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何远景
摘 要:就业能力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范畴,但是实际中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劳动力就业需求是不相适应的,表现为“量”的不适应与“质”的不适应,造成的原因也多样化。运用劳动力理论,高职院校着力拓展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思路,打造就业技能、专业技能和素质技能,这对于缓解当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需求不和谐状况有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专业技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明确界定就业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第一要义,服务是高职人才就业的方向。基于就业基础上,探究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思路,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学校生源竞争力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劳动力理论
(一)搜寻理论
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劳动者需要搜寻更高的报酬直至搜寻成本与预期报酬相等(即临界点),在达到临界点之前,预期报酬与搜寻成本正向变动,则搜寻有效,反之,之后,反向变动,搜寻无效。可见,涉及将搜寻成本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获得最佳就业岗位的搜寻能力的培养可以最有效的获得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效果。
(二)摩擦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异质性而导致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不匹配,是一种常规性、动态性和临时性的失业。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业难,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用工荒,该失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摩擦性失业。技术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效率提高而导致现有的劳动力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问题,该失业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技术能力加以缓解。
(三)配置能力理论
即人们通过最优化配置既定的资源达到总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该能力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激励而增进。
(四)外部管制理论
现实中的劳动力市场并非纯粹自由的市场,会受到外界的影响,恰当的外部管制可以达到搜寻配置更优。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劳动力就业需求不相适应[1]
(一)“量”的不适应
1.第三产业欠发达,自主创业压力大。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型就业人才,这恰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重要特征。但是目前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速度,造成接纳劳动力就业的“量”之差距。自主创业也可以增加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量”,可是中国的大学生创业一直处于形式上,资本、技术、经验、制度、法制等诸多方面困难约束着大学生自主创业,依靠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量”是不现实的。
2.系统化的就业配套机制不完备。激励的外部管制可以提高劳动者资源配置能力,提高就业搜寻效率。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是由相应院校的就业处负责直至学生毕业,但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是呈着不规则的波动性的发展趋势,这个徘徊阶段应当由专业的就业配套机构给予经济、法律、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引和援助以增加就业的信心和增强职业搜寻能力,但是系统化的就业配套机制的现状是缺失的,这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曲线就业“量”的提高是很有杀伤力的。
(二)“质”的不适应
1.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期望不适应。期望值过高。一是高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期望值过高。满怀抱负初入职场,发现自己从事着平凡岗位,充当着普通员工,拿捏着微薄的薪水,甚至专业都不吻合;习惯于自由宽松的高职院校管理,一旦进入职场,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控纷至沓来;学生时代单纯的学业竞争与人际交往,转变职场中异常激烈和复杂的职位争夺,新老员工的取代,质量标准衡量……这些过高的期望不及时调节都会挫伤高职毕业生职场资源配置能力,降低职业竞争力。二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在专业技术上,高职学生重技能并不等于高技能,知识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妥贴,培训成本增加;在组织纪律和工作灵活性上,高职学生往往迟到早退聊天网购自由散漫,工作缺乏钻研和变通,眼中无活;在心理承受能力上,高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够强大,工作有问题领导不能多说不可重说,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缺乏恒心与毅力,不愿奉献总念回报;在人际关系处理上,高职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往往自以为是,单打独斗,影响团队的和谐与发展。用人单位期望值落差直接会导致技术性失业,增加高职毕业生的搜寻成本.
2.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劳动力就业规律不适应。第一,高职院校宣传“先就业再择业”遭遇部分曲解。这些学生认定“曲线就业”,到工作岗位后不能踏实工作,心情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得不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第二,高职院校教务部门与就业部门缺乏高效的沟通。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没有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后学非所用,无法发挥其才能;第三,高职院校缺乏学生职场生存能力技巧的培养,学生普遍预期较高,社会认知简单,进入职场,遭遇意料之外的事件,易造成不适应性,心情抑郁;第四,高职院校缺乏有效及时的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机制。毕業生就业市场评估的一手资料难以获得就难以对症下药地改进提高在校生的职业能力了。
3.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人才培养不适应。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技术过硬,教学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喊了很多年的口号,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走的就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道路,所谓的技术也不过短短时间的企业挂职,甚至就是相关企业盖个章,技术与市场接轨仅仅还只是隔靴搔痒的状态,试想,一个与市场脱节的教师怎么能讲授与市场接轨的课堂内容,编写实用的高职教材,设计知识够用的课程体系,又怎么教育出与市场衔接的学生作品。
三、运用劳动力理论,拓展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思路
(一)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技能
一方面,正确的就业认知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面对就业现实,有效地节约搜寻成本;另一方面,练就过硬的职业内功,提升配置禀赋,增强搜寻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
1.高职毕业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院校应当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摸清专业就业的热点和难点,自身就业的优势和劣势,地域就业的机遇和问题,当下就业的务实,职业发展的规划。鼓励学生主动出击,积极搜寻,把握机会,务实就业,敢于到艰苦的农村、生产一线成长锻炼。其次,院校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专业体现在课程内容的专业和授课教师的专业。通过一定课时量的就业理论课程,系统分析就业前,就业时和就业后学生具体应当做什么,让学生拿来就用;邀请企业劳资人员讲座,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揭秘劳动力市场的具体需求;召开毕业生座谈会,零距离地接触劳动力供给者的真实生活;选择多年就业经验的师资授课,穿插大量多角度真切案例。最后,院校应当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高职毕业生容易产生自负、自卑、依赖、焦虑、急躁、等待和从众等多种负面心理情绪,很不利于择业。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疏缓情绪的技能,提高心理的承受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力,强大内心,传递正能量。[2]
2.高职院校应当建设配套的就业服务部门
很多高职院校都有专门的就业处,这里强调的是配套,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系统的配套。配套工作开展得“准”和“精”,大大改善外部管制的环境,缩短了摩擦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的失业时间,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搜寻效率。全方位,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部门除了给予本校毕业生必备的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咨询工作和常规就业管理工作之外,应当大胆地走出去,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近距离沟通,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第三产业、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的发展献计献策,为自主创业,雇佣就业的难点与热点积极讨论,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将就业市场的信息及时带回学院的教务和管理部门,让专业技能和素质技能紧紧抓住市场的手。全过程,不仅在就业前,就业时,还应当体现在就业后和毕业后。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是曲线型就业,在就业失业再就业的发展中,学院的就业服务部门应树立主人翁责任感,给予恰当指导;另一方面,开展已就业的毕业生的跟踪服务有助于收集真实的就业案例,开展就业工作,建立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
(二)高职院校需要需要培养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实行“1+X”模式
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职场就业的生命军,是衡量一个岗位胜任的标准,也是缓解技术性失业的根本所在。
1.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培养要充分面向就业市场
就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技能围绕就业目标增减。第一,“劳动力市场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培养的指导性方针政策落实,政策的外部管制规范了专业技能的方向与内容,专业围绕就业开,课程围绕就业定。第二,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跟岗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定单式培养,内容够用实用就行。每年召开专业建设会,邀请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专家,了解他们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专业课程的种类、深度、广度都严格汲取就业市场专家的建议,考证围着专业来,绕着就业走。第三,師资培养坚持“双师型”,带着就业的思路下企业,学习企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带着就业的思路回学校,改革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与企业亲密无间。
2.高职院校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专业、多元和实践
第一,构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应直接反映在专业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上,严格贯彻“按需设课”的原则,调整课程类别与比例,结合专业与多元,设计包括基础课、核心课、综合课、选修课、拓展课、项目研究、专题讲座、讨论课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第二,加强实践课程的开设。通过创新的实践平台,优化实践课程方案,量化考核指标,激扬学生实践参与热情,将理论所学的原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实践能力,遵循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未来就业的工作状况,增强就业信心。
(三)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高职毕业生的素质技能
智商助你就业,情商帮你升职,高职院校既要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智商,也要鼓励学生参加多项集体活动,加强情商教育。情商与智商并驾齐驱,高职毕业生的内功才会如虎添翼,搜寻能力增强,技术能力增强,配置能力也增强。
其一,教育理念必须从“知识本位、技能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转变。鼓励大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扩大阅读量,多外出旅游,广交朋友,充当组织者,培养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技巧,增强社会适应性;其二,加强创业教育。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创业的过程是难忘的,创业的过程又是智慧的,敢于变就业教育为创业教育,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对于基于就业基础上的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是个挑战与创新。高职职业能力培养将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为一体,针对学生中有领导才能,善于交际组织变通,富于魄力的学生进行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以及相关的创业技能重点培养,支持校园创业实践,完善校园人力、物资、技术、政策的配套,缓解创业压力,增强创业经验。
高职职业能力培养应当紧紧围绕就业导向,狠抓职业内功,紧扣就业规律,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在劳动力市场变化多端的环境中,勇于创业,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毕业生才会永立潮头。
参考文献
[1] 汪霞,钱小龙.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03):21-27.
[2] 董娇隆,张涛.创新驱动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1):59-62.
[3] 李新华,韩奕,陈莉莉,郝凌云.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方法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44-146.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国内访学研修,项目编号:gxgnfx2018132;项目名称:《现代金融学》省级智慧课堂,项目编号:2018zhkt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