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为了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的建设,凸显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成就。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过程中“三化”建设进行全面分析,并对精品项目的培育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探究新的科研方式。
关键词: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建设,是推动辅导员队伍工作创新的试验田,进一步改善当前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从“勤、杂、难”到“专、精、研”的积极探索。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工作,更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新理念、新体系、新模式、新方法、新气象、新作为,不断深化改进辅导员精品项目载体,探索适应“95”、“00”后学生新特点的工作精品培育路径,加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以育人为中心,充分利用丰富的育人资源,突出育人特色,优化育人机制、完善育人体系。以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推动引导辅导员队伍加强工作研究、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工作创新,促进学生工作规范化、精品化、科学化。[1]
一、规范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是有固定的工作载体或项目平台。其目的是提高育人工作的质量,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的开展,既不可忽视对项目的内容的把握,又不可忽视对项目的实施过程的精准把脉。完备的育人体系是精品项目质量的保障,对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都起到激励与规范的作用,其中包括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所在管理的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经费规划、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此外,不能为了“项目”而项目。精品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否取得实效性与普遍推广,发挥其模范示范性的作用,直接体现出在育人特色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项目主持人与负责团队必须加强项目的规范化建设。
红色教育“E+2”平台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围绕项目所在高校“弘扬长征精神,注重实践教育,为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根据所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红色教育“E+2”平台。E+代表为互联网+,2代表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成长营和红色文化实践营两个平台,将二者融合起来开创具有时代特色与地域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实践教育,立足地域特色的红色资源优势,坚守思想高地,用互联网科技与红色文化并融,实施规范化的育人体系。
第一,规范管理。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要符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项目管理必须标准化、规范化。项目立项以来实行主持核心领导管理,参与人积极配合,建立常态化项目管理制度。进一步将原本常态化的研讨、集体学习模式规范化,建立项目实施方案。这样项目管理工作才有组织性、专业化,才能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为鼓励参与项目的辅导员开展项目研究,大力培育优势和特色突出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很高,青年辅导员和中级职称的教师占有过半比例。
第三,在立项中增加了成果的推广和实践研究的内容。包括辅导员工作案例、辅导员理论研究理论文章、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等成果的转化研究。
二、精品化建设
学者张萌萌在《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研究》一文指出,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要从相对繁杂的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改变工作方法与思路,提升为辅导员工作中的“精致化”管理与“精细化”育人的工作机制。将辅导员工作精简化、精细化的基础上形成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2]
红色教育“E+2”平台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围绕“打造互联网加红色文化教育相融的实践育人共同体”这一目标定位,从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实践育人五个维度精准设计,精细管理,精致优化工作项目,精品推出育人载体与育人特色,提升工作效果。
第一,思想育人。红色文化思想育人主要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重现,开展红色文化精神理论学习。将革命精神、历史人物学习、革命历史事件与旧址参观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组织育人。项目团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红色学习成长营”与“红色教育营”两大组织的工作指导,同时抓好红色文化科研兴趣小组的组织和培育,使参与组织的学生干部快速成长,同时也使参与活动的广大同学学有所获。
第三,文化育人。发展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每一所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思考的课题。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爱国情怀为核心,以激励进取精神为宗旨,高起点策划,制定文化育人中长期计划和校园红色文化育人亮点方案。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发展计划,使红色文化育人焕发长久的生命力。建设凸显校园红色文化的硬件设施。
第四,网络育人。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交流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在“与互联网一起成长一代”的学生群体中,利用网站、易班、qq空间、党支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红色精神践行进行宣传报道、推广学生典型事迹、跟进时政热点。在抓住理论根本的前提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生活案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形态,把理论语言转换为符合学生思维的媒体语言,使理论由深奥到通俗,加强网络阵地的吸引力。
第五,实践育人。项目团队紧扣学院专业特色及红色育人实践环节。项目团队借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青年志愿者活动设计实践项目、党、团支部主题活动使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基层,自主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中,实践地点涉及著名的红色基地,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苟坝会址、娄山关、四渡赤水(土城纪念馆),实践主题从不同的地點,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实践形式,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上学习成长。
三、科学化建设
“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3] 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实施与开展,与新时代先进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学生特征等因素息息相关。项目科学化是对育人体系、载体、实施、研究、推广能作出最优筛选与持续性开展,进一步的帮助辅导员认清育人本质、把握育人载体资源利用与开发、转换育人方式、总结经验与教训,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變化、新发展、新需求。
红色教育“E+2”平台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探索寓教于实、自然亲和的德育模式。师生通过对红色文化进行理论学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科学化设计成果报告与调查问卷分析,在内心与灵魂引发强烈的共鸣,做到了真学、真信、真用,入耳、入脑、入心。在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认为乐意接受的有效红色文化育人模式依次是红色文化基地实践(68.2%),校园主题活动(21.5%),专家报告会、宣讲报告会(11%),思想理论课授课(15.3%);95%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理论与实践学习对选择人生道路有很大影响。
第一,方法的科学化。方法是做好育人的前提。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符合学生的思想与品德成长规律。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管理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社会调查方法、理论系统论学习方法的应用都对项目开展、实施、推广、成果转化提供科学化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第二,实践的科学化。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是一项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研究,项目主持人与参与人加强对工作研究,提高实践有效性、实效性的过程,提升项目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
第三,理论指导的科学化。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与其他科研项目有共同之处,即它有较强的理论性。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调查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专业为指导,有专业原理、有方法论、有社会实践调查的研究过程,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理论修养、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教思政司函〔2015〕43号.
[2] 张萌萌,张瑞.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2):179-182.
[3] 列宁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
基金项目:遵义医科大学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红色E+2平台”,项目编号:2017YB-02 ;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旅游资源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基于遵义地区的利用现状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5FDY07)。
作者简介:杨帅(1988- ),男,贵州遵义人,遵义医科大学,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