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优长项目课程是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的又一创新举措。课程设置以服务学校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兴趣、契合社会职业需求为主题进行设置,自2017年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好评并取得一系列绩效。优长项目课程不仅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和空间,为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创新路径,具有可推广意义。
关键词:优长项目课程;高职;大学生;德育
优长项目课程是基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在进一步探索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合格+优长”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优长项目课程独立于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作为学生教学计划的外延和补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多选择。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开设优长项目课程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文章就优长项目课程的德育功能入手,分析优长项目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及实践。
一、优长项目课程开设的目的及教学实施过程
优长项目课程以服务学校教学活动、校园生产生活为主要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善于团结协作、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升跨界职业技能为主要方向, 体现“优长”特征,突出实用性、技能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优长项目课程的授课内容不拘泥于学校已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而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分析社会的最新职业需求导向、依托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内容涵盖各专业领域。
优长项目课程教学过程采取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形式由负责教师灵活掌握。每个项目的培养周期控制在2学年内,负责教师带领学生完成80-100学时的理论学习并展开大量的实践教学工作。日常教学采取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传帮带”相结合的模式,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项目进展过程开放、流动,部分学生由于专业学习、订单培养或顶岗实习等可灵活选择退出,教师可随时补充或淘汰项目参与学生。优长项目课程实施以来累计参与学生达300余名,部分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在专业学习之外培养多面职业技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综合素质。
二、优长项目课程的德育功能
优长项目课程的开展,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尝试和举措,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
(一)优长项目课程是“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专业学习和思政理论课“两张皮”现象突出,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推行“课程思政”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是“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没有吸引学生兴趣的课堂,“课程思政”无从谈起。优长项目课程为“课程思政”的尝试提供了有效途径。按照“堅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的根本要求,优长项目课程在教学资源开发中注重体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职业发展兴趣,将专业资源、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育人路径的转型。例如,在新媒体编辑优长项目课程中,负责教师紧扣社会时政热点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引入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大国工匠等相关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轨道类专业特色撰写新媒体文案,起到了积极的育人效果。
(二)优长项目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国正面临从制造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型的过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第一批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优长项目课程选取了新媒体编辑、影视制作和智能电气维修三个项目,注重学习成果向技能应用的转化,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影视制作项目的同学们通过亲自参与校园大型活动、会议的直播和录制、电视台节目制作与播放等实践项目,不仅提升了影视制作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亲身感受了专业的职场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和职业素质。
(三)优长项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
不同性质的环境,对德育对象和德育过程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分析比较高职生的学生特点时,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在网络运用、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更强,能更快接收新生事物、心态更为开放、思想务实、个性张扬,自主意识也较强。有的放矢、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尤为必要。德育不是知识性的学科,不能通过知识讲授机械灌输,应该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和开展。优长项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学生信赖、同辈平行、兴趣自主的学习平台,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也能够创设轻松自由的德育实践平台。从优长项目课程内容来看,新媒体编辑运营聚焦社会热点、学校发展和学生日常生活,同学们在撰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国家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培养爱国爱校、关注社会发展的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影视编辑项目的同学通过参与重大节日活动(如国庆节、青年节、教师节等)活动影像、模范人物的采访等记录与编辑,无形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与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挖掘优长项目课程德育潜力与功能,形成基于优长项目课程的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
自优长项目课程开展以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已逐步形成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同时形成职教德育的“第二课堂”,为高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开辟了新空间。
(一)加强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充分挖掘优长项目课程德育资源
优长项目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外延与补充,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更具有灵活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因此,优长项目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充分挖掘其德育资源,在培养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和值得道德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目前,职业教育偏重于技术技能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政治素质教育等,职业技能的教学占据了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在后续的优长项目课程设置上将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结合,要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等的优秀品质,通过实践和学习形成规范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推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和价值观念。
(二)发挥同辈效应,营造高职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德育氛围
优长项目课程集聚了来自不同专业、相同旨趣的大学生,彼此易产生共鸣,构成了典型的大学生同辈群体,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激发同辈之间在道德素质方面的影响与渗透。应用同辈效应参与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问题导向模式、项目化教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对学生实行动态管理,营造适合同辈交往的和谐、宽松、积极的氛围。
(三)加强学校软硬件投入,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相结合,构建完善的优长项目课程实施体系
目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优长项目课程正处在探索试行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绩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专业限制,项目主导教师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在后续优长项目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于社团指导老师、团委、辅导员等专职学工人员加强沟通合作,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进展情况。其次,优长项目课程由于缺乏传统、固定的教学场地,教学时间也较为灵活,使得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坚持到课程结业,这需要指导教师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课程管理制度,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学校应针对优长项目课程加大投入,如提供教学实训场地、购买教材和课程相关辅助读物、加强对第二课堂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构建项目主导教师、学工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全员参与的优长项目课程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2] 陈立平.工匠精神培育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J].職业技术教育,2017(20):67-69.
[3] 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02):72-76.
作者简介:刘昕昉(1987- ),女,河南南阳人,华东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