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审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审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2 阅读数:407

马小雷

摘 要: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价值取向,提高人精神层次的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以笔者自身高校语文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出了当前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的不足,并尝试性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审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校语文教学;教学渗透

人类之所以能创造出一切文学、艺术等事物,是因为人的天性包含对美的追求。可以说,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但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审美教育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严重缺位,导致很多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但却没有高尚的品德与崇高的信念。高校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当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责任,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使教学更加立体、丰富,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获得语文知识,更能得到情感的陶冶、价值观的培养、道德的升华。

一、当前审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高校语文教学出发点不够纯粹

当前高校语文教学的开展,带有较明显的功利性,致使语文教学应当体现的人文精神大打折扣,审美教育自然不能很好开展。当前我国高校考虑到就业、政治、传统观念等因素,往往选择与专业对口的语文教材,以保证学生将来的就业。这样就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考虑较少,从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的本质功能。短期来看,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有显性的益处,但从长期来看,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失去了高校语文教学的意义。

(二)重知识传授,轻审美教育

语文学习的本质是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因此,高校语文教师应当注重知识传授与审美教育的并重,根据作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语文学生感受到美的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受到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应试教育现状的影响,高校语文的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条显性知识传授的道路。教学的重点成为教材知识的讲解,教学的目标单纯是为了应对考试,教学的方法与中小学如出一辙,还是反复的背诵、练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文字,不能很好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精神、价值取向,导致高校语文教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方式传统僵化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学生与老师如果在教学中达到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语文知识,还能更容易感受到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审美能力。但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分看重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老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极大消磨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且阻碍了他们对作品更深层次内容的探究。依靠这种僵化死板的教学方式,不仅审美教育难以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渗透,而且也造成了文学价值的浪费。

二、審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一)利用合适手段进行情境导入

高校语文教学主要内容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准确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文美、精神美、行为美,就可以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做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进行教学前,教师可以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乐、图片,将学生带入一个能够体会作者当时心境的多媒体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感受到作品中的美。例如,在《前赤壁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介绍苏轼的纪录片,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苏轼一生的坎坷与其作品的伟大之处后,能够带着感受苏轼作品的心情去学习《前赤壁赋》,同时将作品中描写的景物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在明月清风、泛舟江上的美妙情境中体会到作者的心境,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人生价值观念和优美的景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美

利用朗读、分析作品等手段,将学生带入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中,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中蕴含的美,帮助学生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与审美能力。古代诗词抑扬顿挫,对仗或工整,或错落有致,令人朗读起来能够自然地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在高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作品赏析完成后,教给学生朗诵作品的技巧,让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自身能够切实感受到作品的韵律美、情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进行朗读小比赛,随机选择几个同学进行朗读,比比看谁能将作品中的情感、韵律充分表现出来。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做好审美教育在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创造、仿写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最后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文学作品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准确把握文学作品的核心,鼓励他们对作品进行仿写、重新编排等,或以作品的形式表达另一种不同的情感,让学生自主创造美,锻炼他们的审美能力。每一个人对作品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重新创造作品时,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和独特的想法,并对其差异性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个性化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都源于生活实践,可以说两者同根同源,同时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也是密不可分、互为补充的关系,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我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符欲静.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7(08):66.

[2] 沈郁文,吴洁.论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77.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