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体会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体会


发布时间:2019-12-12 阅读数:448

王博 韩东晟

摘 要:党的十九大科学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并把它确立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更好地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进,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历史意义

实践是检验理论最好的老师,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新的思想会迸发出璀璨的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全党同志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站在历史的节点上,运筹帷幄,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任何实践活动的产生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时空环境下展开的,都受主客观历史条件的双重制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秉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从具体的中国国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其中,准确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目标、总体布局、发展方式和动力、外部条件等基本问题,涵盖了众多领域的问题,适时根据中国新的具体的实践对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做出了充分的指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体现在“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上,它回答了中国进入新时代后,要完成的使命和目标,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了方向,也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思路。

我们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要坚持“四个自信”,增强自我的理论素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探索出一条适合于中国自己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应时代需要而生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践总结出来的伟大思想,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党的十九大通过党章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九大奉献给人们的一个思想硕果。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给黑暗带来黎明的曙光,昭示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准备了理论依据,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世界人民的解放带来希望,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先后孕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做出的伟大抉择,是人民正确的选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励精图治,在继承前几代领导人奋斗成果的基础上,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的两个主要来源。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博大精深的文明史,给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文化源泉,滋生出21世纪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民心中,始终坚持它的地位不动摇,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岁月的洗刷,越发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充分的精神养料,壮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一些重大的亟需解决的时代课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回答。正是这样的形势下,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立足中国具体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全局的眼光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现代化建设质的发展,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伟大思想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新的治国理念和国家战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鲜的血液,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

世界大变革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人类社会迎接的挑战将会是异常严峻的。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全新的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新方案,如新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国也正在融入世界这个大集体当中,壮大自己的“朋友圈”,成为世界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习近平新时代的思想指导下,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尊重各国的多样性,借鉴他国的优秀文明,为推进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结了党和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各方面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完成了人类思想史上的这个伟大作品。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具有历史性的决断,即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伟大命题,并将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决定。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抓住历史机遇,准确定位自身,催生新思想,让新思想带动新发展。21世纪的伟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尊重社会现实,是新时代党的历史性的贡献,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它也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主义历经历史和时代的洗礼,焕发出新的气息,特别是十九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促使马克思主义拥有新鲜的血液,展现出强大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理论魅力,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运用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再迈进一个新台阶。

新时期,无论哪个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它都要把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更有利于发展本国的马克思主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使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完全与自己的实际相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为人类世界奉献充满中国智慧的思想。

(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地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世间事物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其存在的规律性,尊重它们的循环规律,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得到质的提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完成了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中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时代”的强起来的巨大飞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进了国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历经将近百年的时间,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中国具体的情况,积极探索出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援助,也产生出了伟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伟大思想来做理论支撑,而伟大思想的进步,也离不开伟大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必须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中去寻找,实践出真知,从中找到丰富的资源。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探索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供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贡献出中国力量。

(三)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进,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始终坚持的方向。“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幟,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固然美好,但要实现,其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人们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在这一旗帜的指引下,需要我们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来凝聚人心,集聚中国力量,发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作风,相信“两个一百年”的崇高目标一定会实现。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这是党和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愿景,要把这一美好愿景由理想变为现实,那就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今的世界正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但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在这样的国际机遇中把握主动,拥有统筹谋划的大局观,争取获得合作共赢。中国现在是国际体系中的一员,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中国经验。新时代的这个伟大思想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稳步发展,还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世界人民一道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共同维护世界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健康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推动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力求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治理体制,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建设创造出稳定的环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为世界各国促进和平发展提供的理论智慧,更是构建美丽的命运共体的理论指导,还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党和人民群众应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心壮志,致力于走好中国新时代的长征路和复兴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中国的贡献,打造富有幸福感的命运共同体。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发展,相应的思想理论也要更新换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更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新的时代条件下,呼吁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不仅能巩固全党共同努力奋斗,坚定信念,还能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协调发展。在党的新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 尚庆飞.“新的历史特点论”:党中央治国理政科学体系的历史基座[J].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4期.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3] 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页.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6页.

作者简介:王博(1994.10- ),男,甘肃白银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韩东晟(1993.01- ),男,四川成都人,政治面貌 团员,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