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任程龙
摘 要:农业多种经营思想古已有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沿革、农业技术的创新进步以及从业人员的探索,农业多种经营思想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实质。建国初期,中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裂变与重构的艰难历程。为了指导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導下,全国上下对农业多种经营思想进行不懈探索。笔者旨在依据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于1955年亲著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下文简称《高潮》)一书来考察建国初期的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探索历程与创新发展。希望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集体经济的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农业多种经营思想;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包含大量关于1955-1966年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现实情况的材料。这本被誉为“合作化运动百科全书”的材料书,对于了解建国初的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发展创新以及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分了解共产党如何指导遍及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期间,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两次群众运动,极大推动了中国封建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农业经济的蜕变。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上下民众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农业的多种经营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成果斐然。其后由于政治环境以及中央政策的变化,农业多种经营思想没有很好的从理论走向现实。但是,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历史沿革及其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其的探索过程仍具有研究价值。
邓子恢于1953年有语:“我们讲农业,一般是包括农、林、牧、渔,这些都是属于农业。”毛主席在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结论的第三部分,即《农业合作化的全面规划和领导问题》中有这样一句话:“农村全部的经济规划包括副业,手工业,多种经营,综合经营,短距离的开荒和移民,供销合作,信用合作,银行,技术推广站等等,还有绿化荒山和村庄。”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朱德将军在1955年也提出要进行农业的多种经营。除了重要领导人的言论,《高潮》中丰富的材料从多方面为建国初期的农业多种经营的发展提供了证据。
一、农业作物的多种种植
与封建时代停留在“杂种五种以备灾害”的言论层面不同,《高潮》中的材料从实践上实现了农作物的多种种植。以四川省简阳县解放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五年的生产计划为例,其中可以体现这种农作物多种种植的理念,并且有所发展。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种植并不是单纯的粮食作物,还有其他作物的种植。并且可以明显的看出,种植面积几乎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最多的一年之间增加了五倍,最少的也有一倍多,其中也有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当然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的材料中,有诸多农作物多种种植的。例如:中共贵定县委盤江工作组的《一个合作社的三年生产规划》的材料中就有粮食作物与技术作物的种植。中共甘肃省皋兰县委的三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多种种植,种植作物包括:粮食、油料、烟叶、棉花、水果等等。其中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这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成功经验,将会被全国的农业工作者看到并且根据各地的实际开展起来。
除了农作物的多种种植,《高潮》一书中还有一些体现简单的农业多种经营的材料和成功经验,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土改时期的互助组的影子,但是这种农业多种经营思想较简单。
二、形式简单的多种经营
土改时期的农业发展的表征仍然是以农业增收为主,因地制宜的发展满足需要的副业相随,构成农业多种经营的另一番景象。以江苏无锡为例,其接近城区的西漳区与东亭区,由于地理位置之便,其进程做工及从事副业和杂业的机会较多,农民对于农业的关心程度逊于副业。而距离城区距离较远的各区农民则注重农业的发展。由于接近城区和鱼米之乡的自然环境,两区农民吧种菜、养鱼、园艺等副业作为经济来源。土改的进行也不得不考虑当地农业及农民的发展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的渔业互助组的建构为例,可略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副业的生产状况。与土地的贫瘠相反,福建地区的渔业资源相当丰富,而这也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便利。1951年,福建惠安地区渔协会的改组,就有助于更有效利用渔业资源。同时,这一时期,对林业的发展也有实践与经验总结。诸如山林的改革与育林、护林、保林的结合。东北老区土改后,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业互助组的建立无疑有助于林业的恢复与发展。另外中国西北与蒙古地区在土改后,结合当地有利环境与条件,发展畜牧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几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由上层地主转系到下层农民大众手中。同时辅之以互助合作运动,进行生产资料、农耕技术与土地的结合。在此过程中,农民以高度的热情进行农业活动,短期内恢复农业生产。
土改时期的农业互助合作助力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有部分材料可以体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江苏省中共新海连市委员会1995年的材料《大社的优越性》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因地种植”。福建省1955年的《长乐县仙街乡石台农业生产合作社检查评比的经验》的材料中第一项第五点是“因地种植”。另外《一个整社的好经验》中的五算账中的“算搞副业增加收入账”。以及材料中“中农社员林芋头说:旱灾这样重,天天也得黏在田里,不是办社哪能有这些副业收入”。搞副业作为增加收入和预防灾害的一种方式在农业合作化时期已经得到民众的认可并推广开来了。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双城县十一区的生产规划》中提到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林业、水产等生产。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正式基于土改时期的探索。另外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建立了十二个畜牧业生产合作社,使牲畜大为发展起来》,畜牧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正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诸多便利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农民转向于副业、渔业、林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以创造福利。可以看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的农业多种经营得益于土改时期的农业互助运动。
在这些较简单的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和成功那个经验之上,还有诸多更为全面和成熟的农业多种经营理念与成功经验。而这些全面体现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材料,才是《高潮》一书中体现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核心内容。
三、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
新中国的成立,整个社会经历了一个裂变与重构的过程,农业也难免其外。农业最根本的变革是土地的所属权的转移,这是千年未有之巨变。农民掌握着自己的土地,当然想方设法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增产增收。农民依靠自己的辛勤劳作与当地有利的自然环境,再加上互助合作运动提供了农具、耕牛及科技以及在党中央的农业规划的统一领导下,农业合作化运动快速达到高潮。为了了解合作化运动进行情况和农业局势,毛主席不辞辛劳,收集材料,精心加工文字,编撰成了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书作,意义非凡。《高潮》中材料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很多范例。
书中很多材料都能够体现农业多种经营思想,表格所列只是其中小部分。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各地兴办的农业合作社,有很多社都是有全面发展规划,进行农业多种的经营。例如:广宁县江?乡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有些农业合作社的材料是关于农林牧副渔一个方面的发展材料。例如:云南省马龙县四十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副业问题”。另一材料中包含多方面的经营经验也有存在,比如表中的中共贵定县的农业合作社的材料。在农业合作社的兴办过程中,各地党组织以及农民都有通过实践进行农业的多种经营以响应中共中央的政策。同时在本书的结尾的《内容索引》,包含了诸多办农业合作社比较成功的经验,诸如:“一个地方以农业合作化为中心的全面规划、发展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多部门经济”等等。这些经验都是对《高潮》一书中的材料进行总结概括所得。
农业合作化运动期间的农业发展主要以农为中心,兼顾林牧副渔的发展,着眼长远全面规划。另外还能看出的是明显的问题导向。针对阻碍集体农业发展的劳动力剩余、自然灾害等问题,书中的相应材料都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这些表现与当时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以及1954-1955年全国各地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紧缺相关。以皖西北临泉县城关区为例,1954年的皖西北水灾和1955年的春荒就造成严重的粮食减产和人员伤亡。针对这些问题与灾害,必须兴修水利以增产,团结一致抗灾害。《内容索引》中还有其他相关的成功经验,诸如公有农具的管理、勤俭办社以及改进农业技术等等。
此外,毛主席在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的按语中,有多次提到“多种经营”这个概念与并强调了其价值。并且指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农业多种经营必须依靠人民大众尤其是农民,农民在实践的过程中,将会创造性的推进最优化的模式的产生。中国共产党需要做的就是总结农民的经验,从而形成适合农业多种经营的思想与政策,进而反过来指导农业实践。《高潮》一书就是这种做法的范例。
总而言之,在土改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时期内,共产党人立足实践,总结反思古往今来的农业发展理念,推进了农业多种经营思想的发展创新。从之前的“杂种五种备灾害”到《高潮》一书中体现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多种经营思想。
四、结语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对于农业合作化以及后来的农业多种经营具有相当大的意义。其中一条永恒不变的原则,是带领全体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共同致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三农问题如此的重视的大环境下,农业的多种经营该走向何方?怎样带领农民致富增收?这是个需要继续去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30.
[2] 《回忆邓子恢》编辑委员会.回忆邓子恢[M].人民出版社1996:342.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人民出版社,1993:475.
[4] 张思,孟宪科.中国共产党的多种经营思想及对农业发展的现代启示[J].宁夏社会科学,2015(03).
[5]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下)[M].人民出版社,1955:1068.
[6] 于化民等.裂变与重构——人民共和国的创世纪(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463-487.
[7] 陈辰立.一九五〇年代惠安沿海渔业民主改革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8(05):89.
[8] 中國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949-1952(农村经济体制卷)[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351-365.
[9]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M].人民出版社,1956:709-710.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下)[M].人民出版社,1956:1351-1353.
[11] 葛玲.建国初期自然灾害中的政府与乡村——以1955年皖西北临泉县城关区春荒为中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05).
[12]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