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1-01-17 阅读数:725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福祉和国际形象,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责任意识不到位、监督约束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了精准扶贫的效果,为此需要在队伍建设、思想教育、体制机制、物质技术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精准扶贫;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在不懈奋斗,而贫困问题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障碍和“拦路虎”,扶贫不能大水漫灌式,只有精准扶贫,才是农村地区消灭贫困的必由之路,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如习近平在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那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九大报告更是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一、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发挥的必要性和作用

三农问题历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其最近的目标任务就是到2010年,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达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我国的贫困地区大多也是党建工作薄弱的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群众直接联系的纽带,是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为此必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基层党组织,组织培养造就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引领作用

一是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掌握了要重视思想建设的经验。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是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基层党组织要带头解放思想,改变”给钱给物”的扶贫工作和思维模式,努力引导贫困群众转变“干部干、群众看”、“等靠要”、“患均不患穷”的消极思想,并组织群众通过学习来提升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技能,培育致富能手,同时运用生产奖励机制,促使贫困地区逐渐形成争先脱贫、靠劳动致富的风尚。

二是政治引领作用。2015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领导核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引导贫困地区和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坚定如期实现脱贫的信念,同时鼓励先富帮后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三是致富引领作用。“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做到冲锋在前、因地制宜,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结合本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发展合作社经济,实施产业扶贫,变单向“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在脱贫过程中勇于做“领头雁”。当群众在新的扶贫产业和项目上缺乏信心时,要积极主动的当“先行者”,时刻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员要做好宣传和鼓励工作,坚持先富帮后富,传授致富经验。形成扶持一批、发展一批、带动一批脱贫的良好态势。

(二)服务保障作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的短板在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基础在基层,关键看支部。精准扶贫就是要在掌握“家底”的前提下,“紧盯最困难的地方,瞄准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本区域内深度贫困问题。”基础是“做实做细建档立卡,加强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实现动态管理。”同时向因灾因病致贫的群众提供关怀和帮助,针对贫困村中滞后的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依托自身的资源,發展一些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此外,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及时将扶贫惠民的政策、项目等向贫困群众做解读。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作用,掌握市场行情,推广宣传、寻找销路,为群众利益最大化提供保障。

(三)沟通联系作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形象的说明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而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上传下达作用同样也是如此。一方面,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就要切实做到科学执政,表现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上,精准扶贫离不开党领导国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其生命力的发挥在于执行,作为党与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担负着宣传落实各项政策的使命。另一方面,良性联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政策是否合理可行,还需要基层党组织进行汇报和反馈,反映群众的意见,并据此作出调整,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防止一刀切,上级部门依赖基层提供的信息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从而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和借鉴。此外,精准扶贫需要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和动员社会力量及资源支持贫困地区的脱贫。迫切需要党组织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并做好社会及扶贫资金的运用与管理。

(四)带动示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相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都要高一些。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就表现在正确传达上级的政策和会议精神,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示范群众申请申报相关扶贫项目。监督村委会是否切实执行和落实党的扶贫政策、是否如实反映本地区的贫困以及脱贫情况、有无滥用挪用扶贫资金以及产业扶贫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9]但是,目前仍有一些因素影响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二、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遇到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不强

“基层党支部成员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承担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使命” “黨员致富把头带,人民群众富得快”,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没能有效发挥。一方面,人民公社的解体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广泛建立,通过选举村委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自治制度已经被村民广泛的接受,由党组织主导农村经济政治等一切事务的局面被打破,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走向淡化、弱化、虚化、以及边缘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农村的的人口流动频繁,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是农村的主力军,多数青年人偏向于选择去发达地区务工而不是跟随基层党组织走向致富之路,使得带领农村致富的后备人才大量流失,村级党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导致基层党组织的扶贫开发工作缺乏持续的活力。加之与村外经验交流少,工作状况难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年轻党员大多常年在外务工,而留在村里的多为中老年党员,身体状况也不太好,自身就需要党组织和集体的照顾,更不大可能在扶贫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些都不利于党组织凝聚力的发挥。

(二)基层党组织对扶贫认识不到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规范,由于工作任务重,对学习政策和文件精神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对扶贫政策的理解上有偏差,很难做到“学懂、弄通、做实”,甚至将扶贫工作等同于一般工作,出现了敷衍了事,造假材料的现象;加之班子人数少,分工不明确,受一些官僚主义思想的影响,存在“脸难看、事难办”、服务意识较低的倾向,自身又墨守成规并缺乏创新意识,不积极探索脱贫的长久之计。使得贫困地区整体的脱贫工作推进较慢,影响了政策预期效果的发挥。比如在基层调研中不少支部书记抱怨,上级发放的文件太多,自己都不太理解,所以很难准确无误的向村民传达文件精神。遇到上级检查工作时仍然采取“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做法,以造假材料和盲目抄材料的方式来应付检查。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准扶贫工作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部分地区的村务公开制度尚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公示制度,甚至有的行政村的基层事务管理权被村霸所掌控,使得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扶贫资金,或者将扶贫资金发放或多发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虽然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任务多且重,但是由于没有政治和法律上的约束,捞好处推工作的心态助长了为官不为的风气,损害了党在人民心中艰苦奋斗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形象。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到位

基层党组织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关键,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一方面“5+2”“白+黑”是工作常态,但基层公务员的薪酬低,并且很难提拔,加之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不理想,和外出务工的农民相比,勉强维持个人生计,却难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年龄偏大的干部还要考虑退休后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干部队伍不稳定。村委会任期短,好的政策和做法不能持续的贯彻执行下去,当群众遭遇不公正的对待,他们会习惯性地将干部当做自己的发泄对象,随意辱骂,既伤害了基层干部的尊严,也降低了干部对工作的热情。

三、推动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科学设置党支部、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证

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选举的政策, 选出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信任、真正懂农业、爱农村、关心农民的干部担任主要领导或进领导班子。突破身份和地域及职业限制,将农村的致富能人发展为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积极培养农村年青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后备人才。吸引“新乡贤”、专业基础扎实的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选拔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选好“带头人”从而使扶贫工作有了持续的活力支持。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设置支部,不搞“一刀切”,有的村支部人数少,出于党建和扶贫工作的需要,通过和较富裕的村建立联合党支部,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彼此的党建工作落实情况。此外,将党组织建设延伸到合作社、社会组织中去,使其在各行业都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的村民利用在外务工期间掌握的工作技能,回乡创办了企业,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并因此被村民推选为支部书记,不少村民生活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

(二)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为精准扶贫提供思想保证

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主要是对干部及普通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首先是进行党性教育,尤其是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认识,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其次是要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文化水平偏低是基层党员和干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年龄较大,思想观念较保守,缺乏创新和勇于做“先行者”的觉悟,通过教育培训来转变“等靠要”思想,发挥干部在带动群众靠劳动和创业致富上的表率作用。此外还要培养干部的责任意识,不仅要带头致富,还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结对帮扶,关心和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在调研中,不少基层的“第一书记”反映村干部学习文件有困难,上级对基层的培训太少,极力建议增加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设置好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形式:例如实行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课堂教授和实地考察,课堂互动和自由交流的方式进行政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和技能知识,以及党务工作培训等。目前来说,专门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培训机构和活动较少,仅在河南省有一家“农村党支部培训学院”。因此相关部门要做好机构设置和制定培训方案的工作。

(三)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为精准脱贫提供内生动力

着力培育打造一批党建和扶贫示范村,设置先进支部和党员示范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既离不开党员干部自身思想认识的提高,也离不开外部的动力刺激和约束激励。必须让干实事的干部有奔头,敢作为的干部有保障,真作为的干部有甜头。从制度上为广大基层一线干部的扶贫工作保驾护航。达州市创新的党建绩效指数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将“两个优先、两个不用”的原则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按照“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优先选拔任用黨建工作成绩突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好的基层干部,反之一律不予提拔任用。在“抓党建、促脱贫”的导向下,基层党建有专门的经费支持,基层干部的党建工作既有“军令状”,也有“定心丸”。上级对工作完成好的基层干部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和政治上的表彰。

(四)强化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制度保障

“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财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例如:达州市在市县一级探索建立常态化的督导机制,为了扭转党组织软化、弱化、虚化、边缘化,基层党组织“重经济、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在市县范围内抽调了优秀党务工作者组成督导组,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和脱贫工作进行不定期的巡查、暗访、季度督导、专项督导、年终述职等。了解“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开展情况和脱贫工作实施情况。就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而言,可以借鉴安徽省合肥市在包河区肥东县、包河区、长丰县的做法,探索建立了“村 (居) 廉勤监督委员会”。有效的解决了村干部监督乏力的问题,形成了“村官用钱村民批”、“村官决策村民审”、“村官办事村民评”的良性体制。

(五)探索“互联网+党建+脱贫”的模式,创新扶贫工作方式

党建是抓手、经济条件是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精准扶贫的出路在农村自身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正所谓“手里没米,鸡都不理”,基层党组织要开展精准扶贫,离不开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探索“互联网+党建+脱贫”的模式,使得偏远地区的农村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运用远程教育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党务和业务培训、掌握最新的农村政策和信息解读,根据市场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再通过网络电商、微商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从而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档次,让老百姓获得看得见的实惠,实现扶贫靠“输血”到自主“造血”的转变,建立使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致富的长效机制,达到“真脱贫”,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02) .

[2] 习近平论扶贫工作——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J]. 党建,2015(12):5-7+13.

[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1-02.

[4]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5-11-29.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N]. 人民日报,2017-11-21 .

[6] 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己经吹响 全党全国咬定日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2015-11-29(001).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杨群红,郑玲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对策建议[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06):14-19.

[9] 吴梅芳.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探索,2013(03):48-51.

作者简介:张暴默(1994.02- ),女,安徽池州人,中共党员,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