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奥斯特的《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摆脱了当代美国小说的个人主义色彩,蕴含着爱和温情,折射出了一个动人心弦的都市“桃源”世界。从空间批评的视角来对小说进行解读,观照到列斐伏尔笔下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及社会空间三个维度,深入挖掘故事空间里构建出的都市“桃源”;在都市“桃源”中的坚守、追寻与前进,点燃了希望之光。
关键词: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空间;都市;“桃源”
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代表作《布鲁克林的荒唐事》,跳出了其擅长的个人主义风格,在展示现实的基础上营造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都市“桃源”世界。
空间批评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注重研究文本空间及空间隐喻背后的多层次的逻辑关系,形成了关于空间的文化研究。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被认为是该理论最早的主要奠基人,他主张,空间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建构过程。此外,列斐伏尔对叙事空间进行了文学分类,将其分为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
本文尝试从空间批评的视角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进行解读,观照到列斐伏尔笔下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及社会空间三个维度,深入挖掘作品所构建的都市“桃源”世界;在都市“桃源”中的坚守、追寻与前进,点燃了希望之光。
一、物理空间:主次结合,书写都市“桃源”中的坚守
物理空间是一种静态的实体空间。列斐伏尔认为,物理空间是人物情感世界的表现区域,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场所,利于发掘景观中的文化和社会等属性。《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对物理空间的选取多元巧妙,完成了主次相接的和谐布置。
(一)主要物理空间:美好的都市“桃源”
布鲁克林是故事发生并推进的主要物理空间。于内森而言,这里是故乡,是绝望之后的落脚点,有终结之所和新生之地的双重内涵。这与“迷惘的一代”出逃至巴黎,走向新生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内森获得了绝处逢生的机遇:与失散已久的外甥汤姆重逢,与哈里、玛丽娜、乔伊斯等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展开交往……这些让他逐渐从一个身患癌症的孤家寡人,变为一个认为“我很快乐,我的朋友们,就像任何活着的人一样快乐”的幸福之人。可见,该地域范围的圈定对人物的自我救赎和创伤复原具有重要意义。
(二)次要物理空间:都市“桃源”的补充与反衬
除布鲁克林外,小说还包括纽范恩镇等次要物理空间。纽范恩镇和当地的“蛤蜊汤旅馆”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人不能凌驾于自我之上的地方,对主要物理空间布鲁克林进行了补充。城市中自得其乐的生活辅以乡村的悠然妙趣,更显出对“桃源”理想世界的偏向。另外,柏林顿是小露西想尽办法不去的地方,也是主人公们终未到达的地方;北卡罗来纳是奥罗拉被软禁的地方,是内森带她迅速离开的地方。对这两者的背行,反衬出了对布鲁克林这一主要物理空间的笃定。
二、心理空间:主客观并用,描绘都市“桃源”中的追寻
心理空间,亦称作个体空间,具有认知性,是外在地理环境和社会实践经历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在《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人物数量较多,且彼此间关系密切。作家充分运用了内、外在心理空间,刻画人物众像,传递“桃源”之思。
(一)内在心理空间:人物对“桃源”世界的渴望
内在心理空间主要表现为人物思想中展现的“自我”。以内森为例,他虽带着等死的信念来到布鲁克林,但是依然在思考着要做点什么。从暗自决定写作《人类愚行大全》开始,他一直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如心痛于对玛丽娜的影响、考虑帮助奥罗拉脱离险境,以及因食道炎入院后对生命的彻悟等。在不与人对话的多数时候,内森几乎都在对自我及周遭的人事进行心理思索。由此,读者可以明显感受到他善良真诚的优秀品格,以及他心理上不断的愈合、进步。
(二)外在心理空间:人际关系中占上风的温情主义
外在心理空间是指人物自我与他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即人际关系;小说中的人際关系具有两面性。一面是内森、哈里、汤姆等人充满温情的人际关系:退居布鲁克林的内森偶遇外甥汤姆,二人的经历又以哈里和露西两人为结点形成分叉,既有哈里一线人们互相帮助、关怀的温暖,又有露西一线内森和汤姆带着小露西生活、寻找其母奥罗拉的真情;另一面是人际关系里的悲凉:背叛哈里的戈登、折磨奥罗拉的大卫、暴力对待玛丽娜的丈夫等。二者相比,作品的情感态度明显倾向于前者。作者竭力描绘占主体的温情人际,显示出对都市“桃源”的不懈追寻。
三、社会空间:光明与黑暗交织,展现“都市”桃源中的前进
社会空间,亦称作社会性别空间,是小说叙事空间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上看,社会空间可以表现为思想同思想的对抗、一群体阶级对另一群体阶级的反击或压迫;从微观上看,生活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也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奥斯特笔下,宏观与微观的社会空间俱存,形成了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复杂图景。
(一)宏观社会空间:唱响普通人修复创伤的前进之歌
从宏观上来看,布鲁克林的小社会是一个清晰明了、诗情画意的空间。在这个社会场域,内森从身患癌症的绝望中走出,迈向有友情、爱情、亲情陪伴的新生活;开出租的失意博士汤姆成为了书店接管人,并拥有了绝配的爱人哈妮……人物在布鲁克林经历人生的起落,获得了诗意的救赎。
同时,小说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黑暗势力。如结尾提到的“9·11”事件即将到来,快乐因为黑暗的压力难以长久维系,暗示了“桃源”理想世界之不可企及。理想之遥远,反而更激发了渴求之强烈,于是众人物在布鲁克林唱响了修复创伤的前进之歌。
(二)微观社会空间:展现女性地位提升的前进之路
从微观上来看,一方面,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可见一斑。例如,奥罗拉身陷宗教狂热的丈夫大卫的“软暴力”中,甚至被教父强奸也得不到信任,丈夫反而认为教父可怜,经不住她的诱惑。这表现出在广义的社会空间里,男性的绝对优势和女性的被动状态。
另一方面,在主人公内森和汤姆身上显示出了两性关系的光明一面。年迈的内森不相信婚姻,却认真对乔伊斯求婚;汤姆也被哈妮转变成命中注定的那个男人,彰显了女性的重要性。故事越至结尾,女性的地位越加凸显:奥罗拉意识到“你不能放弃权利,即使你信任另一个人,即使你认为另一个人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乔伊斯的三层楼成了一个欢乐的女性之家……可见,要构建人们其乐融融的都市“桃源”,离不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两性关系的和谐,这是都市“桃源”中社会前进的重要标志,洋溢着动人的希望之光。
四、结语
《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一部关注人性与群体意识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真实的众生之相,呈现了一个有真情、有治愈力、有幸福感的都市“桃源”——布鲁克林。运用空间批评理论来解读小说,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进行观照,能更深入理解作品对都市“桃源”的描绘。然而,作家绝非鼓励人们“出世”,进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是尽可能在现实环境中实现“桃源”理想,建立不脱节于现实,且人际和谐、生活幸福的都市“桃源”,这是作品高格调的关键所在。故事激励我们因认知到缺陷与愚昧而谋求改变,在现实中寻找珍贵的光明,协力塑造心底的都市“桃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UK:Blackwell,1991.
[2] 保罗·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M].陈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 赖锡三.《桃花源记并诗》的神话、心理学诠释——陶渊明的道家式“乐园”新探[J].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8,32.
[5] 乐美儿.幻灭以后:“桃源”与“荒原”文化困境和出路的比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01.
[6] 朴玉.奥斯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自我与共同体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7] 徐贛丽.“桃源”景观:被想象和建构的空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
[8] 薛玉凤.布鲁克林的疗伤功能——《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的创伤复原[J].外文研究,2015,03.
[9] 保罗·奥斯特,陈安,译.布鲁克林的荒唐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0页.
[10] 孙笑菲,左金梅.空间批评视域下的<>
[11] 张海榕.刘易斯小说的地理景观叙事与文化情感结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
[12]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13] 保罗·奥斯特,陈安,译.布鲁克林的荒唐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02页.
作者简介:于智雯(1996.10- ),女,吉林白山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