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党的十九大后,国家对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学校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理工科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及师资水平不同于其他院校,上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更值得思考。文章以某理工大学“压力管理”公开课为例,从教学目标、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上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生关系;体验式教学模式;微助教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覆盖率广、与学生接触时间多,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最重要的一个载体。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虽然属于理学学科,但大部分心理学专业都在师范类院校,极少有理工科院校设有心理学专业,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绝大部分都是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辅导员,他们的专业知识有限,师资水平相对薄弱。理工科院校有着其独特的结构及校园文化氛围,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学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于其他院校的。有研究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的SCL-90测试结果与中国常模相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等因子得分明显要高[1]。理工科院校学生大多是国家科技型储备人才,是国家创新的主要力量,未来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将面对更多的压力。因此,从如何上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着手,提高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是根本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的文件精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学生心理方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能力,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也应如此。本次“压力管理”公开课的任课教师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了解压力(认知目标),二是认识压力(情感目标),三是管理压力(能力目标)。教师用了六分之一的时间来介绍压力的相关知识,用了六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压力,剩下的时间都花在了压力管理技巧上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普及化及大众化的阶段,新的社会环境对师生关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学校的公共空间流动性增强,学生们很难有固定的班级、固定的教室,课堂结束后,师生之间便不会有太多的交流,这导致师生关系的疏离。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投入程度[2-4]。“理工科院校学生逻辑思维强,对理工科学科更重视,因此,若想提高他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非理工学科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投入程度,更加需要重视师生关系。本次公开课,学生们普遍对课程有较高的兴趣,学习投入程度较高,整个课堂的气氛轻松愉悦,可以看出师生之间已经有了良好的关系。课后,笔者对此次公开课的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访谈发现,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就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嘱咐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及时求助老师,并且在每堂课结束之前,会让学生以匿名的方式将自己在课上的疑问写在纸上交给老师,而老师会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及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与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几乎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关注。此外,在此次上课之前,教师已给学生布置了压力测试的作业,并得到了测试结果,充分了解了学生压力,因此,当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压力的时候,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共情,让学生感受到了被理解。理工科学生虽然不太擅长人际交往,但并不表示他们不需要,如果教师能够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关爱,他们会给予这个课堂更多的回馈。
三、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关键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我经历、亲自感知、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运用知识的一种多向传递互动教学模式[5]。诸多研究表明,体验式教学对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式的讲授法好.
(一)积极运用案例教学
在“压力管理”公开课上,教师以案例进行导入,讲述了自己的一位学生在上学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压力给他带来的影响以及在压力得以解除后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变化,这个案例与在座的学生息息相关,很快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在认识压力环节,用到了心理测试法,通过压力测试让学生亲自感知了自己的压力程度。再次,在压力管理环节,教师用到了最近热门电影《流浪地球》里的青年人以及本校单腿女生面对压力的案例。笔者观察到在教师展现这些图片并讲述这些事迹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抬头且以严肃认真的表情看着屏幕或者老师的,可见,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让他们的内心受到了触动,把他们吸引住了。
(二)大力采用分组教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修课,面对的是全校学生,人数众多,而理工科院校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只能采用合班教学,大大增强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懈怠心理,分组教学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个不足。“压力管理”公开课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他在第一次课上就将学生分成了十组,每组同学都集中坐在一起,位置固定。然后每组设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给组员的平时表现打分,组员与组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此次课上,在讲授到了压力管理方法上时,教师先安排每组同学在组内讨论对目前的压力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然后讓每组同学派代表上台分享本组对抗压力的有效措施,所有组分享完以后,再进行互评。这种方法既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又最大限度得增加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率。
(三)适时使用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笔者曾经在上完“大学生人际关系”这一章后,对自己所教大班中的一个小班开展了一次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团体辅导,事后,班上成员表示真正体会到了人际关系中“信任”、“欣赏”、“接纳”的重要性,他们对班上其他成员有了更多的了解,班级团体凝聚力以及自己的归属感都得到了加强。笔者也发现了这种变化:在刚开始的团体辅导游戏中,男生和女生是完全分开的,彼此之间的互动很少,但是在团体辅导游戏结束后,男女界限已经完全没有了,男生旁边有女生,女生旁边有男生,之前的尴尬和生疏感一扫而光,彼此相处很融洽。另外,笔者发现,相对于另外两个没有参加过团体辅导的班级,这个参加了团体辅导的班级在之后的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上课也更认真。
四、利用新型的教学工具是时势
目前,我国教育已全面迈入了“互联网+教育”时代,本次公开课,虽然师生关系良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丰富,但是在教学手段上还没有跟上时代。在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诸多移动教学终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微助教等教学助手。以微助教为例,自开发以来,已经有2000多所院校使用微助教进行教学活动。微助教可以很好地将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结合起来,微助教可以完全满足课堂考勤、课中互动、过程考核、课后学习的要求。自从使用了这个工具,笔者所在课堂基本没有出现过学生无故旷课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理工科院校有其特殊性,要想上好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白圣豪.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56-957.
[2] 马丽华,梁伟.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湖南教育,2005(11):34-35.
[3] 王佳权.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及其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03):84-85,158.
[4] 马力,姜蓓蓓,杨瑞.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属高校的调查数据[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121-124.
[5] 郑金洲.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课堂-网络-素拓——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JGB198。
作者簡介:肖梦洁,桂林理工大学,心理老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