”及小泉政权时期中国人民反日情绪高涨也抑制了中日青年交流的发展。两国的关系从1956年开始向暖,但在这15年间却停滞不前。中日青少年交流受此影响而停滞。
从这段时期可以看出,中日青少年交流中民间团体实际上是起的催化剂的作用,其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其推动力的发挥实际上需要政治、经济、两国国民亲近感等众多因素的基础。
(四) 交流(2006-)。2007年12月中日政府签署了“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相关备忘录,中日两国在文化、学术、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媒体、电影、电视、旅游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青年交流活动。与之前分散无主题的交流相区别,中日青年交流在政府的主导下有秩序、有主题的展开大规模、多方面的活动是这一时期的显著特点。例如:中国文化交流节2008(中国文化交流节2008实行委员会)、全中国日语演讲比赛(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日高中生交流研讨会(财团法人日本国际局中心)等各式活动超过100次。因此,2008年以来的中日青年交流被划分为以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为特征的新时期。今年的中日青少年交流推进年里的交流也十分值得期待。日本外务省在安倍首相访中概要中表示“日本将利用日中绿化交流基金等已有组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中日青少年交流中的民间团体架构渐渐完备,已成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日青少年交流在这一阶段更加成熟,政府与民间团体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民间团体在多种多样的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民间团体在其自身发展中架构逐渐完善,中日民间团体的合作也日渐成熟,为政府间青少年交流项目提供了更广泛的支持。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民间团体的发展成果同政府的宏观把握相结合,中日青少年交流定期的、有组织的广泛展开。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日青少年交流中民间团体的作用。整理上述研究分析,有如下的结论。
(一)中日青年交流史上民间团体角色的变化。中日青年交流中政府和民间团体是重要的主体。民间团体在交流的开端期扮演使者的角色,中日政府间外交回暖之后,民间团体对政府主导的青少年交流活动进行补充,支持政府的青少年交流项目。同时,顺应不断发展的青少年交流的要求,新的民间团体涌现并建立合作关系。
(二)中日青少年交流中政府与民间团体作用比较。政府间外交发展受限时期,民间团体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的先驱使者,开辟交流途径、建立交流的基础。
在政府间外交关系良好的时期,中日青年交流中政府担任主要角色,民间团体作为中日青年交流的桥梁之一起的是补充政府活动、扩展交流领域的作用。
民间团体在中日青年交流中实际上是催化剂的作用。两国外交不畅,受政治、经济等基础因素的影响,民间团体缺乏发挥作用的条件,不能很好地支持青少年交流。
中日青年交流中民間团体的作用变化也正说明民间团体在中日两国交流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民间团体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民间团体应当灵活运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中日交流乃至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名,刘培峰.中国民间组织通论[M].时事出版社,2004.
[2] 付博.从中日青年交流看中日民间外交的重要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地5期.
[3] 胡澎.日本民间对话友好团体与中日关系[J].中日关系史研究,2012年第1期.
[4] 陶宇.日本非政府组织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朱蓉蓉.中国民间组织外交 历史溯源与现实反思[J].历史与探索,2012年第12期.
[6] 根据日本“中国关联团体信息网”整理(https://spc.jst.go.jp/cdb/pages/home).
作者简介:王敏玮(1995.03- ),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