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内蒙古“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历史回顾与展望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内蒙古“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3-09 阅读数:635

朱宇 雎密太

摘 要:“三少民族”即对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俗称。“三少民族”的政治文化发展经历了自然生活的原始政治阶段、长期被政治文化规制阶段和现如今经济政治文化飞速发展阶段。文章主要通过回顾和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三少民族”的政治文化历史及发展,推动”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建设,加强“三少民族”民族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多元一体性。

关键词:“三少民族”;政治文化;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内蒙古自治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是中国现如今三个人口偏少的少数民族,因此俗称“三少民族”。 “三少民族”从历史走来,淡漠了族源,融入了中华。千百年来,“三少民族”对祖国的繁荣发展以及和谐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历史,对于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内涵。

一、“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历史沿革

“三少民族”因其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文化特质,历史上对“三少民族”的记载并不多。然而“三少民族”虽历经沧桑饱经风霜,但能从远古走到21世纪的今天,有着其神秘而又让人敬佩的生存智慧与民族文化。

(一)自然生活阶段

因“三少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化特点,其古时民族历史难以追溯。传说,“三少民族”在古时皆起源于大興安岭一带,各自部族生活。以原始的狩猎牧渔生产生活方式为生。军需自备,自给自足,遇到事情族内共同商议,没有任何赋税纳贡,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这个阶段的“三少民族”没有政治文化,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达斡尔族选举族长处理族中纠纷事宜,鄂伦春族的社会发展正处在被称为“乌力楞”的父系家族化公社阶段,鄂伦春、鄂温克与同时期生活在贝加尔湖畔的“室韦和鞠部”其余少数民族共同称之为“室韦”,并“向中原王朝献其方物[1]。”

(二)收编规制阶段

从唐朝伊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三少民族”经历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收编规制阶段。首先,多朝代政府开始设官治民,这一举措对“三少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很大。《旧唐书.地理志》载:“平卢军节度使镇抚室韦,韎鹖”。自此说明,“三少民族”脱离了自然生活阶段,正式参与到中国历史中来。

治理政策上,主要以纳贡为主,驻守边疆为由,以军事组织代行地方政府职能,管理各民族的民众之事。受封建等级政治观念和宗教政治文化影响,此阶段的”三少民族”逐渐拥有了政治意识,但政治认同和参与性极差,政治文化被宣贯为封建的历史文化,遵循着传统的等级制度,因此受到了统治者的压迫驱使。

明朝时对“三少民族”地区“给予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以时朝贡”[2],一方面任命部落首领为其效力,一方面按其传统习俗管理民族内部的事务,出现重大事件报告上级政府。这种行政制度为“三少民族”获得了短暂的社会安定及经济发展。说明了这种政治制度的可行性。清廷为了加强对“三少民族”的利用和控制,将其收编为牛录(清朝基层军政组织),编入八旗军队,并以驻守国防为借端,强制移驻各地,分散其力量。后又经历旧军阀及国民党压迫时期、日伪军法西斯主义奴化时期以及参与解放战争时期,使得”三少民族”人口骤减,经济衰退,多年的流离失所甚至使其失去了对统治者的信心,从水深火热中刚刚被解救出来的”三少民族”对自己的前路一片迷茫。

据出土文物所显示,唐代,室韦各部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往来是十分密切的。经济上以中间人为与中原物资交换的主要经济往来,他们与中原的交易结果促进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东三省统治混乱时期,“三少民族”提供的枪支弹药及皮草对当时的经济贡献不小。

(三)民族自治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在内蒙古自治区先后成立了少数民族自治旗,实现了“三少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理想。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为了巩固人民的政权,对旧社会落后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整顿和帮扶,针对建国之初人民政治价值观的冲突和政治思想上的混乱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建立起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统一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思想,实现了“三少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及其对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3]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共同帮扶下,“三少民族”从原始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到了现代社会,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进展。

党和国家在当时实行了牧区公有、土地改革,使其共同放牧。提高了“三少民族”的经济基础,促进其人口增长,解放了民族生产力。同时帮助实现拥有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平等权利,“三少民族”可以在全国、全区范围内担任各级干部,并有代表出席人代会、党代会,使得“三少民族”真正参与到政治建设中来。促进了民族关系融洽,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加其政治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4]

现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导下,党和国家对“三少民族”的发展道路经过再三的思索和实践,走出了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落后的政治文化生活进入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型少数民族自治区域,“三少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及参与积极性都得到了质的改变。通过国家的帮扶,卫生、医疗、经济及文化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文明环境,促进了各民族间和谐友爱的发展,也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稳定。

二、“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发展展望

(一)党的方针正确引导“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形成

“三少民族”从古时有记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历经苦难与艰辛才得以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自然生活的原始社会阶段,经过历朝历代的统治和收编,却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政治文化的正确引导及帮扶创造。因之前的政治文化意识淡薄。社会主义政治推行中,本着为“三少民族”自身发展,团结民族力量为本质,我党所推行之方针皆受到了“三少民族”的大力支持与良好的实践,促进了民族繁荣的同时,推进了“三少民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方针的接受和认同,加强了“三少民族”正确的民族观、政治观及国家观,参与型政治推行使得“三少民族”的政治热情得到了空前高涨。多少年来,“三少民族”曾经为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与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做着妥协和牺牲。但历史说明,只是依靠本民族的力量,没有先进的工人阶级领导,是不能够取得胜利的。只有通过我党的正确引导,“三少民族”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自由,才能真正的发展其政治文化。

(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推动“三少民族”政治文化作用

明朝时期曾采取过对“三少民族”颇为正确的治理方法:一是给予民族首领官职,使其为朝廷效力。二是允许民族间按照自己的传统习俗管理本民族事务,出现重大事件才报告上级政府。这种行政制度和氏族组织并存,朝廷很少派官派兵驻守的情况,给了明末清初的“三少民族”短暂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说明了这种政治政策良好的可行性。此政策与我党新中国成立后对“三少民族”的自治旗成立、改革开放之后的参与型政治文化推行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谓之为“三少民族”政治政策的先导精神。热爱和平寻求发展的“三少民族”,现如今有了好的民族政策方针的指导,才能够有这短短几十年奇迹般的发展成就。

(三)区域经济建设影响“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发展

经过长期的原始社会狩猎牧渔生活的“三少民族”,第一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实现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仅仅几十年的光景,“三少民族”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经济增速过快带来的隐患也越发明显。“三少民族”地区虽人均GDP增长极快,但因其社会经济基础过差容易取得成绩,并且已出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事态。经济发展滞后会影响政治文化的推行,反之政治文化的发展会带动经济的繁荣与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建设明显快于政治文化建设,社会政治文明建设与经济基础建设的脱节会引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如不及时引起重视恐有可能发展为政治信任危机和政治认同危机。

因此,通过促进政治文化的发展,加强“三少民族”对政治文化的认同性,增强“三少民族”对政治的参与热情,拓宽参与了解政治渠道,才会使得“三少民族”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真正共同繁荣起来。

(四)增强民族意识促进“三少民族”政治文化建设

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组成部分的“三少民族”人口较少,游牧性质居住不稳定,从来没有独立的政治要求也不认为这样的分离运动具有可行性。[5]因此,团结好这样的少数民族,增强对中华民族分裂的忧患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团结稳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民族要建设好,要凸显其民族精神,首先要增强其文化建设。“三少民族”一直以来有语言无文字的文化习俗,使得“三少民族”文化传承十分艰难,即便自治旗、自治区及国家政府对“三少民族”的文化传承采取多方面的帮扶和支持工作,“三少民族”文化之薪薪之火依旧愈演愈灭。很多“三少民族”历史文化及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依靠口口相传,甚至现如今很多“三少民族”年轻人只会说汉语,不会本民族语言。因此,自治区政府及国家政府能否帮扶“三少民族”建立本民族文字,这将是影响“三少民族”传承民族文化的一项极为重要之举措。

(五)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加强“三少民族”政治文化提升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有着共同认同的、流动交汇的有机体,是历经了五千年风风雨雨而锻造的“多元一体”。[6]因此无论从“多元”到“一体”还是从“一体”到“多元”,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三少民族”从历史记载到现在,其民族变迁与经济文化一直同中原地区相互促进推动历史发展,其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甚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无可非议。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并提出,要“让各族人民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做好“三少民族”的政治文化建设,推动“三少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繁荣,是构筑少数民族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牢固思想防线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内蒙古文化信息网.内蒙古”三少民族”多媒体资源库[DB/OL].http://www.nmgcnt.com.

[2] 彭建英.明代羁縻卫所制述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4(3): 24-36

[3] 乔淼.内蒙古”三少民族”地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

[4] 包永全.“三重认同”为核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家民委所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1.

[5] 马戎.21世纪的中国是否存在国家分裂风险[J].领导者,2011(39):72-85

[6] 李臻.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阐述[N].贵州民族报,2016-12-21.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