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摘 要:在网络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下,高校的意识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所以要把握好网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探索出网络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新体制。文章分析了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提出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应对策略,以期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发展,从而推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祖国建设输送智力发达、思想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关键词:网络;高校意识形态;校园氛围;工作队伍;舆论话语权
在哲学的学习中,理应树立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法,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应从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的现实情况出发,包括周围的环境、经济、宗教、艺术等,从而形成自身对世界的整体看法和独到理解,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想像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即世界观也被称为意识形态。中国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到现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这五中类型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其社会意识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等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改变,每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意识形态都是该发展阶段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意识形态的产生不是人们想象出来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征:现实性,即它不是纯粹空洞的说教,而是来源于社会现实、指向于社会现实、回归于社会现实;阶级性:即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占當时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相对独立;依赖性:意识形态依赖于社会存在离不开社会存在;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艺术、道德、伦理、宗教等组成的有机整体。我国当前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因为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的奠基人,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社会发展模型,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一直是高校研究的重点工作,自从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总体运行平稳,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局势。但随着世界格局的激烈变动和网络的出现和壮大,社会笼罩在信息化的大变革发展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流、激荡、碰撞、摩擦,甚至出现针锋相对的局面,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情况也是复杂多变、斗争日益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和阵地前沿,承担着育新人、聚民心、兴文化的重要功能,因此,必须牢牢筑牢这个前沿阵地,认清楚高校意识形态发展的紧迫形势,克服网络背景下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阻碍性因素,把握好高校的办学方向,意识形态研究目的,打好“组合拳”,花大功夫、下大力气,多措并举,探索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规律,真正把高校建设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把高校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具备主流思想的优秀人才,最大程度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性进展。
一、网络背景下高校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功开展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意识形态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民族发展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理想目标,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和培养党的接班人的来源地,大学生作为这个阵地的重要来源,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素养、思想观念深刻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实效性进展,影响党的意识形态的建设成果,影响民族的建设希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从党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角度考虑,必须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确保高校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领导人员自觉承担起意识形态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忠诚,使高校领导的枪杆子牢牢握在党和马克思主义的手中。
第二,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意识形态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关乎做人得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思想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成长。网络时代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把高校作为思想文化渗透的疯狂阵地,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尚不坚定、心理智力发展还不成熟、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她们更容易成为各种不良思想和意识渗透和输出的重点对象。当各种思想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后,各种思想的碰撞交织、文化的交流融合、网络信息的辐射扩散,导致学生价值观的飘摇不定、思想混乱,大学生在各种思想观念中挣扎、不利于学生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及时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引导,能够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价值观的确立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此以往,高校师生意识到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慢慢严格要求自身、对自身思想行为提出更高的标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校园风气,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和人文环境,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发展。
二、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安全建设的应对策略
第一,强化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构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组织保障体系。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必须打造一支信念坚定,素质高雅、能力突出的高校领导班子,领导班子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和旗帜引领者,必须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管理权、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教育事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精通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党员的标准和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要求严格规范自身行言行,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扎实基础理论、培养仁爱之心、能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的培训力度,及时让他们了解党中央最新的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和政治性,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与党中央文件要求和上级部署工作保持一致;习近平同志指出:“意识形态的领域阵地,非马克思主义占领不可”,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那么非马克思主义必然会去占领,所以,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的新特点和新形式,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在意识形态发展的战略高度。
第二,合理把握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下建设优势,加上网络监督把握舆论话语权。在网络发展的浪潮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开展要抓住网络发展带来的机遇,合理使用网络并使其成为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主流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园地、宣传最美人物事迹、法律知识讲堂等板块的学习,弘扬先进文化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充分掌握网络舆论话语的主导权、主动权;高校意识形态的网络工作者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发展,了解学生的心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把握当下的时事政治热点和新闻事件,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采取學生普遍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网络宣传引导教育,宣传主流意识、比如加强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在学生意识形态中的固有地位,弘扬社会正能量,不断扩大主流思想的影响力。除此之外,要构筑网络安全监管机制,筑牢网络的思想防线,搭建起网络风险预警的预防平台,强化网络的舆情评判,坚决抵制网络不良舆论、网络谣言、敌对势力渗透,加上网络应对机制和体制建设,对校园网站、微博、微信、QQ进行监督管理,及时过滤网络媒体的不良言论和反动言论,传播中国好声音、校园好声音、发扬校园正气,使各个网站成为学生表达合理诉求、传播先进事迹的有力阵地。
参考文献
[1] 苏铁柱.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J].教育科学,2015(03):36-38.
[2] 牟昱苍.浅析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47-149.
[3] 洪光东,王永贵.当前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新思想研究的近展与思考[J].广西社会学,2014(09):4-9.
[4] 秦在东,谢成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05):5-9.
[5] 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29-33.
基金项目: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文化生态视角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JSZ1907。
作者简介:刘丕君(1978-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