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设计面向职业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阐述各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提出个性化定制体育选项、体质专项、运动处方、职业体育选修和专项选修的思路;指出应按岗位性质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职业实用性;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体质健康促进;个性化
与相对轻松悠闲的大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就业后面临很大的工作强度,造成他们早早踏入亚健康状态。因此,有必要对设计面向职业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
一、课程与教学环节
面向职业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以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掌握专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适应职业身心要求为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生在身体素质、潜在岗位和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图1给出了面向职业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包含公共和个性两个模块。
公共模块含运动魅力、科学健身、心理辅导、职业素养、职业规划和拓展训练六个教学环节,其中前两个环节契合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标,后四个模块满足职场对大学生的心理和职业素养要求。运动魅力环节可讲解运动项目的来龙去脉、欣赏比赛录像和介绍体育明星;科学健身环节传授科学锻炼知识。心理辅导环节消除学生对就业可能产生的恐惧心理;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好职业生涯;职业素养环节讲解职场规则、职场礼仪以及沟通技巧;拓展训练则培养团队意识。
个性模块包括体育选项、体质专项、运动处方、职业体育和专项选修五大类课程,基于学生的体质状况和潜在职业予以推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体质专项以耐力跑、力量训练和拉伸等专业训练为主要形式;运动处方包含选项课有关的技能练习和体质专项练习;职业体育基于不同岗位对身体能力的要求分大类开设;专项选修传授高级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和意识。
二、课程的学期安排
表1给出了各门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学期安排。
第一和第二学年以体育选项、体质专项和运动处方为主要形式,穿插了运动魅力、科学健身、拓展训练和职业规划环节;第一学年偏重提升身体素质,第二学年侧重掌握运动技能。第三学年开设职业体育选修课程和专项体育选修课程,继续贯彻实施运动处方,同时开设职业素养和心理辅导环节。
三、个性化思路
以下给出个性模块各课程和教学环节的个性化思路。
(1)依据体质测试数据评价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并据此量化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测试指标与身体素质的对应关系。
(2)基于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和体质发展需求,计算各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综合促进值进而推荐体育选项和安排体质专项。
(3)根据体质发展需求和不同锻炼方法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4)依据专业与行业的对应关系,以及学生倾向的岗位推荐职业体育选修课(原则上强制)和专项选修课。
四、职业体育选修的教学内容
一些文献研究了面向职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包含三种区分粒度。
(1)按院校区分,如航天航海类、医学类、野外勘察类、公安交通类、师范类和财经类等,同一类院校所有专业均统一安排教学内容,适用于专业之间差异较小的高职类院校。
(2)按专业群区分,将相似专业构建为一个专业群,群内学生的特点具有相对统一性,如土建类、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类等。
(3)按岗位性质区分,如分为流动变姿、静态站姿、静态坐姿和工场操作类,或电脑操作、精细操作、室外操作、办公服务、交往展示类。
工作岗位直接决定了一份工作对劳动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是职业要求的决定因素。因此,应该按照岗位性质设计教学内容。
五、结语
文章设计了面向职业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含公共模块和个性模块两个部分。依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倾向选择的岗位、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以及专业与行业的对应关系等,为每一位学生定制课程及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同时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基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视角[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2] 徐志刚.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15(07):74-75.
[3] 单妙琴.基于专业特色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3):57-58.
[4] 李力,董能.高职院校自助式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探究[J].湘潭師范学院学报,2009,31(03):124-125.
[5] 陈先忠.契合职业岗位身体素质需求的高职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4):139-141.
基金项目:文章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职业实用性视角下的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YB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