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0-12-09 阅读数:464

摘 要:“互联网+”这一种全新的模式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实现路径。要实现“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运用互联网进行“生态”大数据分析,掌握现状;其次要将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进行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要通过互联网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生态的群体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只重视经济建设,完全忽略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引发了重大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引起人们注意。在党的十八大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此时,我国许多传统的行业都依托着互联网实现了转型。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一部分,更加需要从“互联网+”这个全新的视角进行探究。

一、“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分析

(一)“互联网+”的概念探究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三次工业革命,其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因为不管是从生活方式还是从思维方式上,它都带给了人们全新的变革。此后,传统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很大的便捷。究其本源,“互联网+”其实是一种新事物,它的实质就是将原来的传统行业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从而能够从量化分析的层面对传统行业对症下药,实现传统产业向新产业的结构转型。从词本身概念看,“互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和“+”二者的结合。这可以理解为互联网其实最初就是简单意义上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而“+”则寓意为将两方面的事物相结合。因此,“互联网+”则意为将互联网与其他领域相结合起来,尤其特指我国的工业、农业、服务业与互联网结合。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近代以来人类生活生产发展的剧增造成了恶劣的环境污染现象。因此迫切需要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运而生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如今已经成为了我国“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想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破式的发展,则必须要突破常规,需求新的实现路径。近年来,“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出现,我们可以把握住科技革命带来的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将“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寻求新的解决方式。

二、“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运用互联网对生态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寻求借助互联网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技术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能够将数据进行整体性把握,从宏观层面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运用大数据储备生态数据,从数据整体性方面分析各种生态数据,能够最大程度提升我国的核心战略能力。而且,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式文明,它的发展理念正好与新生的大数据技术结合,使得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生态文明的数据更加便捷。

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既是一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我们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资料进行数据的分析,最终得到的生态数据结论是为了应用于保护生态的活动,为了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的技术就是为了对生态建设进行量化的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提高生态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大数据有助于将我们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将之前孤立、片面的资料进行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数据库。这有助于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

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各种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因为地域、部门等因素无法即时掌握最新信息,缺乏判断决策的依据,导致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制约。互联网问世后,我们借助其大數据将数据进行整合,人们不论时间、地点可以进行数据沟通与共享,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保障。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其进行数据分析,污染严重的地区着重整治。对于不同程度的污染,采取不同措施。此外,我们还可以用数据说话,利用大数据向人民群众表明污染的严重性,呼吁人们一起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二)将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

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应将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相结合,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将“互联网+”与工业相结合,不仅提高工业的工作效率,还能提高环境质量。人们在工业方面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率,完全忽视了经济发展引发的严重环境污染的现状。这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业的首要任务便是改进自身的工业制造方式,发挥和利用好“互联网+”时代为我国工业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互联网+”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业方面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农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基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提出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此它的内涵会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创立一个相关的农业数据库,对农业进行实时监控。这样的“互联网+农业”的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智能化农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此外,这新模式还能帮助农民培养新思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经济形态,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已经将其影响力渗透到了各行各业。邓小平曾说过,如果想要保持事物的生机,便要不断学习新事物,不能思想僵化。这从侧面便肯定了新事物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服务业是新兴的产业,它的发展前景与互联网产业也有紧密关联。我们可以设想创建一种生态服务业更好的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互联网为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平台。服务业利用互联网能够增强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治理能力,这能够加强人们对于环境治理的认可,调动人们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形成“全民环保”的良好势头。

(三)利用互聯网加强生态文明思想的传播

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便是能够借助于大数据整理的海量信息,预测出事物未来的趋势。“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借助于生态数据库得出我国哪片区域的生态质量现状,推断出该区域未来的生态发展情况,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做出预判性、先导性、防控性作用。这样人们便不会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手足无措,我们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提前预测自然灾害,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最初没有互联网时,人们只能通过纸质媒体获取生态数据,且不能及时得到更新,人们的沟通交流也有一定局限;而现在“互联网+”时代,生态文明的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人们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跨区域的数据共享,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生态文明的理念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得到广泛的传播,受到人们群众的认可。其中典型的案例便是“蚂蚁森林”,它的实质就是支持大家低碳出行,保护环境。“蚂蚁森林”就是运用“互联网+”创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也是一种新的公益方式。它通过用户的低碳消费,给用户线上的树苗浇水,等到树苗长大,蚂蚁金服公司便会在荒漠化的地区种下一棵真的树苗。这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创新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呼吁了大家共建美丽家园,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互联网平台下的各媒体便成为了宣传生态文明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些平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小觑。现应结合“互联网+”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建设提供新的建设思路。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虽可以为生态建设做出贡献,引导全社会的生态价值观的方向,但是关于“互联网+”如何深入的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如数据的深度分析,数据与现实的衔接等尚需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索一萍(1994.04- ),女,河南安阳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