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新时期下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社团这一团体可以推动大学生心智的发展,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变的更强,然而目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并不能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笔者通过调研总结了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一些优化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对策,旨在为广大学校社团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高校的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分析,是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衷研究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对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是一群对政治敏感、有知识、有文化、爱国、有激情的特殊人群。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推动作用,可以极大的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也可以扩充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大学生的心理变的更加成熟,管理能力变的更加过硬,提高自我掌控力,让他们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大学生群体的特点
(一)心理发育不成熟。
大学生群体一般年龄阶段在17-25之间,这个阶段的人群一般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多数大学生都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和社会接触少,社会经验少,心理发育仍然不健全。
(二)参与意识强
大学生对参与社团的兴趣浓厚,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期待通过参与某些学生社团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1]。
(三)交友情感强
大学生离开家门走入学校校园,一般都喜欢通过交友结识新朋友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四)容易冲动
大学生由于心理发育还不健全,在面对一些违背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事物上,容易产生冲动的心理,自我管理意识不强[2]。
二、社会团体的概念
所谓社会团体,属于社会学的范畴,简称为社团,它是一种社会组织,它不同于非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一般有健全的法律手段审批,可以从事一些经济活动,从事社会公共事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可以将社团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一种是非营利的组织,这种组织是为了一些宗教、政治、学术、兴趣而成立的团体。
三、学生社会团体的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也属于一种社会团体,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义基本一致,它是一种群体组织,这种组织可以跨越年龄、年级的界限,学生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而聚集到一起,这种社团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将学生的社会性塑造的更加完美,也可以健全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的心理变的更加成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可以满足学生的交友需要,抑制他们的冲动心理[3]。
四、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数高校的学生党委认为学生社团仅仅是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团体,对高校团体的建设不重视,认为学生社团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在有些大学的网站上根本就查不到学生社团这一版块。学院管理也没有将学生社团纳入管理范畴,更不会给出经费参与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少,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只愿意参加学生会,而不会参与到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组织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生社团是一种民间组织,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
(二)学生社团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大多数学生社团发展比较成熟,有一些品牌化的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还是比较健全的,但是一些新生的学生社团,管理体制还是很不完善的,运营的效率也很低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在于学生社团缺乏考核機制,学生社团准入性的门槛很低,对社团的会员没有考核机制,随便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参与社团,他们可以随意进入一个社团,也可以随意的退出这个社团,一些社团干部凭一时的兴趣,竞选为社团干部,在兴趣褪去时,就不再想在社团中担任职务,也不愿意履行社团干部的管理义务,高流动性使得社团的管理非常不规范。
(三)不平衡的发展结构
通过对多所大学社团成员的组成调研,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社团的发展结构是不平衡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员构成的不平衡。
学生社团的成员一般以大一的新生为主,这是由于大一的新生刚从高考繁重的学习任务解脱出来,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憧憬,见到每个社团,都想参加一下,他们凭借一时的激情,走入各种社团,但是由于初入大学这个社会组织,缺乏理性思考,缺乏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就会造成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大多数学生社团只能组织一些低层次的社团活动,达不到社团发展的初衷。
2.社团类型的结构不平衡发展
高校学生主要凭借兴趣爱好参与社团,据调研所知,目前我国的学生社团不单单是兴趣社团,还包括很多公益性社团和学术性社团,绝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参与到兴趣社团中,他们只想在社团中发扬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愿意在公益性社团和理论性社团中投入过大的精力,特别是一些学术型社团,对学生根本就没有吸引力,这就会造成大学生社团文化底蕴不足的局面。一些大学的社团甚至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一些社团越办越好,而一些社团由于参与人数少,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最终慢慢消亡。
(四)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没有为高校社团提供健全的保障体系,体现在财力、物力和人力这几个方面:
1.学生社团的活动缺乏场所,没有硬件支持。
虽然一些大学给学生配备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但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往往被学生会占据,学生社团的活动几乎没有场所,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只能在餐厅、宿舍、操场举行,严重限制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2.学生社团的发展缺乏经费支持
学校只给学生社团很少的经费份额,大多数学生社团的发展经费都来源于自筹和社会支持,学生的消费能力本来就很有限,不可能投入很多的经费在学生社团上,向社会募集捐款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学生社团经费不足是绝大多数学生社团的现状,这种局面严重限制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3.学校的老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不足
虽然一些老师也参与到学生社团的指导中来,但是这些老师都是义务参与到社团的指导活动中,高校老师本身都有很多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他们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些指导老师只是挂名,而没有真真发挥他们对学生社团的指导作用。
五、健全新时期高校社团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管理层提高对高校社团的重视程度
高校将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纳入管理范畴,在本校的大学生网站上添加学生社团这一版块,鼓励优秀的学生干部和老师进入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中,并且提供奖励机制。例如可以將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老师评职称的考核目标中,这样就会有一些优秀的老师投入到学生社团的建设中,也会吸纳更多的学生干部进入社团管理层,让社团的管理变的更加规范。
(二)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
学校为学生社团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社团的准入门槛,对社团的成员运行考核机制,这就会抑制学生社团随意参加和退出社团的现象,阻止社团的高流动性,让学生社团的管理变的更加正规。
(三)尽量平衡大学生社团的结构
学校鼓励高年级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并且给予一些奖励机制,让高年级学生带动学生社团的发展,特别鼓励一些学生会干部进入学生社团,协助或者组织社团的管理,这样就不会让社团只有大一的新生参加。学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术社团和社会公益性社团,多组织这些社团开展社会活动和学习活动,这样就不会只有学生参与到兴趣社团中,而不参与学术性社团和社会公益社团。
(四)学校给予学生社团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1.学校专门批出经费给学生社团的建设,经费的支持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必须对学生社团建设重视起来,为学生社团提供充足的发展经费,并且设立专职老师对这些经费进行管理,对经费的使用要有正规的审批手续,避免经费的浪费。
2.学校给予学生社团硬件支持,这些硬件主要是学生社团的活动场所,学校可以定期允许学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搞活动,有了活动场所的支持,学生社团就会越办越好。
3.学校指定一些老师和学生干部进入学校社团的管理,目前我国的高校社团存在管理松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有了老师和学生干部的管理,学生社团就会变得更加正规。
六、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必须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提高重视,给予学生社团硬件和软件的支持,平衡大学生社团的结构,给予学生社团更多的支持,才能让学生社团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发展潮流。
参考文献
[1] 薛春海.管理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2] 罗滢.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方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4.
[3] 周湘林试析我国高校学生治权的现状及其保障——基丁政策文本的分析高校教育管理[J]2009(9):67-73.
作者简介:刘薇(1985.08- ),女,江苏涟水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