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试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下高校历史教育的突破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试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下高校历史教育的突破


发布时间:2020-12-13 阅读数:428

孙凌晨 罗丹丹

摘 要:在国家稳定和谐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国高校的主要任务,历史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文章围绕价值观培养展开讨论,总结其现存问题,并阐述目前高校历史教育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性措施,希望对高校历史教育有所帮助。

关键词:历史教育;高校;困境;措施

对高校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一策略是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在提出后迅速在全国高校实施。目前我国大学生数量在总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会对国家未来发展起到明显的推进作用。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高校也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各类价值观培养不断向历史课堂渗透。

一、高校传播核心价值观现存问题总结

(一)思政课程哲理性太强

根据高校课程性来说,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最佳课程。马列主义是思政类教材的主要内容,这类理论本身哲理性太强,再加上枯燥的授课形式,学生很难完全理解理论的核心思想。对于学生来说,马列主义距离现实生活太过遥远,自然学生的关注点就不在思政课程上。很多高校老师一味按照固定教学体系,在上课时不能联系当下市政,在讲述论点时也未穿插热点时事,在缺少具体案例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建立其辩证性思想,进而对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多数高校现阶段课程组成比较丰富,为节省课时,思政课程仅仅局限在理论讲解层面上,并未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实践。

(二)社会实践未真正落实到位

考虑到不能占用课时,高校一般将实践安排在假期。若由老师带队负责的社会实践,可以对学生实践起到一定监督作用,但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实践都是以观摩形式进行,在此情况下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实践课程的真正意义。有的高校直接让学生自行实践,对学生实践成果的检验,只通过相关单位出示的证明。学生多大处于应付心理,随便找单位对实践证明盖章,实践只能通过书面报告形式呈现,是否真正落實到位还有待考证。

二、目前大学生历史教育遇到的阻碍

(一)历史教育环境受到破坏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较快,在此种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急功近利思想,各门课程只看重最终成绩,逐渐忽略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历史课程并不是当前课程教育体系中的主体课程,很多理工类学生根本不用学习历史,上述因素是导致历史教育环境受到破坏的根本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强制要求高校开设历史课程,每个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历史。但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家长传统观念还未扭转过来,高校历史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二)高校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为使我国高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传统教育中文理科是相互分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历史文化传播难度,文理分科在某种程度上反应出学生严重的偏科现象。高校在设置理科类课程的过程中,通常不会设置历史课程。全国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方面,出现明显的参差不齐现象,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校对历史课程教学不够重视。在历史文化传播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很难激起当代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思政课程与历史课程联系不够紧密

在摈弃传统封建思想后,我国社会发展逐渐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时政思想多元化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高中相比,大学课程以专业课为主,课程量随之减少,因此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学生在空闲时间会通过计算机、电视等了解社会最新时政,同时被动接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在多元化信息的影响下,学生形成的价值观、时政观点都存在差异。在这种环境中开展历史教学,很难使学生在思想观点上高度统一[1]。为改善这一情况,很多学校将政治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以当下最热门时政问题为例,结合相应历史,两者相互呼应,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历史课程的相互联系还不够紧密,两类课程结合还存在很多缺陷需要改善。

三、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高校历史教育的新突破

(一)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各大院校的过程中,高校历史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效促进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历史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教育功能。

(1)精准的导向功能,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教育部在编写教材时将历史选取的都是历史精粹,每一章节内容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各章节间又存在较强联系,可以说系列历史教材,就是我国悠久文化的缩影。在对历史进行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中国发展有整体认识,在鲜活历史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形成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做好历史教育,能帮助学生抵御外界不良思想,通过历史课程的洗礼,学生在思想上会逐渐成为合格的民族接班人。

(2)强大的融合功能,已有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去除历史文化糟粕,留下文化精髓供学生学习。新时期的历史是由当代人书写的,为提高我国现代历史价值,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并不断吸收各国优秀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各种优秀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可净化历史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3)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在充分了解中国历史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学习国家近代战争时,会将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激发出来。历史教学体系越完善,历史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课本知识会和学生思想产生共鸣,进而达到历史教育目的。

(二)增加馆藏历史书籍,营造历史学习环境

与其它学习阶段相比,大学生活相对轻松,高校可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起来,让其自主完成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在学校墙壁或者比较醒目位置,张贴与历史相关的名言警句,并逐步增加图书馆藏书量,尽量搜集比较全面的历史资料放在图书馆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为使阅读历史这一任务落到实处,高校可适当采取强制性措施,例如给学生下发阅读卡,并规定每学期最低阅读次数。此外,学校可组织专门的历史知识宣传部门,扩大历史在全校的影响力。对历史进行了解不一定必须学习专业性较强的历史文献,可以选择人物传记或者是直接由伟人撰写的书籍,这类书籍趣味性较强,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的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三)响应国家号召,改进教学方法

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后,高校对各门课程教学都进行改革,并将各类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多媒体是历史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师备课时通常会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历史视频,在课堂中播放,既能缓解枯燥的课堂氛围,又能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此外,目前的历史教学也逐渐走出课堂,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多种教学手段并行,历史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深深烙印。

(四)历史教育、思政课程与文化习俗紧密联系

政治、历史本是一家,在不断变化的历史中,逐渐衍生出相应的政治思想。现阶段多数高校已经将政史融合在一起教学,并将传统的文化习俗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端午、清明都披上现代色彩,多用于祭奠革命先烈。此外,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纪念日,如每年的12月13号被定为南京大屠杀祭奠日,全国人民用各种方式缅怀在战争中遇难的同胞[2]。高校组织学生观看祭奠仪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会带领学生參加扫墓、革命演讲等活动。在多方面内容融合下,课本理论与实践活动完美结合,学生对历史感同身受,思想上受到的触动也比较大。

(五)在建设校园过程中融入历史元素

可以说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求学期间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校园,因此学校可从校园建设入手,逐渐将历史元素渗透进去。除去张贴相关历史性标语,学校可在新修建筑中融入历史元素,也可以在草坪、校园广场等地标志性地方,修建伟人纪念碑,尽量在细节性设计上体现历史元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政治教学关系紧密,两类学科相互渗透,并辅以多种教学手段,高校历史教育质量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威,蔡晓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3-66.

[2] 陈阳.论大学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7(01):51-53.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大学生历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90534SK;吉林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吉林省历史文化类学生研学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01060060;文章为长春师范大学2019年度教育科学课题“以孔子仁学思想融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长师高教〔2019〕12号;文章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卡罗·金兹堡的文化史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BSS005;文章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孤抄本《辨音纂要》音系叠置与明代官话语音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BYY098;文章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孤抄本《辨音纂要》文献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KH20170662SK。

作者简介:孙凌晨(1979- ),男,吉林舒兰人,博士,长春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罗丹丹(1980- ),女,吉林梨树人,硕士,吉林省学校后勤管理指导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