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探索应用型大学打造“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可行性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探索应用型大学打造“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19-09-05 阅读数:575

摘 要:中国社会正在向大数据化的方向全力迈进,新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对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大学本科教育是否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术性人才?文章将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教育应该如何建构科学合理、适应需求的新媒体专业体系,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

关键词:新媒体;应用型大学;复合型人才;互联网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0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98.3%。据此可见,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成为国内网民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首要渠道,新媒体正形成产业化的态势。在此趋势下,微博、微信、APP、LBS、H5、直播、抖音等新媒体的应用层出不穷,以“两微一端”、今日头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也逐渐成为主流传播方式。

为积极顺应潮流,各大本科高校开始探索新媒体专业建设,但大多仍基于传统学科的划分,忽视新媒体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与新媒体行业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应用型大学”与普通本科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需求,培养技术型人才是其主要目标。文章将深入探讨“应用型大学”将如何建构科学合理、适应需求的新媒体专业体系,培养互联网时代下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

一、新媒体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

随着国内对新媒体相关的岗位需求不断增加,新媒体人才出现巨大缺口。在传统媒体纷纷转型的大环境下,真正科班出身的新媒体人才可谓“凤毛麟角”。新媒体人才大多数都是由传统新闻专业人士转型而来,仍需半年左右的适应期。巨大的人才需求与教育培养的错位成为制约新媒体行业发展的瓶颈。

据行业分析,新媒体人才的市场需求特点如下:

(一)市场需求量极大

传统媒体的自建网站、手机网站、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和电子信息服务平台等都是急缺新媒体人才的企业;各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官方和双微平台也都设有新媒体专职岗位;产品销售的线上渠道打通APP、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各大分发渠道成为引流的最好方式。同时,创业型公司也不可小觑。在“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招揽新媒体人才为企业与品牌打造知名度。越是在公司发展的早期,对于新媒体岗位的需求越大。在一定时期内,人才的成长速度,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

(二)青睐“复合型人才”

有调查显示,新媒体行业急需精通新媒体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传统媒体人的采编、评论、校对等技能,还要有图文制作、视频拍摄、整合营销、策划活动等多项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上岗后就能立即开始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三)重视“基础性人才”

超过七成的公司更青睐有1-3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但整个市场在基础人才储备方面并不充足,更多的新媒体行业从业者是通过转岗而来或者由传统媒体人转型而来,技能相对单一。其中,以智能硬件,金融、游戏、社交网络为代表的领域更注重基础型人才,这些领域中新媒体相关岗位专员这一层次的薪资水平也处于行业前列。

二、应用型大学与新媒体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基于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形态对整个社会的巨大推动,2011年,国家教育部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趋势,批准了名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新专业成立。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18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排名”,目前全国共有136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

尽管新媒体专业的毕业生逐年递增,却仍然无法满足大量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表明,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新媒体人才的现实需求与培养现状之间都存在着巨大落差。由此可见,普通本科高校的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问题。首要原因是“按媒体设专业”不符合当下媒体融合的大背景;其次,学生的实操能力与企业需要的工作技能衔接不上。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与学术型大学概念相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4]应用型大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大学知识,而又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对其知识的讲授应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其在“新媒体人才”培养方面能够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面对大批量的新媒体基础人才和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缺口,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大学显然更能够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

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以下简称“天华学院”)为例,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如需探索一条属于应用型大学的“新媒体人才培养”之路,可以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为“复合型新媒体人才”。该目标的设定打破了传统院系“按媒体设专业”的桎梏,将新媒体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基础技能、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统摄起来,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应用型大学的实用特性,致力于培养一批“知艺术、懂市场、会策划、擅营销、强实践”的“复合型”新媒体人才。

三、应用型大学培养“新媒体人才”的整体思路

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技术应用型模式,而非学术型模式,同时新媒体人才培养又具有跨专业的学科交叉需求。因此,应用型大学的“新媒体人才培养”方向必须强调能力教育,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内容等方面,“跨专业、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尝试,使教學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方式都与社会紧密结合,全面体现行业特色。

“复合型”新媒体人才培养方案,从明确新媒体岗位的核心能力与工作要求入手,提出了全新的“能力模块+实训平台”的教育训练新模式。此模式通过建立各模块训练课程体系、规范各模块评估考核体系、完善各模块实施保障体系,搭建大量实训实践平台,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新媒体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同时也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重点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四大能力模块:技术、策划、营销、综合

根据市面上通用的“新媒体运营专员”招聘需求,可将其分解为四大能力模块,分别为“技术、策划、营销、综合”,在课程设置上各个能力模块都配备基础课程和进阶的专业课程,保证其能力的关联性与统一性。以此为基础,可设置一张“人才培养进阶图”,此图清晰地展示了一条“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之路。

(1)“技术”能力模块

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仅常见的“两微一端”上就涵盖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多媒介立体地展现传播内容,这就要求新媒体从业人员在技术层面不仅需要会写,更要熟练掌握音视频与图像处理的各种软件。

基于上述需求,将该能力模块的基础课程设置为《新媒体技术概论》、《摄影摄像基础》、《平面设计基础》、《创意写作》,进阶课程设置为《微信建设与运营》、《影视短片创作》。

(2)“策划”能力模块

策划能力是新媒体技术能力的升级需求。需要根据传播渠道的形式特征以及受众阅读方式,进行整合策划,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线下活动的策划,配合新媒体的线上传播,有效提升传播效果。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媒介策划、活动策划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

基于上述需求,将该能力模块的基础课程设置为《文化市场调查方法》、《互联网产业研究》、《媒体经营与管理》,进阶课程设置为《新媒体策划与创意》、《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3)“运营”能力模块

新媒体运营,就是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产品宣传、推广、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实际上,就是把“技术”和“策划”两个模块的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策划产品相关的内容和线上线下活动,向客户精准推送信息,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基于上述需求,将该能力模块的基础课程设置为《文化品牌管理》、《文化消费心理学》,进阶课程设置为《产品设计与推广》。

(4)“综合”能力模块

新媒体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新媒体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其他能力,譬如团队合作能力,新媒体人才需要与来自其他不同部门的人员协调配合;譬如甄别拣选信息的能力,在受众观点多元、信息复杂的环境下,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敏锐的新闻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譬如职场沟通技巧,商务礼仪,演讲技巧等。

基于上述需求,将该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为《人际沟通心理学》、《商务礼仪技巧》、《实用演讲技巧》等。

(二)三大平台:课内、课外、毕业综合实训

应用型大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实用性人才”,因此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仅依靠教学理论还不够,还需要提供行业的实践训练。虽然很多高校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知易行难。在高校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邀请行业精英与学子对话,分享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增加学生的行业敏感度,使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却难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操项目,缺少真正基于新媒体形态的工作环境。

因此,建议将实践平台“分时间、分种类、分项目”地划分为“课内、课外、毕业综合实训”三大平台,使学生在全真的实践环境中提前得到实操锻炼。

(1)课内实践:专业联动

总体设计思路为:将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为主的创新课程模式。在课内实践上,主体是学生,老师作为辅助角色存在。

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内实践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进行“专业联动”,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的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一江一河一场一路"衍生品作为产品,从前期调研、整合营销、后期落地三个层面进行了整体产品的新媒体营销方案,通过典型项目方案策划与设计实例,让学生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教学内容,并构建与其相关的理论知识,发展真正基于工作的职业能力和项目经验。

(2)课外实践:校企合作

总体设计思路为:针对高等院校“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快速上手”的急迫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議积极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开展项目导入的实践教学、灵活地开设文化产业前沿讲座与实践课程的形式,最快速地进行产教融合,进一步保障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市场适应性。在课外实践中,主体是老师,学生作为教师的助手存在。

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打破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传统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创立“文化创意品牌工坊”,以“上海红上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主要校外实训基地,承接企业的新媒体业务,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平台,为学生专门打造真实合作项目,在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的同时,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到实操任务的安排都做出了新的尝试,避免学生只熟悉单一岗位业务。

(3)毕业综合实训

总体设计思路为:通过毕业综合实训,树立学生的新媒体整合营销理念,掌握相应的策略与技巧,重点掌握品牌营销、活动策划与自主创业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进入企业奠定基础。

例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艺术设计学院毕业班学生进行毕业实训联动,将其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创意整合营销,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向:新媒体营销;活动策划;自主创业。学生在与指导老师沟通的基础上,自主选定方向,两组方向一致的学生进行想法的初步沟通,建立联系;按原先任务步骤进行,并在每一步中进行实时沟通。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任重道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如何深化,是否能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是否能真正做到共赢共建,以下几点需要思考:

(一)科学的评测系统和考核指标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在新的模式下开展人才培养,涉及到学习成果的考核及认定。对于不同学生的具有差异性的学习成果,如何评价?谁来评价?有待建立科学的机制。

(二)项目的整体设计和理实融通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以项目结果为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需要围绕某个企业项目,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其他能力要点,从原来的各有关学科体系中提取出来,加上通用能力,与这个项目共同组成一个学习模块,以便满足从事该职业活动单元所需之全部知识和能力要求。如何对项目进行整体设计,将项目中的知识要素和模块进行沉淀、梳理、整合、消化,真正转化为教学(训练)元素,这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的难点之一。

五、结语

中国新媒体产业发展迅猛,业界经营模式和理念还未来得及完全成型,同时,新媒体人才的培养需要颠覆传统教育的模式,这不仅要求各大高校和教育机构投入研究力量进行探索,同时也需要资金和技术设备的大力支持。尽管如此,将实用型的“新媒体人才培养”纳入到应用型大学院校的专业体系中,走一条与其他高校本科教育截然不同的“新媒体人才进阶培养”之路,对于新媒体行业和高等教育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8-07.

[2] 马里奥.关于2016年上半年新媒体行业人才薪酬报告[R].微信公众号“马里奥同学”,2016-09-12

[3] 郑旭.协同创新理念下高校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J].今传媒,2016(11):149-150.

[4] 储常连.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七问[N].中国教育报,2016-04-12(001).

作者简介:张弛,男,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讲师,同济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影视语言文化。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