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浅析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1-03-20 阅读数:1880

摘 要:马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和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一切思想理论存在的价值目标,解放的内容和途径是人的劳动解放。文章就劳动解放思想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启示对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进行解读。

关键词:劳动解放;本质;特征;当代价值

马克思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分析入手,阐述资本主义社会下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得出异化劳动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根源,实现人类解放首先是解放异化劳动,从而提出劳动解放思想。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们自由自觉的活动,“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劳动是劳动者本身经过内心尺度衡量的结果,而不仅仅是按照动物本能性的生存尺度来衡量自身的劳动。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根源于现实社会,对现实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且具有高于现实的理想目标色彩,因此不能忽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理论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本质、特征、当代价值三大部分对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进行整体阐述。

一、劳动解放思想的本质

(一)自然层面的劳动解放

排除人类社会对劳动活动本身的干扰,人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界之间通过人的活动来连接的过程。人和自然通过劳动的连接,进行着物质变换。马克思认为,“劳动使人与动物分离开来”,具有自觉性特征的人类劳动,使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性劳动。在早期社会,由于技术和生产资料的局限性,人类自身的发展受制于自然界。随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加之私有制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界的掠夺程度不断加深,几近疯狂。劳动的异化现象由此显现,劳动者与自身的劳动成果、劳动行为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异化。马克思认同的劳动自然层面的解放是以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人的本质为前提,人即能按照生存尺度改造和利用自然,也能按照美的尺度作用于自然界。

(二)社会层面的劳动解放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显现。劳动者的产品由资产阶级占有,形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尖锐对立。在阶级对立的力量悬殊下,工人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自身越贫穷,其所处的地位越低下。工人的异化劳动是劳动支配人而不是人支配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仅是维持肉体生存的主要方式,劳动者本身在劳动中毫无尊严、自由、幸福可言。由此看来,要获得劳动在社会层面的解放必须消除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的消除根本地是要靠消灭剥削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的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占有的公有制。社会层面解放了的劳动生产关系,反过来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三)劳动解放的实质是劳动的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包含劳动解放人和解放人的劳动两个层面。劳动解放人和解放人的劳动是劳动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通过劳动使人解放是劳动的积极方面,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劳动的消极方面。劳动一方面使劳动者与自身劳动行为、劳动成果以及劳动者之间关系相异化,导致劳动者的贫困,成为给劳动者自身带来消极影响的力量。另一方面劳动创造社会财富,为劳动解放创造坚实的物质力量。劳动解放的实质是劳动的消极力量和积极力量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认为,劳动解放必须依靠劳动者在劳动场所创造的力量实现,即劳动的积极力量和消極力量的矛盾运动中创造实现劳动解放的力量,“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做准备,尽管它不得不直接地使非人化充分发展”,这正是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区别于哈贝马斯行为交往理论中通过改变人们的交往关系实现人的解放,也区别于安德烈·高兹的在劳动之外寻求劳动解放之道的思想。异化劳动也必然是在异化劳动的范围内靠异化劳动创造的力量去消除。劳动解放必然是在劳动的积极力量和消极力量的矛盾运动中实现。

二、劳动解放的特征

(一)人身解放的同时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当劳动从不合理的社会因素束缚中解放出来后,不再将人身依附于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占有者。对于劳动和所要从事的劳动类型具有选择的能动性,人不再是异化劳动下只求满足动物性生存需求的个体,从异化劳动中解放的人首先表现为获得了人身自由,侧重于从社会层面获得解放,不再受剥削和压迫。马克思认为,解放了的劳动“是我真正的、活动的财产”,劳动成为了劳动者的第一需求,从劳动中获得人身解放的劳动者,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而且获得了更过的闲暇时间,在充分的闲暇时间内,劳动者便会有更多的满足自身的愿望,因此,从劳动中解放了的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身的精神诉求,在更多的闲暇时间内享受劳动带给精神的愉悦。

(二)人与人之间是自由、平等的关系

马克思曾说过,“在私有制的前提下,我的个性同我自己疏远到这种程度,以致这种活动为我所痛恨。”在公有制条件下,人在劳动中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平等、公平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人的其它一切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平等、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表明人们在经济方面实现了平等,这就决定了社会其他层面的平等。当人们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后,劳动成果属于劳动者,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与劳动者自身的内心尺度相符合,劳动领域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其他领域的交往关系,必将是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暗含着对人的自由、个性的追求,当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尺度去发挥自己的个性时,必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劳动解放。

(三)人是全面发展的人

马克思所追求的劳动解放的目标带有共产主义色彩,“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到那时,人将充分、完整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不再同任何一种力量相异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不再是衡量劳动者价值的标准,在充分的闲暇时间内,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身需要发展自身的才能,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劳动解放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一)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蕴含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马克思本人非常重视社会和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人类追求自身解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自由联合的,为确保共同利益,劳动者会维护彼此之间平等、互敬互爱的关系,社会带有高度和谐的社会特征。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更应坚定不移地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劳动中,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解放不断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对当代人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之缩短,从而劳动者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供自己支配。闲暇时间的增多无疑会给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对闲暇时间的不合理利用降低了休闲质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例如低质量的休闲造成精神的空虚以致于惹是生非等负面行为。另一方面,生产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在机器面前劳动者的优势越来越低,目前诸多行业已由智能机器所代替。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利用劳动解放带来的闲暇时间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该加强国家顶层设计,丰富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比如修建健身、休闲、读书等活动区域,让人们有更多的提升精神境界的空间。其次,劳动者应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能够在满足自身生存需求的同时,更多地去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也能高效利用时间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劳动者可以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多读书,多参加有意义的公共活动等方式来提供自己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只有让自己的优势胜过智能机器,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 马克思.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85.

[4] 关锋.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理据[J].社会科学,2007(2):77-83.

[5] 吴学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奠基之作[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1):13-16.

[6] 吴宁,马瑞丽.安德烈·高兹的劳动解放思想探究——兼析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67-72.

[7] 康海轩.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探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2):15-17.

[8] 周丹.马克思的“劳动解放”思想的现代性理解[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17(1):31-35.

[9] 雷驥.劳动解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诠释[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6):12-15.

作者简介:韩慧娟(1988.01- ),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