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杨子江
摘 要:文章通過解析新媒体的特点和价值,总结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为创新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方面,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求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不同行业和领域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和条件标准,使得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之一。新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媒介,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当前大学从事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特点和价值
(一)海量信息的承载者
相比于有字数限制的报纸版面和有时间限制的广播电视,以数字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借助互联网能够传播大量的信息,而且不受字数、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者对于数字传媒的传播范围有所概述:“数字一族的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多媒体,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姿态。这些网络极客与计算机空间相连。他们称自己为比特或电脑,他们的社交圈就是整个地球。”
事实上,从传播过程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介大多属于线性传播形式,存在传播过程单向和传播形式单一的问题。由于使用了超文本标记语言格式,新媒体(如微博和网页)可以获取与大量单词匹配的图片、视频和其他信息。同时,可以设置从一个网页到另一个网页的超链接,从一张图片跳到另一张图片。网页的重叠也使信息以指数形式累积。当然,混乱的信息也给读者带来了一些障碍。要从信息海洋中获得准确的信息,需要一定的搜索和筛选技能。
(二)高效快捷的传播者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在过去的30年里,人类所产生的信息超过了过去五百年年所产生的信息总和。信息收集和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实现了全球信息的互动共享。光纤通信、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打破了传统时代信息承载实体的制约,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新媒体可以快速准确地联系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国家。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更加快速便捷。今天,我们通过电脑和手机利用新媒体就可以连接到互联网,浏览信息和发布信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快速共享资源,互通有无,提高工作效率。
(三)互动融合的创新者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突出优势。通过微信、微博、QQ、网络社区、BBS等互动平台,身处新媒体时代的社会大众可以实现更好的互动沟通。举例来看,手机作为视听终端的“第五媒体”,是当前大众传媒平台最主流的互动工具。一方面,随着“三网融合”在电信行业的广泛应用,新媒体逐渐成熟。另一方面,新媒体主动出击,与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进行融合创新,不断引领信息时代媒体的快速发展。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目前,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借助智能手机、智慧终端等新媒体载体,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就业信息资源。学生从过去仅依靠纸质书籍、报刊等获取知识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变为知识获取方式的多元化,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此外,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图片和文本的优势,以图像、声音和文本的方式向学生传达相关信息内容。不仅提高了信息资源传播的及时性和速度,也可在第一时间得到学生反馈,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式
丰富的资源是当今新媒体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大学就业指导相关教师和学生就业委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收集和整理大学生就业的最新信息,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最新就业资讯,及时沟通,使需要的学生在第一时间能够获得有效信息,同时,作为招聘方,企业也可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学生需求,在互联网就可以与学生进行面试、交流等事宜,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就业招聘、就业洽谈等模式,节省了人力、物力。从这个角度看,新媒体的出现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极大地创新了就业指导方式。
(三)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在过去传统媒体占主流的时代,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通过课堂来完成,内容相单一。在就业指导课堂上,就业指导过程主要围绕教师讲授展开,缺少针对性和互动性。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相关知识,无法达到有效互动。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创新了就业指导课程模式,使大学生从过去课堂教学客体身份变为主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在就业指导课程中使用新媒体技术还能进一步丰富就业指导内容,由于新媒体具有共享性和便捷性等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等优质公共资源,扩充学习内容,开拓学生思维和眼界。此外,在就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邀请企业相关人员开展模拟招聘、模拟面试、简历分析、就业经验分享等活动,增强就业指导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负面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不良使学生产生消极观念
虽然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积极作用,但新媒体采用的网络拓扑模型和弱连接模型使信息内容实现了大众传播,导致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内容质量有好有坏,学生在甄别信息和接受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先,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及时为自己获取有用的就业信息,例如,一些学生找不到与其专业相匹配的工作,大量的就业信息使学生失去了找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作为招聘人才的主要方式,网申成为近年来公司招聘的重要环节。但一些学生认为网上申请简历填写复杂,或对申请过程缺乏了解,错过了好的工作机会。再次,学生过于依赖新媒体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校组织的招聘会、宣讲会等不太感兴趣,参与热情不高。最后,受新媒体传播负面案例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就业择业观也在逐渐改变,在择业过程中,部分学生盲目追求工资待遇,不愿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忽视了自身的未来发展,使用人单位的选择和学生的就业目标难以匹配,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二)新媒體应用不足使就业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就业指导中的应用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影响了就业指导质量。具体来说,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建立网站和完善网页,但有些网站宣传力度不够,或者服务平台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求等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许多高校就业网站只包含就业信息和相关政策发布,没有建立行业求职预测、行业现状分析、个人求职方向评价等互动交流模块,无法充分挖掘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利用价值,使就业服务更为表象化, 就业质量有待提升。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对策
(一)融合新媒体资源,提供有效就业信息
在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就业资讯途径广泛,内容庞杂。如何帮助学生有效筛选实用信息,将新媒体资源进一步整合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可以依据学生不同的就业选择和需求,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特点,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各年级、各专业的网络就业信息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信息查询和就业形势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求职匹配,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学生需求为本,做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将学生的需求和求职单位进行匹配,帮助用人单位筛查有效信息,在二者的双向选择中提供便利条件,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有效性。
(二)创新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充分依托新媒体载体,增加课程内容,做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一是在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上,可以做到线上教学与实体教学相结合。学校可以依托网络课程资源,将课程体系改为课堂实体教学与网络课程教学组合的模式,学生除实体课程需要修够一定的学分和课时量,另外一部分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课余时间,选择相应的网络课程的学习,使学习更加灵活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将教学环节延伸至课堂外,做到课上与课下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博客等方式与学生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分享求职经验,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持续性。三是将理论课程与就业实践有效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便利,开展优秀校友的就业分享视频讲座,邀请企业HR进行线上模拟面试,举行简历制作网络大赛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实际的招聘现状,为进一步的求职做好准备。
(三)畅通就业渠道,提供便利就业服务
除原有的提供就业资讯的单一就业指导新媒体使用方式外,学校可以进一步拓展就业信息的渠道。比如,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公众号等更加便捷、学生使用率和关注度更为频繁的途径,及时发布各个渠道所收集的就业信息。并且,由于此方式的便捷性,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发布人员也可以从原有的个别人员拓展至就业指导中心工作者、学生辅导员、班级就业指导委员甚至是普通学生,都可以进行资源共享,为毕业生提供第一手的求职资讯,为学生就业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互联网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考验。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相关教师及工作者需要将互联网和就业教育与指导有机融合,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模式和有效路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学生就业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J].蚌埠学院学报,2018,7(03):89-92.
[2] 李芹燕.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2(02):89-92.
[3] 丛大利.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08):145-146.
[4] 张萌.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33(08):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