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纪录片配音阐述及分析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纪录片配音阐述及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09 阅读数:474

温彬鑫

摘 要:文化自信增強之后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盛行,纪录片配音的地位也随之升高。文章将从纪录片解说词配音的前期准备、中期配音,以个人的纪录片配音创作体验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解说词;配音;配音人;纪录片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有很多期待,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些作品带有深刻的人性反思,有些作品展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有些作品介绍令人心神向往的名胜古迹。在这些以真实生活为直接内容,不允许虚构和扮演的纪录片当中,想要明确地表现一个人、一件事,必然牵扯到过去和未来。但是,很多画面在处理历史事件、未来事件以及人物内心世界方面是由局限的。这时候,人们就运用文字语言来弥补画面的不足,表达画面无法表达的无形的观点,于是便有了解说词。解说词在介绍画面的信息、解释一些画面不能表达出的细节、衔接前后段落、渲染整体氛围及情感的抒发等方面有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对于一个优秀的纪录片来说,具有一个好的解说词配音也是非常重要的。解说词配音的速度和结构、情感和表达样式、解说人所站的人物角度都对受众产生很大影响。下面文章将从纪录片解说词配音的前期准备、中期配音,以个人的纪录片配音创作体验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纪录片配音的前期准备

(一)了解作品背景

作为纪录片解说词配音的前期准备,了解作品背景是首要条件,也是基础条件。首先要从四个方面了解作品的背景,第一是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在观看一遍纪录片的基础上,要了解纪录片当时创作的社会条件和人文基础,这可以让纪录片的配音者充分的把握纪录片的主题。例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对于中国美食联合地域人物进行创作的纪录片,要根据每一集所讲解的美食和整季的大主题进行接近性的了解。第二是了解作品创作的人物背景,这是对于人物传记类的纪录片配音尤为重要的一点,要在纪录片本身对于人物解说的情况下再对于人物进行资料的查询和生平简介的了解。例如纪录片《敦煌》第十集的配音,对于段文杰老先生的解说词,就需要对其的人物更为了解,才能对于其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生经历进行有感触的解说词配音。第三是了解作品创作的心理背景,要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把控解说词配音的情绪,同时对于配音更能有感而发。第四是了解作品的播出背景。例如,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对于纪录片《话说长江》进行配音,这就需要了解当时播出的时代背景,根据当时播出的背景调节整个配音的基调和语气。以上,对于一部纪录片创作背景的了解,是配音前期准备所需的重中之重。

(二)把握作品的创作风格

每一位纪录片创作者在创作中都具有一定的风格,这表现在他的艺术追求和造诣上。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此,还要依据于纪录片解说词文本的风格、配乐的风格、画面拍摄和剪辑的风格。在纪录片的配音上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要依据作品风格,简单来说这里的风格指的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印证了以上的观点,主题决定了一切,包括画面和配音。第二要把握文字稿件风格,首先要通读全篇解说词,了解文字的书写手法,例如倒叙或者插叙,同时要精准的定位好哪里是需要抒情的地方,哪里是以议论解说的地方,哪里是排比需要抑扬顿挫的地方,也。第三要把握解说风格,在这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依据自己的风格来配音,但是在前两点把握的基础上,在自己拥有一定的配音风格的基础上是可以融入自己的解说风格的。

(三)确定配音立场

这一点简言之就是要明确自己的身份立场。在很多纪录片的配音当中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解说词的创作的,例如纪录片《美味新疆》、《美丽中国》等。当然其中也会有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解说词配音的纪录片,也就是说配音员需要把自己当做纪录片的主人公,以自身的角度,对于自身的经历进行描述,这就需要配音者感同身受,需要情感的投入和把控,例如纪录片《摄像机背后的人》等,配音者都要根据纪录片调整合适的语气和节奏。

二、纪录片配音的中期注意事项

在充分了解纪录片的创作背景和解说词的基础上,要想完美的对于一部纪录片进行配音,少不了的是配音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以下是对于第二观点的三观点总结和阐述。

(一)配音环境和创作者

第一,要提到的就是配音环境,这是配音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配音间要隔音,不受到外界的打扰,在此基础上潜心创作出来的配音作品才会形成优质的体验。第二,需要在播放纪录片画面的同时进行配音,在播放画面时配音者可以有一个人物的代入感和情节的触及感,这能使配音者更好地融入角色和环境当中。当然,其中要注意的是把控好需要插入解说词的点,这是情绪调动最终产生的结果,也是弥补画面不足需要插入解说词比较重要的那个点。第三,切勿融入自我感情。纪录片在某种程度上是客观的,所以解说词也是相对客观的,在配音时不论是对于主人公境遇的同情还是对于主题的任何情感都不应该牵扯到解说词配音的感情当中,当然这些所有的情况都是依据对于解说词了解的前提下。

(二)通过画面确定解说从需要插入的定位

在第一点当中,配音同时需要观看纪录片的画面,也就是说,需要配音人自己去寻找画面需要插入解说词的位置。所以,要对解说词有充分的了解,需要划分大的段落和大的层次,在配音前期就要标注好需要插入解说词的位置,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需要纪录片编导进行告知,同时纪录片编导在标注之前应该亲自去尝试解说词插入位置的是否合适。

(三)解说的速度与节奏

解说的速度是由画面的速度所决定的,画面结束了解说就一定结束,一般来说画面都会比解说时间长,所以要找准插入的时间,这就要依据于编导的制作和编排。另一方面来说,音乐也会影响解说词配音的速度与节奏,音乐是纪录片导演调动受众的情绪的重要因素,所以解说词配音是要与纪录片的音乐和画面相辅相成,这样才能使纪录片达到完整的效果。最后,解说词的配音者要有一定的技能,嗓音的要求及本身所拥有的经验都是能使纪录片升华的重要因素。

三、纪录片配音的自我创作以及感受

在配音创作中我选择了纪录片《敦煌》,纪录片《敦煌》是对于敦煌壁画历史以及相关人物的纪录片。我选择了第十集《守望敦煌》,其内容是对当时对敦煌进行描绘,而现今正在对敦煌壁画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持的一些老艺术家的展望。这个纪录片配音的原声是男声,配音者的声音浑厚自然,对于敦煌深厚的历史和大漠文化的理解真实且深刻。作为女声而言,声音相对单薄,所以只能以另一种角度,也就是第三人称的讲解角度来进行配音。纪录片当中解说的配音要比同期声和采访的时间要长很多,接触到很多的历史和年份,断句也相对困难,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在练习很多遍之后仍然会出现卡壳等问题。于是在配音的稿件上进行了一定的标注,其中包括语言基调,情感等。当然这不能作为一个模式化的解说方式,只是对于解说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标注。

在配音之前我查询了很多敦煌的资料,同时也查询了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的前因后果,了解当下的历史背景和播出背景。在配音时,也是画面与配音同时进行。但在配音时,很多片段依旧找不准插入的时间和画面结束的位置。这需要日后的勤加练习。另一方面来说,纪录片《敦煌》的配乐很是巧妙,有异域风情和大漠风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得到导演对于敦煌文化深深的敬佩,所以在配音时能够很好的调动情绪。

最后,一个成功的纪录片不能缺少一个优质的配音。对于纪录片配音来说最重要的是技巧和情感相结合;是理解和感性互相调动;是学习和运用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王明军.影视配音艺术(第二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