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习红丽
摘 要: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说是信息网络时代的典型代表,它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再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在当前的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只有充分利用好网络舆情,来辅助教学工作的改革,才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前提是要先明确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不断创新。文章主要针对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进行了探析,旨在给广大高校思政教师带来一点启发。
关键词:网络舆情;高校思政教学;定位;创新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高校学生是我国网络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国内外发生的任何新闻大事,学生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知,并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虽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与此同时也使学生在无形中被一些网络舆情所影响。所以,在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有责任把关好网络舆情的整体状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上的各种热点话题。特别是对于高校思政课来说,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它的教学中更应当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舆情。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
(一)主体繁杂
调查发现,现代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非常深,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部分,再加上高校学生们本身思想的开阔性,导致了他们会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但就现状来看,由于网络舆情的主体繁杂,而我国的互联网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所以网络暴力等事件十分常见,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网络舆情的主体繁杂主要体现在,无论哪个年龄阶段、什么学历、什么职业、什么信仰的人,都可以几乎无门槛地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而作为社会经验不足的高校学生,很难在网络上有效辨别出网络舆情的主体,反而会不知不觉被其所引导。
(二)内容丰富
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比,网络世界是一个更加宽广的世界,网络的海洋中包罗万象,有着十分丰富的信息内容,并且这些信息都可以比较轻易地被高校学生所看到。但是,面对着这海量的信息,高校学生往往没有能力对它们进行正确筛选。在这场“百家争鸣”的网络盛宴中,虽然有着许多积极向上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消极的信息,如果学生接触到这些负面消极的信息并受其影响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将其思想政治观念带偏。可见,虽然网络舆情内容丰富,但却不能一味地全部接受,而要帮助学生去正确筛选,然后多听取正面的信息,而摒弃负面的内容。
(三)价值取向多样化
网络舆情信息中所表达的价值取向是非常多样化的。高校学生尚未出校门,就如同一张白纸,有着无限的可能。在以往没有互联网及互联网不够普及和发达的时代,学生的价值取向,多需要凭借其自己的真实经历而去形成与发展;但现如今,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即使未出校门,也可以在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同时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无法正确辨别这些信息中所表达的价值取向的好坏,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这点需要由教师对学生进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去辨别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也有了更大程度的突破与完善,在此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积极与信息网络相结合,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和全面的教学。因为通过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获取信息的实时性与实效性,还可以使学生更加自由地发表自己对事件的观点与看法。但与此同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影响也不得不受到高度重视。
(一)网络舆情引领高校思政教学环境的导向
现如今,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引领高校思政教学环境的重要导向,更是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技巧及应用方式变化的推动者。积极的网络舆情,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对于探究与追求真理的认知过程与心理诉求,如果能够利用好网络舆情,则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反之,消极的网络舆情,由于其的自发性与偏差性,所以往往会误导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判断,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则还会更进一步地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趋向。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网络舆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与明晰。
(二)网络舆情促进高校思政教学定位的创新
通过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引入网络舆情,既可以给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又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师及教育专家们固有思维的转变,从而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定位的创新。网络舆情既是与时俱进的,也是不断更新的,只有充分发挥出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反哺力,根据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等的认知,以及结合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交汇变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来重新界定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措施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
在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不是一时的,而应当贯穿于其成长的各个阶段,并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思想波動特点以及认知变化特点来开展教学。高校之所以要开设思政课,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而学生对此的最终接受并内化的程度与水平,是受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及教学资运用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在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中,通过融入网络舆情,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使教师重新界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承担的责任,从而树立平等、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轻易嘲笑学生的网络舆论倾向,而让网络舆情成为教学的重要依据。
(二)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若想有效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就必须要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在网络舆情视域下,学生的网络舆情正为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提供了有利的导向。通过利用网络舆情,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高校思政教学内容中的优势、不足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就可以依据这些来来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并且,有了网络舆情,教师也可以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查学生的思想观念,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找学生在学习和行为外化中的问题上面。
(三)设立新媒体思政教育宣传栏
若想充分利用好网络舆情来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必须要先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而设立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宣传栏正是一项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设计思政网络课程、宣传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将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有效融入其中,来加大在新媒体渠道上的宣传力度,以使学生可以有机会充分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舆情应用活动当中。
(四)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机制
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必须要尽快改革教育机制,制订符合网络舆情视域需求的教育机制。具体来说,首先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形式,设立师生互相评价、生生互相评价的多向评价形式;其次应改革保障机制,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新媒体技术应用水平;另外还应改革教学平台机制,进一步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发展,其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力也渐渐提升,很多学生都会在无形中被一些网络舆情所影响,而失去正确的主观判断力。所以,在当前的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必须要充分应用好网络舆情,发挥出其积极的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以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的实现。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当要采取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不断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设立新媒体思政教育宣传栏以及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机制等措施,如此才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杭亲.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定位与创新[J].文教资料,2019(08):186-187.
[2] 贾洪岩,韩锋.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微思政”模式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30-31+48.
[3] 韦海.高校网络舆情视域下茶文化思想在思政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8,40(12):364.
[4] 郭秀芹.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政教育引導[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35(04):47-48.
[5] 易丹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舆情影响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