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王硕
摘 要:本文主要以“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为重点进行阐述,分析“新工科”条件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背景,随之从高校需要设立思政理论课程、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培养工程人才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工科”; 地方高校; 工程人才培养; 课程思政;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85-002
随着国家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使新型产业和新经济形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当前地方高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条件,使“新工科”的工程观念和工程理念迅速生成,分别是创新、综合、全周期的工程理念。“新工科”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了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和计划,打破传统的工程技术这单一的思维方式,让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学科之间进行相互联系,注重知识多元化,將专业化的工程技术和人才的综合素质共同培养,创造出具有实践创新的综合型人才。
一、“新工科”条件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背景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地方的资源信息和地方特色。首先,地方高校需要根据地方区域的发展情况、服务有关的产业发展情况、有关产业的升级变化等方面开展培训工作,了解地方工程前线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贴近地方区域的前线工作内容。比如,宁波的区域需要依据“一带一路”的发展通道,实行那一带区域的培养人才的方法,将长三角与地方区域相结合,将长江的港口连接能力与全世界的网络相互联系,全力建立符合现代化世界级别的港湾,全面提高地方区域开放的程度[1]。“新工科”应用型地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城市化发展和全球发展的战略思想。其次,地方高校培养人才需要在当地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例如,宁波的港口是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进行建设的,其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当地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培养出专业的技术人才,同时也是能紧随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创新型人才。再次,地方高校还需要在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培育。“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主要培养的是聚集专业技术、科学精神以及个人素质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
二、“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实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特点
地方高校一般都是主要以工科为主要,没有其他综合性的高校的学科资源丰富,综合性的高校一般都是学科品类齐全,可以让工科、理科以及文科相互融合[2]。所以,“新工科”的人才培养需要充分考虑当中的育人情况,形成思政育人的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符合思政育人模式的三个方面:首先,地方高校在教育目标上与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都以“立德树人”为重要目标教育学生,“立德树人”是高校在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也是高校的教育工作的指导方向。“新工科”的培养模式需要把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知识培养中,让“以德树人”的思想影响着学生,高校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模式。
其次,在教育的理念方面有相似的地方,都秉承全面发展的理念育人。大学应该是一个教学生怎么解决问题的平台,学生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当学生在遇到有关人文和科学方面的知识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观念,这样在以后就可以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去面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新工科”的建立又一次的验证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只有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3]。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的方式和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育人的模式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新方向,改变了以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新工科”的背景下调整教育理念和方针,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思政育人模式在教育的协同机制上有契合。当前,很多的教育者都认为“新工科”的教育方式与思政育人模式要进行互补的方式。地方高校需要依据地方区域的特色和优势,把新工科的所有学科作为大类,构建新工科专业的培养和招生平台。地方高校的“新工科”的建设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跨学科培养以及实践创新共同联系在一起,突破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方式。
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实行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价值
地方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可以将工具和价值理性共同结合,让价值实现引领的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价值理性,谈论伦理道德、精神层面以及人格的高低等方面。在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地方高校逐渐被忽视,主要原因是科技理性等,让高校在进行教育工作时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录,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中去。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活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当下,如何将教育的成效与教育的灵魂能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众多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课程思政是从教育的最原始的初衷出发的,对本来枯燥微微的思政教育工作增加灵魂,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互相融合,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工作的主体,了解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自身能力,以情感价值为基础,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帮助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发展环境[4]。
四、“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一)高校需要设立思政理论课程
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有关课程的设置需要秉承“立德树人”的理念,主动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工科的学生更加善于用理性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凡是讲究实用的价值,比较注重自己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理想是概念比较笼统。
在当今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下,地方高校需要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消费观念、娱乐方式等问题,形成正确的观念和理想信念。高校还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国家、社会以及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高凝聚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下,高校要指导学生具备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安国的意识,提高国家的使命感。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的视野角度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5]。高校增强受教育者的道德思想教育和有关法制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
课程思政需要完全考虑专业知识中蕴藏的有关德育资源信息和元素,特别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地方高校在专业课程中将思政的教育信息融入其中去。在有关专业的教育工作中,地方高校需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地方高校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有关工程伦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知道伦理的基本原则,确切的知道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等[6]。
(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培养工程人才的思想政治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需要完全的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水平的有关问题,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教育地位。隨着生活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淡忘了思想政治的有关教育工作的进行。例如,地方高校可以在教学工作中组织一些社团活动、专业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宣传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自主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通过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新的事物主动探索的信心,在参加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团队之间成员团结合作,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7]。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新工科”的工程观念和工程理念迅速生成。“新工科”的教育观念深入到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体要求和计划,打破传统的工程技术这单一的思维方式,让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将学科之间进行相互结合,创造出具有实践创新的综合型人才,增强我国的教育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教育地位。
河南省省级教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机器人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基金编号:2020JGLX081;厅级课程思政教改课题:“新工科”教育理念对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助推作用研究与实践,基金编号:KCSZ-202022
参考文献:
[1]章晓波,王再友.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功能材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高教论坛,2019
[2]赵兰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全生产法规”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 2020,000(007):76-78
[3]胡松华,陈艳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032(014):32-33
[4]王献忠,龙柏华,杨丽.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萍乡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35(006):107-109
[5]陈盟,闫志为,陈余道,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案例教学的思考——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000(012):91-92,146
[6]张军利,张元敏.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电气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32):106-107
[7]胡松华,陈艳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32(014):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