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王丽 叶雷锋
摘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浪潮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师作为职教改革实践者,其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导—训—研—赛”一体化培养体系,并应用于实践,不断修正完善,全面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路径研究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职业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多元等多方面优化教学过程,改进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复合能力,以促进学生获得职业技能。[1]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各行各业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转型升级,这股技术浪潮也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我国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方向性,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2]这些都指明了信息化教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二)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和要求
高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者,职业教育改革只是借助信息技术,其内核还是要打破传统教学弊端,重在更新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建设课程资源等方面,意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高职教师纵深发展的内驱动力。
(三)高职学生培养的方式和途径
信息化教学方式归根结底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即在学习环境智能化、学习主体协作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资源数字化等改变的情况下,帮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索”,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以期实现自我意识建构。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本文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苏旅财高职校”)为研究对象,拟从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出发,发现问题、改变现状、形成体系、落到实践,从而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苏旅财高职校现有教职工322人,本次调查共有254人次完成有效填写,调查对象占教师总人数的78.9%,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如下。
(一)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信息意识素养”层面,每道测量题目的均值稳定在3.89至3.984分之间,得分接近良好水平,分值4分。其中“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的意识”平均分最高,为3.984分,说明大部分教师已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意识。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家层面重视教育信息化宣传普及,学校积极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的相关培训和比赛,使教师有更多渠道接触信息化教学,潜移默化中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意识。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弱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层面上,平均分值分布在3.685分至3.783分之间,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设计并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方案”“技术问题预见、处理”等方面分值最低,说明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较薄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停留在PPT课件展示、网页搜索资源、简单文字处理和用QQ、微信进行交流等简单层面,对于图像处理、音视频剪辑、海量资源整合、云平台使用、交互软件开发等方面还比较陌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融合度不够。
(三)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
教师因为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任教学科不同,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差异。结果显示,男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高于女教师,年龄低于40周岁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最高,教龄在5—10年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高,学历层次越高,教师信息化能力越高。职称方面,初、中级的教师信息化能力较高。综合分析这些结果,发现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学历层次较高,并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较年轻教师信息化能力较高,但他们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能力较弱。
(四)信息化教学培训机制不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65.4%的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关培训,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相关调研中,“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平均分为4.016分,说明该校教师具有较强的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需求,但参培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存在培训时间太短、内容重复化、过于理论化、实用性不强、缺乏连续性等问题,不完善的培训机制也进一步打击了教师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苏旅财高职校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現代教育技术中心、督导处等多个职能处室协同配合的专项工作小组,尝试构建“导—训—研—赛”一体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确保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导—训—研—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理论依据
我们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出发,关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和《江苏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等相关文件,把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细分为意识与态度、技能与素养、应用与实践、研究与发展四个要素,围绕这四个要素,构建“导—训—研—赛”一体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注重以理念开拓为主的学习积累、以教学实践为主的应用迁移、以协作教研为主的对话交流和以教学比赛为主的锻炼提升,四方面互为因果、融通共进。具体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二)“导—训—研—赛”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实践应用
1.导: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视野思路
学校组织“分层、分类、分步”全方位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个渠道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信息技术与教学等相关书籍、论文,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拓宽视野思路。
(1)培训内容系统化。确定了包括信息化教学相关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反馈与评价、信息技术技能在内的五方面的培训内容,[4]意在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
(2)培训方式多样化。学校尝试提供“自主式、菜单式”的多个可供选择的培训课程,[5]采用专家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案例展示、现场观摩、互助开发、网络培训等多样化培训方式,突出高职教师自主学习、协助学习和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
(3)培训对象分层化。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基础能力培训,针对骨干教师开展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针对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选手开展再提升培训,精准对接教师个性化需求,实施阶梯式培训。
2.训:改革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
(1)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学校出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案,秉承“系统设计、分步实施、网络运行、开放管理、持续更新”的建设原则,鼓励以教研室为单位,教师全员参与,分批建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特色鲜明的立体化、多层次、多介质、可视化的多维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目前,学校已建成包含有智慧职教云网络学习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和共享视频资源库等的课程资源体系,形成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
(2)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校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构建新型高效智慧课堂。教师借助智慧职教云平台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教学,形成“人人有空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助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宽学生受教育的时空,提高教学效果。
3.研:成立教学团队,潜心教学科研
(1)组建复合型信息化教学团队。学校以不同学科的教师和行业、企业业务骨干组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多个复合型信息化教学团队,团队之间交流展示、探索实践、共同研究,从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构,到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再到教学理念提升与应用等层面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这样的跨界组合,既有利于校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也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专业和技能的互补。
(2)教研与科研并重。高职部分教师存在“重教学轻科研”“教学与科研脱节”的问题,而一个好的教师要对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进行系统的研究,在教与研中反思和成长,不断探索先进理念,在信息化教学团队这样的“教学共同体”中,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研学”模式,[5]才能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4.赛:以赛促教促思,践行教学实践
学校以实例为导向,以比赛为契机,不断完善职业学校教学大赛制度,推动教学大赛覆盖所有专业、覆盖全体教师,努力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局面,以期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2017—2019年度,学校参加的教学大赛,共获得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连续3年被评为“江苏省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先进单位”。
人人参赛,逐级竞赛。学校要求以教研室为单位制订3年比赛计划,每年至少申报1—2个参赛课题,举办全员参加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通过“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层层选拔,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思。在比赛过程中,参赛教师及教研团队积极参加在线教学相关培训,开发课程资源、教学软件等,开展磨课、研课等教研活动,就课题选题、内容整合、资源开发、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以求以赛促教、以赛促思,深化教学实践的效果。
四、结语
“导—训—研—赛”一体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体现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差异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特征,高职教师首先应从理念上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到教师通过建设课程资源库逐步具备相关技能和信息素养,再到深入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大赛锻炼中领悟信息化教学内涵和方法,最后关注到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再用新的理念去更新教学模式,促进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螺旋式提升,为职业教育赋能,为课堂改革助力,为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黃建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8(16).
[2]邢楠.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与结构模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缪巧玲.基于TPACK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与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7.
[4]袁国瑞.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3).
[5]封苏琴.浅析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 2018(9).
责任编辑:谢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