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23 阅读数:531

汤玉华 杨骏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战略地位愈显突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思潮涌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根据信息化、科学化、国际化等时代特点,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分析;对策思考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提到越来越高的战略地位。站在战略高度办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足战略转换,分析新矛盾、新变局,因势而化,因势而进,实现理念、内容、思想、方法的转变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的关键。

一、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战略地位愈显突出。对于当前形势的分析以及新形势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挑战与机遇,应该站在全方位视角,系统地进行分析思考,思考新形势出现的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以及新机遇,分析其出现的深层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等,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进行全方位的战略部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必须解决新时期面临的系列新的问题,用中国的话语体系解释中国的成功经验,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在提供基本理论支撑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学科建设,不断改革和创新理论的新方式和新渠道。要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战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的发展战略,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战略。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大学生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须实施战略转换。

二、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需求,整体素质亟待提升。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师队伍有的存在政治方向偏差,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加强。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一些西方政治价值观念,给高校教师的思想认识造成了较大干扰。其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按照1:350的师生比标准,国内绝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專职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师因此在承担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使得提升自身素质、学历水平的时间和精力更加受到挤压。

二是学生获得感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与针对性,主要表现为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需要存在一定“隔阂”,师生关系生疏、“距离”较远,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的“目光”,教师的话语表达难以满足学生的期待等。大多数高校还是实行大班制教学,教师数量不能配齐配足,这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教育效果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期待不高、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的知识教育层面,而要从价值信仰和行动外化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信仰定力。

三是教学方法创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教学改革创新方法不多,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理论性和政治性很强,具有抽象和枯燥的特点,加上受传统教学思想和理念影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教师在讲课中脱离现实就内容而内容地泛泛而谈成了通病,不注重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不考虑学生实际,不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教学方法程序化,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忽略学生知识基础和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方法形式化、教条化陷入形式主义教学方法误区。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也不能适应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因此,这种单调、乏味的单向型教学法必须予以改革,实现学生从消极学习走向积极学习。

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不够科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不够科学,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立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同课程体系密不可分。课程体系建设上不去,学科体系就上不去;要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考虑“原理”“概论”“纲要”“基础”“形势与政策”课程之间的关系和教学衔接,使学生掌握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局部的、教条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课程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晰。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呈现拼凑、块状、无衔接等缺点。课程内容设置没有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原理”是基础,“概论“是重点,“纲要”是主线,“基础”是落脚点,“形势与政策”是前沿问题的补充和拓展,专、本、硕、博需要体现层次性衔接性。第二,课程内容还不够丰富充实。缺少很多中国优秀传统哲学、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缺少对国内国际现实问题的及时解释与回应,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缺乏有机衔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相衔接,以防止出现过去的内容重复、反复教育的局面,即中小学、大学内容的重复,以及教育内容的前后次序颠倒等等。高校内部各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之间的有效衔接,研究生课程各个高校没有形成统一模式,做法不一。

三、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思考

一是要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发挥主导战略。我们要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随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问题谋划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战略发展,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始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这是我们办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在战略任务上,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化。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领导是“魂”。抓好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创新战略,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大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演变规律,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他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主渠道,要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三是构建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机制,发挥协同战略,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乐章,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统一领导、权责清晰、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专业教师、学工战线、群团组织协调分工、共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局面。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要努力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魅力”,引领其它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引领社会思潮。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分析社会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使学生受益一生。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的战略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健全人格的新时代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8:183.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7.

[3] 陈锡喜: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目标、原则和重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基金项目:该文为2019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科研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9JDSZK069;该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8GZMZYB35。

作者简介:汤玉华(1978- ),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骏(1985- ),男,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