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马克思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马克思论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0-01-05 阅读数:454

摘 要:马克思很早就开始关注技术问题,他尤其重视探究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时,他首先从生产领域开始,他认为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技术必将造成社会结构的变迁,乃至于引起社会革命。马克思关于技术的社会作用的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技术;社会发展;作用

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技术的影子。尤其是十九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向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技术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越来越起到引领的作用。马克思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对技术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虽然马克思的理论产生于一百多年前,但他的思想堪称技术哲学领域的经典,对于今天复杂的技术领域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尤其在今天我们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时期,更应该充分地挖掘和应用马克思的技术思想以期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很早就开始关注技术现象,在他早期的文稿中便有关于技术的论述,他尤其重视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关于技术的社会作用,马克思非常重视技术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生产力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在生产活动中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它本身是一个包含着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技术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要素出现,但它却可以渗透在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技术进步可以说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马克思在分析机器在生产中的应用时,他指出:“在机器中从一开始就出现这些工具的组合,这些工具同时由同一个机械来推动,而一个人同时只能推动一个工具,只有在技艺特别高超时才能推动两个工具,因为他总共只有两只手和两只脚”。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脚,有生理上的限制,他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而机器却能够突破这种限制,机器可以是多手多脚的,从而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机器又是不需要休息的,它可以持续不停地工作,只要一直为它提供动力;它的精确度也远远超过人类,马克思引用1855年伦敦出版的《各国的工业》说:“这种装置代替了人手来掌握刀具将其贴近被切削的物件表面,并支配刀具的运动。用这种机械装置,我们就能使刀具的刀刃绝对准确地在物体的表面上纵向或横向移动,工人几乎不用任何肌肉力就能做出任何一种基本的几何形状——直线、平面、圆、圆柱体、椎体和球体,轻易、精确和迅速的程度是从前任何最熟练工人的最富有经验的手都无法做到的”因而,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坚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之间的互动导致社会的变迁。不过,两者比较而言,生产关系是稳定的,生产力要活跃得多。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生产关系是不可能在原地踏步的,它或迟或早也会产生变化。“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生产关系包括三个要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产品的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最为基本,马克思非常重视技术进步对所有制变革的影响。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手工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在论述资产阶级打破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时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一个社会的基础,技术进步造成生产力和生產关系的变迁,势必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社会革命的发生。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他指出随着机器的采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工和童工充实到劳动者的队伍中,改变了劳动者的结构;人口越来越集中,大城市出现了,城市的人口也日益加多起来甚至于超过了农村人口;人与人之间不再被封建的、宗法的关系所束缚,而是变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了;社会阶层的划分也变得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采用机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一个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但是由于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的贪欲,由于资本增殖的逻辑,他没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缩短工人的工作日,反而延长了工人的劳动时间或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工人的薪酬却止步不前,工人相对而言生活更贫困,这便引起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有时工人采用罢工来反抗,但是罢工反而促使资本家改进技术,引入新的机器,减少人力,用机器来排挤工人,从而使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它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样态。

在马克思分析东方社会时,他指出蒸汽机等技术因素将对东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将会彻底瓦解东方社会的结构并引起一场社会革命。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马克思论述了印度社会在殖民者的统治下,呈现出解体的状态。印度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手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很久以来,印度的棉纺织业非常发达,手艺高超,制作精美,远销欧洲各地。但随着英国工业纺织品的涌入,印度的手工业受到沉重的打击,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处于瓦解中。“这些家庭式公社本来是建立在家庭工业上面的,靠着手织业、手纺业和手耕农业的特殊结合而自给自足。英国的干涉则把纺工放在兰开夏郡,把织工放在孟加拉,或是把印度纺工和印度织工一齐消灭,这就破坏了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因为这摧毁了它们的经济基础;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与此同时,印度的村社制度也难以为继了。村社制度的基础是农业和手工制造业的家庭结合,一个村社一般占据一块几百到几千英亩的土地,村社与村社之间的联系并不多,这主要是交通的状况造成的,因而,各个村社在政治与经济上都是相对独立的,某种程度上他们的生活也是独特的。随着铁路的铺设,轮船的建造,使过去自给自足、彼此隔绝的社会组织——村社之间有了联系,村社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广泛,村社制度动摇了。

总之,马克思非常重视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分析技术的社会功能时,他不仅探究技术的建设意义,也揭示出技术可能造成的破坏。今天的技术,与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相比,力量更加巨大,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等正在或即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我们更应该密切关注技术给人类所可能造成的影响,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3页.

[2]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0页.

[3]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22-123页.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6]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111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4页.

[8]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6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53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KY-08)”。

作者简介:傅扬(1968- ),女,吉林长春人,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思想。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