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基于学生主导的高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管理改革探究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基于学生主导的高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管理改革探究


发布时间:2020-01-27 阅读数:484

摘 要:文章在设计类工作室教学模式逐渐普及的大背景下,通过对现有设计类工作室管理情况的梳理,分析出现有管理制度的缺陷,从岗位分工、轮岗制度、项目分组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工作室改革举措,并提出详细实施方案,保证设计类专业工作室高效运转,以促进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实践,形成基于学生主导的工作室管理模式,为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室管理;学生主导

自上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校提出“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开始,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组织分工及教育教学环境的不断不变化,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管理中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创新不单是技术创新,更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把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高校专业工作室管理改革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众多高校设计类专业面临的新课题。

一、工作室管理概况

高校设计类工作室在人员构成和运作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员主体由学生组成,一般以一学年为周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设计类工作室主持完成的校内设计工作具有周期性和重复性,与此同时校外项目的随机性比较大。此外,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作室在管理思想和观念上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一)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平衡

高校工作室不同于社会企业,不仅要考虑工作效率而且更加注重教学与人才培养,故而在运作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人性化的弹性管理。但是学生作为工作室成员的主体具有周期流动性,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而且规范的制度化管理也是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规范严格制度基础上的人性化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Studio扁平化管理与等级式管理的平衡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等级式"管理构架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增加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达到灵活、高效的目的。扁平化管理使工作室能够快速、灵活的适应市场需求完成学生的教育教学和创新培养工作。但是,学生作为工作室的主体,在每学年换届的过程中都会使工作室在成员上出现大的调整。单纯以项目负责制为主的扁平化管理势必会造成工作室教学环节和设计水平的不稳定。所以就需要在分权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扁平化管理与等级式管理的平衡。

二、工作室改革举措

(一)明确岗位分工

明确工作室岗位分工要做到明确部门分工和弱化层次分工的有机结合。具体将工作室分为以下几个常设机构:

(1)项目技术部:原则上全员参加,参与校内校外项目及比赛;

(2)日常事务部:设学生负责人1人,负责人助理3人。主要负责工作室运行及日常事务及担任专业教师助理等,为固定常设机构;

(3)新闻中心:部门内学生分为2-3组,每组成员包括(三年级1名/二年级1名/一年级2-3名),负责产品专业微信新闻公众号日常工作,为一年级及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轮岗机构;

(4)外联宣传组织部:负责工作室宣传、组织跨专业/学院活动、校内产品推广、校外业务拓展、组织工作室TB(团建)活动等。

(二)轮岗制与值星官

工作室岗位分工明确,但要避免固化。学生作为工作室成员,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除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以外,要在工作室各个岗位进行轮岗。一方面可以让新成员尽快熟悉工作室的整体框架和日常任务,找到自身擅长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工作室高效有序的运作。为了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机制,工作室在轮岗制的基础上加入了“值星官”的概念。“值星官”作为某轮值岗位的执勤负责人,在工作期间负责本岗位的正常工作及低年级学生的管理与培训。

(三)固定项目小组

工作室的运作最终要围绕设计项目展开,健康、高效的项目制作是保障工作室模式培养专业学生的基础。将每年级学生成员分为固定项目小组(鼓励跨方向、跨班级结组),每组成员3-4人,每单位学年小组成员固定。在项目的分析、调研和前期设计等环节组织所有小组全员参与,进行竞标。

(四)工作室成员考核

工作室成员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日常学习和工作任务执行情况、轮岗工作完成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三个方面。年终根据不同权重进行考核,优胜劣汰。

三、工作室管理改革实施方案

(一)申请加入工作室程序及淘汰制度

第一学年:

(1)新生在大一下学期初提出申请,并组织笔试和面试(各占50%)。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前16-20学生进入工作室成员名单。

(2)按照工作室的安排,新成员需要参加由专业教师及高年级工作室成员组织的各项设计技能和软件的培训,包括:设计手绘、AI、photoshop、corelDRAW、Rhino、C4D等。学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期末考核结果,筛选前12-16名学生正式进入工作室学习。

第二学年:

(1)学习任务:

至少完成设计项目或竞赛作品2项、设计专利申报1项(可集体完成);

(2)工作任务:

A、负责工作室工作日志记录等日常事务工作,并完成轮岗过程;

B、大二下学期,负责指导工作室大一新成员设计技能与设计软件的学习;

(3)根据学习和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表现,前8-12名学生继续在工作室学习。

第三学年:

(1)学习任务:

至少完成设计项目或竞赛作品4项、设计专利申报2项(可集体完成);

(2)工作任务:

A、负责设计竞赛、设计项目、设计专利申报等任务的组织;

B、负责工作室招聘、考勤、资料存档、财务管理及每周分享交流会等工作;

(3)根据学习和工作完成情况及综合表现,前6-8名学生继续在工作室学习。

第四学年:

(1)至少完成设计项目或竞赛作品2项;

(2)由工作室或学院推荐完成大四实习环节,实习结束后组织设计实践经验交流会1次。

(二)分享交流会制度

(1)每学期根据课程安排,由“日常事务部”学生邀请教师并组织不少于10场名师讲座和特色课堂;

(2)每周周三下午1:30-3:00进行例会及交流分享会,例会的内容主要是本周工作安排及布置。分享会是以PPT形式由学生轮流介绍项目制作中的体会或收获;

(3)每周周三下午3:00-5:00进行项目讨论工作,工作室成员根据当前设计项目的进展组织讨论和设计实施。

(三)考勤、淘汰与成员补充制度

(1)除正常上课时间及周日,自早8:20-晚9:00均安排各年级学生值班。每学期无故缺勤累计超过5次/天或事假超过10次/天,视作自动退出工作室;

(2)每学期无故缺席分享交流会2次,或请假超过4次,视作自动退出工作室;

(3)由教师及工作室成员推荐或学生自荐加入工作室,经考察(专业学习情况、面试)合格后,大二、大三第一学期学生可作为补充成员进入工作室学习。以一学期为限,完成相应的设计技能与设计软件的学习,并参加期末考核择优录取。其学习任务与同年级工作室成员相同,工作任务与低年级工作室成员相同。

四、工作室改革成效

通过对工作室进行制度建设和改革,其日常工作、项目进行、校外宣传与产品推广、团队建设等都能够在淡化教师介入的状态下健康、有序、高效的落实,真正实现基于学生主导的工作室管理模式。工作室改革方案的实施保证设计类专业工作室高效运转,促进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及实践,为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俊,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地方高校电子科技类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34-36.

[2] 刘琳.关于高校设计艺术类工作室管理团队建设的思考[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23.

[3] 范大伟,王新燕,王俊涛.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教育模式探索[J].设计,2013(11):175-176.

[4] 杨帆.基于学生主导的校内实践平台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2):230-231.

[5] 靳瑶.高职院校艺术设計工作室的运作研究[J].艺术科技,2018:224.

[6] 黄克华.民办高校环境设计工作室模式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36-137.

作者简介:邵建新(1988.08- ),男,天津人,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方向:交互设计、产品设计、新媒体设计。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