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0-12-27 阅读数:706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旨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心理健康技术并塑造学生良好行为融为一体的通识课,是一门以学生为本,根据大学生活的实际需求,重点提高学生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然而大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同传统理论教学课程一致的考核评价体系,这就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此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文章从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出发,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方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规范和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体系;教学改革;过程性评价

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本着满足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主要需要, 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主要方向,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办学规律。而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其中一条重要的保证就是学生是否身心健康。然而,在我国,关于这门课程各个高校在课时安排、课程性质、授课内容与形式以及在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学科体系。所以我们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以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遵循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理念,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在大学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格,达到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的目的,最终实现人生价值。那么根据我校的具体工作实际,如何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显得极为迫切。学生成绩评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考核的目的就是在于指导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指引,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考核甚至可以决定着学生能否成才、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都基本上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 5号)文件精神,普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我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设置为面向全体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通识必修课(32学时,2学分)。然而在文献综述以及与上课的师生访谈时发现,目前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如师资配备不到位,大班或超大班(80名学生以上)教学,课程考核方式多为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或课程论文模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上述问题不仅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会加重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阻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我们常说以评促学,学生最终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反过来也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优劣。因此,恰当的课程考核体系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改革除了要变革教学方式之外,教学考核体系也应进行改革。目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绩评价的现状主要出现了以下的问题:(1)平时成绩考核分值比重过低,未注重过程教学;(2)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未实现规范化,缺乏过程监督;(3)学生成绩评价机制脱离培养目标,考核形式简单化。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估不仅与课程性质格格不入,也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悖。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急需革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改革的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以强调是否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个体发展为主线,以自我教育为中心,以体验学习为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这门课程的考核并非同其它课程那样显而易见,而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内化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动态过程。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改革的关键在于评价方式的改变,主要应采取过程性评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健康工作的效果,也可以切实帮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从根本上澄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些具体的公式、定理或者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能够使学生具备独立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从而实现自身的目标与价值。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也应沿着这一具体的目标来进行。然而,如果以传统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试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应以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改善或提高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利用内化的知识来处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具体事件,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应实现真正的过程性评价

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学生平时成绩一般都占到总成绩的70%-80% ,期末考试仅占20%-30%。这种考评的方式本身就颠覆了学生已有的“平时不用上课,期末突击背书就能及格”的观念,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平时学习和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考核时应加大平时成绩的分值,从而引起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学生只有重视平时的学习,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有所收获,学有所得。

(三)丰富多样化的评价内容,使评价更全面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打破传统单向考核模式,坚持开放性的原则,采用多元化开放式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多方评估,让学生自主发挥,真正实现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生活技能,帮助自己或身边同学和朋友解决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更注重以游戏、情景剧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活动的参与,更好评价学生的心理知识理解力和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成绩评价内容多样化,综合运用课后作业、课堂游戏、课堂发言、小测验、案例分析等手段,以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的要求。

关于成绩的考核内容也应更加丰富多样。《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考核的方式,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60%)+期末成绩(40%)构成。平时成绩应根据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作业来评定,比如,每节课都会设置3--5个开放式问题,带领学生一起思考;课堂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这些都有现场发言,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参与情况来做个评定。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对自身经历的某个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认真分析当时的心理反应,明确哪些是因为自己对过去事件的不合理认知所导致的,并与之辩论,用合理的认知取代不合理的认知,即对过去有个重新认识的过程,也使自己产生了积极情绪体验,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最终使其获得主观幸福感。作业不仅仅局限为问题或论文,也可是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创意手工艺品、漫画、摄影作品或者微视频等,给学生巨大的选择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实际操作中领悟心理健康的知识,同时也能起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期末考试以学生能否熟练运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指导实践,促进其心理健康。

根据我校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经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由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案例分析、情景创设、话剧表演、游戏演练、脑力激荡等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适宜的情境和情感氛围。学生在这种情景中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这些体验、感悟能够促进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灌输式教学相比,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要求。

三、结语

结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尝试构建一套更贴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课程评价机制,通过以更大力度的过程性评价代替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重视平时学习的过程,而不再仅仅在意期末考试的成绩,从而可以达到以评促学的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思政廳[2011]5号.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S].2011(06).

[2] 王艳红,郑兆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以仰恩大学教学实践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47-50.

基金项目:文章属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80223。

作者简介:张雯瑜(1990-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大学应用心理硕士,现任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