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刘梦婷
摘 要:“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部分问题,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税法课程为例,创新环节的加入可以更有效地激励学生完成课前学习,提升课堂效率。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中的推广仍面临着若干挑战,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努力,完成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税法;创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在高校的不断普及,“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翻转课堂”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对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以此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间空间限制,真正实现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主导关系的互换,充分关注学生的自身需求和学习兴趣,引导其自主学习。“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思路和方向。
一、传统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税法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会专业中,税法课程与财务管理、会计学等课程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高校税法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存在以下几点常见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冲突
传统的税法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真实感受的不同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被忽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机械地记忆概念和计算方法,对税法理论知识一知半解,在操作过程中,面对一点变化便一筹莫展,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课程性质导致学习兴趣的缺乏
税法课程的主要内容由我国税法体系中的各个现行主要税种构成。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税法系统中每一个税种之间的关联度较低,教学内容多且琐碎,理论性较强,法律基础知识较为抽象。学习每一个新税种的过程往往是征税范围、纳税人、税目、税率等部分的重复累加,学生需要处理记忆的信息量很大,而较为枯燥的内容辅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方式,极易消耗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和耐心,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材难以做到实时更新
我国财政体制和政策的时效性较强,仍然处在不断更新和优化的过程中。例如,近年来我国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税法体系的改善不断深化,税率的改变较为频繁。这就导致了高校选用的教材时常无法紧跟政策变化,无法做到实时更新,从而教学内容常常滞后于相关税法法规。课本信息的不准确以及课堂上一遍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在于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或视频在“互联网+”技术以及线上“翻转课堂”软件的帮助下呈现,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观看次数,改变了以往“教室为唯一学习场所”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其次,“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课前准备的教学课件往往较为简洁,概括性地强调了相关课程章节的概念和重难点,主要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励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自主发现并试图解决问题,随后在课堂上与教师讨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增加彼此间的沟通,使教师能够在教学和答疑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调整课件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在税法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一)课前准备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课前备课环节需要覆盖到知识点的方方面面,并将这些内容完整地展现在PPT中,以履行在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责任。而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教师的课前任务多集中在对税法课程知识点的分解与重构,突出重点,将每一个税种的纳税义务人、税率、征税对象、税目等重点内容以视频或PPT讲解的形式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经过对学生的操作辅导后,使其能够实现线下自由学习。课件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对相关知识点的应用练习,多以客观题和简单计算题来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一阶段设置的习题难度不宜过大,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热情为主。视频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PPT控制在20-25页左右,目的在于给课上的深入交流打下基础。学生还可以运用平台将学习中的问题通过留言反馈的方式呈现给教师,为教师准备课堂内容提供重要参考。
(二)课上延伸
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并在这一基础上完成知识点的延伸和完善。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课前学习中更大的习题,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运用课前学习掌握的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以此来验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为了激励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以及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随机抽取讨论小组上台来演示相关习题的解题过程,若无法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则由学生提出解题的难点和疑点,由教师答疑,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辅导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完成习题。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课堂角色的翻转,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充分承担答疑解惑的职责,课堂讲解更具有目的性和高效性,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三)课后复习
根据课上的情况,教师安排课后任务。若课堂效果较好,学生能较顺利地完成课上的习题,教师除了布置课后习题以外,还可以适当地提供与本节课程相关的拓展资料,对课堂知识点进行补充,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若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在解决相關问题方面存在较多困难,教师应以习题布置为主,难度同样由浅入深,并适当安排习题课,用例题讲解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完成学习目标。
(四)创新点
经典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课前视频课件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运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课堂讲解以答疑和知识点延伸为主,承接课前的自主学习,完成知识体系的连接和构建。“信息传递”在课前完成,“吸收内化”在课内完成,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提供针对性的有效辅导,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也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但是在笔者的“翻转课堂”实践中,学生在课前留言反馈环节表现得相对比较积极,能够提出与知识点盲区相关的问题,为课堂讲解提供素材。然而在习题解答环节,学生的个体参与度较低,很少有学生愿意单独当面提出问题或演示习题的解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环节被尝试性地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课上被指派一道习题,在经过讨论以后,请各小组依次到黑板前讲解分配到的习题,并由其它学生提问。若无法解决问题,则提出思路和疑点,由教师来完成习题的最终讲解。这一环节的设置有两个作用。首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在掌握一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为课上解题或提问提供保障;第二,活跃课堂气氛,解决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发言或演示的问题,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顺利地在课堂中使用起来,避免出现课堂上由于学生不愿意单个发言而导致的教师重新回到教学主导地位的问题。若整体课程时间安排较为紧张,教师可以在一些小税种上节省时间。在发布自学课件的同时,给每一小组安排习题讲解任务,讨论解题的过程也下放到课前学习中,在课上直接由各小组展示例题解题过程或提出对知识点的疑问,教师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达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自“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被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界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大多数教育者肯定了“翻转课堂”在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有效性。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够落实教学模式改革的高校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技术软硬件仍不完备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优良的技术平台的支撑,而目前我国的高校网络学习系统发展并不完善,缺少一个强大而规范的平台来实现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连接转换。同时,“翻转课堂”的全面实施也需要高校为教师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以保证线上教学资源的质量。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备阻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
(二)教师适应性有待加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样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尤其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深教师而言,新的教学模式意味着对课件和课堂内容的重新规划安排,以及对新的师生教学角色的重新适应。这既考验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程度,也对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互动交流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跟踪反馈机制仍需改善
“翻转课堂”模式成功运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能够在课前充分完成自主学习并带着基础和疑问进入课堂,从而完成教师的延伸答疑环节。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与新的教学模式更匹配的跟踪反馈机制,例如利用小组评价、组长打分、加大课堂平时分比重等方式,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还继续沿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模式,很难保证学生课前自我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瑞,王泽慧.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与因应[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21(2):187-190.
[2] 陆珊.“翻转课堂”在税法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1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