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析台州早期抗日救亡运动特点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浅析台州早期抗日救亡运动特点


发布时间:2021-03-10 阅读数:722

摘 要:台州早期抗日救亡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开始兴起;华北事变后,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展。文章试图从运动发起的方式、参与运动的政党、运动形式和规模三方面分析该时期救亡运动的特点。作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一部分,台州地区的民众为抗战所作的贡献同样不能被历史埋没。

关键词:抗日救亡;民众自发;小规模

自古以来,台州民众就有着宁死不屈、抵御外敌的民族气节。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大举进犯台州沿海,前后有两万台州民众自愿入征“戚家军”。“戚家军”在戚继光的带领下英勇抗战,九战九捷,使倭寇闻风丧胆。受此抗敌传统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暴行,台州广大群众不畏强暴,英勇抗争,展开抗日救国运动。

台州早期的抗日救亡运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台州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共产党员领导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民众自发抵制日货,掀起抗日救亡热潮;台州进步师生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临海各界代表成立“抗日救国会”,召开民众大会,控诉日军侵华罪行,募捐支援前线部队;二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特别是北平一二九运动后,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发展。台州的一批爱国进步学生、教师和职员等自发地组织宣传队、救国会,发行爱国报刊,再次掀起抗日救亡的热潮。

纵观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发生之前,台州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从运动发起的方式看,多属于民众自发行为。九一八事变后,国内局势异常紧张。台州虽远在南方沿海,局势尚且安稳,但民众依然紧密关注前线的战况,警惕着民族危亡。面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自民国以来最严重的威胁,台州各界民众无法压抑自身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以迸发的力量掀起了抗日救国运动。学生、工人、农民、先进知识分子、商人等社会各界人士是这场运动的主力军。共同的爱国情感以及保家卫国的信念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汇入了这场运动的洪流。他们自发地以游行示威、抵制日货、义卖募捐、文艺演出等方式表达对国民当局的不满和敌寇的愤恨。以抵制日货为例,“193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抵制日货的决议》”。受此号召,天台进步青年齐德夫、曹宝选、戴芳伦、张子敬等组织了天台青年抗日救国促进会,学生、学徒、农民纷纷参加,积极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在温岭,“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军”发动教师、学生、店员组成日货检查队,分头登记,给予封存;同时组织宣传队,深入到边远地区农村宣讲抗日救国与抵制日货的道理;在海门,青年学生组成“提倡国货宣传队”,走上街头,分赴附近乡村,向民众宣传;组成“仇货检查队”,定期上商店、码头检查商货,发现仇货立即没收;一些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抵制日货的歌曲,“同胞猛回头,须知抵制法最良,激发良心提高热度永远保长久”的歌词在大街小巷广为传唱。但是从运动的行为方式看,始终缺乏一个明确而强有力的领导政党,并且从本质上看这些共产党人的活动也是自愿的而非上级任务委派。所以,本时期的抗日救国运动更具有群众自发性。

第二,从运动参与的政党来看,共产党人发挥的作用有限。1924年,海门葭沚建立首个党小组。随后,宁海、临海、温岭、黄岩等地相继建立党支部,吸取优秀青年入党。据记载,1928年5月,“台州的临海、宁海、温岭、天台、黄岩、仙居6县共产党员有2800名”。但好景不长,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剿”,台州党组织多次遭到严重破坏。最严重的一次便是在局部抗战期间。1931年末台州中心县委多名党员惨遭杀害,又与中央失去联系,难以展开工作,被迫停止活动。“25年末,全区仅存党员28名”。期间,由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改编的挺进师第一纵队进入台州开展游击活动。但本地党组织已遭破坏,国民党不时“围剿”,红军无法立足,于1936年撤出台州。

生存环境虽然严酷,但仅存的共产党人也想方设法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利用公开场合和通过新闻报刊等平台多次提出“反蒋抗日”等主张。例如天台县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创办《浅水半月刊》宣传民主爱国思想,揭露国民党当局对外屈服,对内高压的反动政策。“《浅水刊》的问世,曾一时改变了天台的政治气氛,推动了社会前进”。临海共产党员“鉴于外侮日急,为唤起全国人民以一日所得贡献国家,充实国防”,发动民众成立“国民贡献一日所得运动推行委员会”,向全民众募捐款物以资前方将士。由于国民党围剿力度太强,决定了该时期的共产党员工作重心在保存党仅存的实力,隐蔽活动。他们开展运动的条件十分受限,其抗日救亡主张和号召难以遍及整个台州地区,这就导致了他们在这一时期运动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

第三,从运动形式和规模看,多为游行、示威等小规模的活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式和规模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运动的目的所决定”。首先,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直接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的发生。这就决定了该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目的是迫切希望国民政府撤回不抵抗政策,敦促其正面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换句话说,当时的民众对国民党当局还抱有一丝幻想。所以,该时期运动的形式相对温和,以游行、示威为主。台州各地掀起的抵制日货,抗日救国会游行示威等可以看出这一点。不过,运动形式也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尤其华北事变发生后,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为了增强宣传的普及度,在台州文化界人士的带领下,出现了文艺宣传演出,创办报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其次,台州属于非沦陷区,离东北、华北地区远。偏居一隅,各种信息相对闭塞,受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带来的社会动荡较小, 这一客观条件决定了民众的运动方式不会过于激烈。

而抗日救亡运动的规模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大规模的救亡运动更容易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好,交通、通讯较便利,人口较密集,群众文化素质较高的地区。九一八事变消息传到浙江后,全省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规模最大的要数杭州和宁波地区。1931年9月23日,杭州市15万人召开各界抗日救国市民大会,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省政府主席张男先也“随众徒步游行”。9月26日,宁波各界10万余人举行反日大会,宣誓一致抗日,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出兵对日宣战。一二九运动传到杭州后,浙江大学学生义愤填膺,成立浙大学生会,“发起组织杭州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把全市学生团结,掀起巨大的抗日救亡高潮”。宁波许多学校组织了读书会和时事座谈会,宣传抗日救亡。但是台州的救亡运动,大多在各县市区孤立地进行,所辐射的地域范围较小,地域之间、救亡团体之间交流互动太少,再加上缺乏周密有力的领导力量,这就决定了这时期的运动规模不会太大。

统观台州早期抗日救亡运动,多以小规模、自发性的群众运动为主,共产党人发挥的作用有限。随着台州各地抗日运动的蓬勃兴起,台州人民逐渐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认识,意识到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有效地抵抗日本的侵略,增强了他们奋起救亡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共产党人在台州早期的活动也为台州共产党组织的重建准备了干部,为深入持久地开展抗日救亡斗争奠定了广泛的工作基础。

参考文献

[1] 台州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台州地区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66页.

[2] 政协台州市椒江区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椒江抗日战争史迹[M]沈阳:白山出版社,第44—45页.

[3] 中共临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临海地方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第81页.

[4] 中共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天台县档案局、天台县新四军研究会编.赤城烽火[M]台州: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1995年,第120页.

[5] 中共台州市党委史研究室编.抗战在台州[M]台州:浙江省台州印刷厂出版,1995年,第17页.

[6] 黄华文.七七事变前后抗日救亡运动特点之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第132页.

[7] 浙江大学校史编辑室编.浙江大学校史稿[M],杭州:浙江大学校史编辑室,1982年,第49页.

作者简介:翁倩倩(1991.12- ),女,浙江台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东亚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