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绝对行政化倾向,这种倾向给我国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很多弊端。为此,我们提出在思政工作领域去行政化路径分析,加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自主性,调整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思路和模式。
关键词:思政;行政化;弊端;路径
一、高校思政工作行政化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进程。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思维的活跃阶段,大学时期是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下,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高校的运营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模式来建构的。所以,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行政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行政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在整个构成和运作方面与行政体制构成和运作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属性,是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的思政教育行政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思政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是实实在在具有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如果所有的学生管理工作都采用一套行政化的方式去开展,就无法有效、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达不到思政育人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此,高校思政工作必须破除行政管理体制对其带来的深远影响,寻求去行政化的路径,释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效力,保证思政工作“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
二、高校思政工作行政化的弊端
(一)以行政考评机制来评价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导致思政工作流于形式
从行政体制的角度来看,行政体制本身会衍生出一套价值系统,即顺应行政体制价值信号的为善,符合权力意志的为善,有利于证明行政机制合理性的为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这样一套价值评判系统,并且学术性指标体系正在慢慢让位于形式化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也会慢慢变味走调。思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过度地使用形式化的指标体系,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本末倒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整思路必须是高校大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高校大学生是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体,思政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如果一味地只讲求业绩、成果、排名,那这必然会成为学生工作的绊脚石,导致真正的工作无法落实。所做的一切只是服从命令 、顺应领导,形成事务忙、场面大的假象,最终流于形式。
(二)行政因素过多得参与思想政治工作中,导致这项工作自主性不够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上级主管部门经常发文指导思政工作的具体开展要求,或者直接布置活动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要求对学生工作的开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行政因素过多地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要求或者活动布置地过于具体,就会导致思政工作在落实上缺乏积极性。思政工作者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工作疲于应付,主观上缺乏推动力,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具有办学自主权是相悖的。所以,必须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
(三)思想政治工作者重事务性工作,轻学术研究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基本都是辅导员。《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详细论述了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等9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体系。这样说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课堂以外的所有事务,只要跟学生有关的任何事情最终都需要他们去落实,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思政工作者具有管理者和教育者双重身份,繁忙的事务性研究导致这一部分教师和干部没有时间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高校的学术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分微观、具体的介入,使得思政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很难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来深化探索,无法指导现实的实践行为,这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要求也是自相矛盾的 。
(四)以行政机制指导职业规划,导致思政工作职业倦怠和团队建设危机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大一部分都是青年教师,而有些则是刚从大学毕业,怀揣着对教育梦想的追求踏入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行列。但是,随着行政化倾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萌芽与传播,他们的工作自主性受到抑制,事务性工作增加,思想教育性工作不足,头脑被行政性机制思维方式影响,导致职业定位模糊不清,对自身的职业期待产生差距。另外,在高校的运行过程中,领导更多关注的是影响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竞赛、教学等工作,而对“看不见”的德育工作并不重视,思政教育的成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付出的努力并非显性化,思政教育工作被边缘化。在这种情境下,工作多年后,很多人发现当初的教育梦想和现实并非一致。面对压力过高、成就感底下、情感耗损的现实,许多年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择离职,导致思政队伍人才流失,团队建设危机重重。
三、高校思政工作去行政化路径分析
从实际出发,行政化体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思政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政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在价值多元化、政治社会化的今天,我们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高校思政工作的革新,纠正思政教育的行政化倾向,从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做出改变。
(一)思政教育要“以人为本”,学生工作要具有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当代大学生和以往相比在价值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變化。他们习惯于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不愿意强求、统一,具有明确的自主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如果仍然按照以往统一管理的模式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话,势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这种情境下,要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因人而异地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走集中化、统一化、行政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政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改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改行政灌输模式为加强引导和教育,走近学生、亲近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开展外部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构建大学生有效参与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到实践活动中,如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学术沙龙等,积极构建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激发工作动力,重视思政工作自主性
高等学校具有办学自主权,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开展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充分与合理利用,从而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活力。但是,行政因素过多地参与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则会抑制思政教育机制的活力。思政工作者要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思政育人上,从主观上激发工作动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平衡思政工作者的事务性工作和理论研究
高校思政工作者实行的是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既有管理者身份,又有教师身份。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事务的同时,思政工作者更要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党团建设等方面的教育。时代在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要紧跟时代潮流。思政工作者要学会从繁忙的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理论研究和学习,注重将理论变成实践工具,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重视思政教育者的发展,走科学化道路
教师是一叶扁舟,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而思政工作者就是扁舟上的掌舵人,引领着思政育人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工作者也需要与时俱进,政府、社会、学校都需要营造有利于思政教育者学习、成长的环境,让这些身在第一线的教育者的工作有盼头、生涯发展有目标。学校要鼓励思政工作者攻读更高的学位,在工作晋升、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更合理的制度体系,在工作事务上推行“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促进专家型、学者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J].法商研究,2000(03):4.
[2] 巫春华.高校思政教育要加强非行政化方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02).
[3] 金韦明.浅谈杜绝高校思政工作绝对行政化倾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
作者简介:叶婧(1988.05- ),女,任教于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