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张晓华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其次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展开了分析,最后着重研究了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为社会和企业提供了专业技能良好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高职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了其正常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持续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一、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一)为平安校园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心理健康一旦出现问题,人际冲突、情绪失调、乃至自残自杀都有可能发生。每年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校园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校园安全建设,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校园平安建设巩固基础。(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明显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高职学生可利用良好的心态调节和控制情绪,主动勇敢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挑战。同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可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三)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可持续发展意义。针对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而言,学校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其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积极健康的心理可帮助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更加高效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理想和抱负。而消极的心理状况则会引发学生的自卑感,使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思维方式对其将来的职业发展之路更是可以持续发挥作用。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利主观条件。
二、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健康心理对高职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产生了负性影响。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相关因素包括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和后天学习环境,文章将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展开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依然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心智尚未成熟。虽然高职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强,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后天成长原因,其阅历、社会经验较少,其心智尚未发展健全。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思维思考能力不足,辨别和判断能力有待加强,人际交往技巧有缺陷,责任意识缺乏,自我构建不够完整,这些原因使得自己的表现不够成熟理智。即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独立意识还未充分发掘,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心理。
其次,高职学生对自我认知不够积极和肯定。高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较少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部分学生会有自卑心理,甚至有低自尊心理,进而对自我的认知缺乏全面性。表扬是一门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状况的培育。但是,在目前社会普遍标准体系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关注其成绩水平和在校表现,而忽略了其心理健康的培养,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性评价明显不足,加之部分高职学生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双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卑心理较强,自我认知存在明显负面影响。
最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重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本身的特点,偏重于关注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同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学生的就业有心理负担,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意识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业问题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又得不到合理疏导,这些现象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三、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探讨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实践表明,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可有效改善目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加学生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团队为单位,针对某一特点课题或项目进行合作研究,可发掘学生的内在价值,使高职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团体为单位,运用一定的团辅策略,促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通过对成员之间的观察、体验和学习达到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的目标。学生通过参加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还可以提升人际技巧,增加自身适应团体的能力。
高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良好的习惯、正确的價值观又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应致力于为学生创建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开展一些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比赛,由此既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力度,又让学生习得了好的日常养成。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式
针对目前部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在高职院校范围内,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积极开设培训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到底是一门结合生活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容易生活化、自由化。目前课程教材教学重点比较突出,结构完善,但在教学设计中,既保证教学质量又提升教学效果,使学习兼具生活化与艺术性,是一个课程难题。为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和具体,更接地气,更容易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受到积极影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更多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在授课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环节上,形式要新颖,内容要接地气,情感要易于理解与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学生不同个性,给予积极回应,尊重学生。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在教学准备前,可提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一份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生活状况和心智发展情况,并注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以此为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准备基础条件。此外,为使心理健康培育课程更加专业化并兼具艺术性,高校方面也可定期组织心理专家来校指导教师或带领教师出去培训继续学习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三)优化心理干预机制体系
重视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十分关注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并且针对学生优化学生心理干预机制体系。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利用效率比较低,需要加大咨询室的利用效率,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积极影响。同时心理咨询是心理干预机制的一个环节,需要优化心理干预机制体系以便充分发挥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作用。例如实施“1+1+2+7”心理健康监控模式,做到早了解早掌握早报告。学校每年1普查,辅导员每周1排查,二级学院每2周1上报,以及7个特殊时段重点排查。建立重点人员动态数据库,依托《重点人员登记表》、《重点人员跟踪表》,建立完整重点学生档案。同时成立心理干预领导班子,对于学生应急事件有及时而有效的干预。
(四)融合校园人文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为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培育的体制体系,学校方面应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实际效果,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稳定的校园环境。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提升自身心理积极感受和心理素质。院校教师应看到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或教学中,发挥人文关怀因素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此外,由于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众多,因此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应该也需要关注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尤其是致力于实现学校、家庭和企业的三方合作,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手段,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工作提供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完善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完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体系,促进了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凤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3):241-242.
[2] 石贵莹,闫坤伦,陈炜.对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思考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