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高教专区]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材的设计与思考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高教专区]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教材的设计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01 阅读数:1080

耿青松 钟绍波 杨韬

摘要:开发有利于师范生课程综合能力提升的系列教材,是实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基础性工程。TPACK理论与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着天然联系,作者尝试在TPACK理论框架下,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模块体系及其教材内容的设计框架,进而通过综合化的课程教材开发与应用,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师范生;TPACK;教育技术;教材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0)23-0106-04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国外经验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胜任小学阶段所有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二是全面、系统、整合的课程设置,其培养的核心在于其有效的、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目前国内对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理解,已从能够胜任小学阶段所有学科教学逐渐转变为具有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顾明远先生指出:“如何培养小学全科教师?首先要有一套教材”。[1]教材是课程物化的载体,探索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品质小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直接关系到师范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TPACK理论是信息技术时代教师充分利用技术和资源来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框架。目前,TPACK理论受到了教育技术、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涌现出包括中小学教学在内的大量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借助TPACK理论框架,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模块体系及其教材内容设计框架,有利于综合化的课程教材开发,满足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 TPACK理论与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提出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教师知识结构模型,即整合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本世纪初,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将信息技术纳入到该模型之中,提出了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TPACK不仅关注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个知识要素,更关注由这三者交互形成的四种复合知识要素: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TPACK框架不是孤立地将技术应用到原有的教学中,而是对技术、学科内容、教学法三者进行相互协调和高度整合,为指导教师有效整合技术学科教学知识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2]

TPACK理论框架对教师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TPACK理论框架将技術作为一种核心要素,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法整合到教师知识框架中形成新的教师知识分类,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有效的知识形式。TPACK理论框架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完善了教师知识结构,而且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提供了关于知识内容的设计方法。此外,这种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有助于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实施强调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的跨学科课程的综合,能够帮助师生打破教学内容与形式、学习行为与方式的制约,营造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实现以学科教学知识融合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提升。

● TPACK框架下课程模块体系的构建

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既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教材内容设计的逻辑起点,也是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存在内容陈旧、脱离学科、远离应用情境等问题[3],传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体系难以达到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并综合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小学教师的意见与建议,笔者在TPACK框架下确定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内容与目标:认识教育技术,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及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化作用;熟悉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与学;能够获取和加工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初步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能够进行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制作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微课;最后能够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模块体系如下图所示。

● TPACK框架下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分析

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课程内容模块体系确定以后,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关键。TPACK是为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对教师知识的认识框架,它应用在教材内容设计中不仅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策略依据,而且能够为课程的知识内容设计提供理论模型。TPACK框架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内容设计,突出在具体学科应用情境下的技术学习,有利于达到技术学习的有效迁移。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内容设计框架如下表所示。

● 综合化课程教材开发的思考

开发有利于师范生课程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师系列教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体现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最新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方法,满足小学全科教师综合化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际要求。小学全科教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注重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素养,降低学习难度。

二是教材的理论要求适度,突出以能力提升为核心,将专业知识通俗化、生活化,而不是纯粹理论叙述。全科教师教材不仅要注重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体现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教师教育的特殊性,创新教材编写体例,突出科学合理、梯度明晰,引导教学方向,推动教学改革。

三是在教材的开发过程中重视配套的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开发与教学环境的统一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教材的编写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新时代学生乐于学习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学习特点,配合教学中的教、学、做、测各环节,开发“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课程教学资源库[5] [6],在新形态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中搭建典型案例,包括具体的情境介绍、知识背景、案例分析、启示与讨论等,为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从而推进虚拟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普遍应用。

● 结语

本研究以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材编写为案例,初步揭示了TPACK理论对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的意义。TPACK理论框架在教材开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学科知识的掌握、综合能力的提升方面提供相应方法与策略支撑,有利于师范生综合化的课程教学能力培养。在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将教育技术、教育学法和学科内容知识进行整合,改变了传统教育技术课程重视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而忽视与学科知识联系的不足。在TPACK理论框架下进行教材开发是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探索。笔者相信这种综合化的课程教材开发对促进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落实“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要求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顧明远.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系列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

[2]徐春华,傅钢善,侯小菊.我国高校教师的TPACK水平及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01):59-65.

[3]刘向永,张红英.TPACK框架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构建[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0):89-92.

[4]詹艺,任友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04):78-87.

[5]赵清梅.“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新形态一体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76-79.

[6]耿青松,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M/OL].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智慧职教:https://www.icve.com.cn).

作者简介:耿青松(1965—),男,湖北应城人,教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教师,从事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全科小学教师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适用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ZXXKT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