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王雪 马晓玲
摘 要: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尤其突出的便是生态环保问题,习近平就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生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也为全世界人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的国内和国际背景进行系统性研究,结合我国和他国实际,揭示习近平生态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对其他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思想;背景
一、国内背景
(一)自二十世纪我国建国以来,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展迅速,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工业设施使用率不断上升,对资源能源的开采量不断上涨,人们农业生产活动污染了低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水位下降,常年劳作造成的土壤腐蚀、对森林的砍伐造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都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方针。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通俗的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新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通过了最严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了2018年,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科学论断,保护与治理自然环境成为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的重要部分。通过出台的法律政策以及领导人的重要指示我们可以看到生态环保不僅在我国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足以见得保护环境对整个人类社会今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又发布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对一些地区为了政绩考核而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等破幻生态环境的现象做出严格的要求,对官员们注重经济发展的思想进行约束,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只有转变思想,才会更加积极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颁布以来,对保护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再加上我国历代领导人在保护环境上做出的重要批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下利益与长远的利益之间依然有很大的矛盾,对于部分地区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立足长远,没有认识到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这样的索取并没有使人们更加深入的融入自然,而是逐渐将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拉开。如何辩证的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规定了全国所有公民必须遵循法律,公然违反法律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过去过于软弱,处罚措施不强硬,企业违法成本过低,守法成本高。而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予以强烈的震慑作用。因此政府在加快建设本地区经济的同时也要接受法律和人们全面、公开、透明的监督,不仅要“富起来”“绿起来”,也要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
(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也明确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变,我国是世界上虽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变。”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技术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个事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决定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试办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相比较西北部欠发达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较为发达。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发达地区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西北部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而欠发达地区欠缺环境保护意识,当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到本地区时,为了经济增长往往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次,欠发达地区之间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为了经济增长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及对本地区环境的保护,各地区之间环境保护与治理程度不同导致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违背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环保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从我国整体出发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保护生态环境。
(四)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不仅国家和政府在努力改善和治理,作为公民的我们也要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当中来,但在积极建设国家的同时,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识,盲目的发展已经将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关系变成了相互对立的关系,人类根本没有领会到“人类是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切无高于其他存在物的特权”这个事实,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浪费水资源的坏习惯比比皆是。之所以人们缺少甚至没有环保意识,是因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过于薄弱,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多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环保意识,一个人改变的程度小,但一个群体就能改变整个地区的面貌;所以保护自然环境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身体力行的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停止对自然的伤害。美好事物的消失不能重演,我们少一点自私,自然就多一分福气,是大自然创造了我们,我们应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二、国际背景
(一)二战结束后,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强国,为了快速开拓国内和国际销售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发达国家诞生了工业革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他们,建立了丰厚的物质技术基础,随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其在众多国家的发展中居于前列。然而在大力剥削人们价值的同时,他们以破换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自己的快速发展,如资本家的工厂大肆排放有毒气体和污水,完全不顾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大量的有毒的工业垃圾和废物长年累月不处理,给城市造成严重危害。美国有一千三百个城镇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养殖业常常遭到破坏,造成大量鱼类死亡甚至绝迹,英国每年的工业废物达到一千多万吨。这充分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浪费情况严重,资本家在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随意排放废物,将处理工作推给社会,这些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于是政府被迫采取措施来控制污染,但是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益,根本不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说:支配着生产和交换的一个一个的资本家所能关心的,只有他们的行为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资本家们在追求利益而忽略了人们的安全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渐渐地发达国家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于是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想要加快自身的崛起以及其在国际上的优势地位,将污染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会接收这种污染型企业是因为能够解决部分就业,还能增加税收,虽然发达国家自然环境得到改善而从中受益,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种污染主义的办法虽然暂时解决了环境恶化问题,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有效缓解。所有国家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为了本国发展而破坏他国环境,这表明发达国家并没有从全球角度出发考虑保护和治理环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之所以发展中国家会接收这些污染企业,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相较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于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发展自身经济,不断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污染企业,更是对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行为不以为意,为了发展无暇顾及环保问题,盲目发展而不自知,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路上越走越远。其次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发展较快,部分地区贫困落后;发展较快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与落后地区人民的生存压力,共同导致了生态环境恶化与破坏。再次發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资金和技术条件,没有足够的能力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与保护。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领域处于劣势地位,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利益,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这种行为无能为力。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2015年,习近平在巴黎世界气候大会上指出“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明确表示要探索一条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以及向生态文明转型。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世界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倡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来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建设美丽地球,是每个国家的责任,每个国家都是行动者,习近平引领各国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国际上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中国应有的样子。
(三)联合国于1945年在美国旧金山正式成立,作为国际性组织在促进全球和平与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许多中国思路。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也积极推进各国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达成共识,呼吁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通过传播绿色观念和思想来引导各国绿色发展,特别强调的是对“可持续发展”思想所做的贡献,在评估气候变化科学上起到了带头作用,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全球环境治理工作陷入了僵局,首先美国于2001年退出了《京都议定书》,虽然美国的人口较少,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却占了全球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为了其自身利益美国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其次是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要求修改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的呼声不断提高,联合国的局限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联合国内部环境机构、委员会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缺乏协调性,造成联合国系统失灵和功能紊乱,形成环境治理制度障碍,对达成协议但不实践的国家无能为力。部分主权国家制约着联合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发挥自主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各国仍然存在着斗争,一些发达国家为力自身利益把全球环境治理机制当做斗争的武器和场所,无视了联合国就环境治理上所做制定的规章制度,影响了全球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对当下以及未来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国际性问题,而且其思想具有延伸性,不仅为当下人们谋幸福,更为子孙后代创财富。习近平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重要位置,是我们保护环境付诸实践的重要指导,同时促进了 “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生态环保工作一直在路上,积极发挥人类的能动作用,加快绿色现代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环境伦理学中的主要思想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雪(1994.11- ),女,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的生态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马晓玲(1968.03- ),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