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王纯爽
摘 要:新媒体的运用带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这给传统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大学生在接受新媒体带来福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要面对新媒体的弊端,怎么处理好这一弊端要靠政府和学校的齐心协力。文章选取在了社会上引起热议的思想政治事件来谈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机遇,这样做的目的是从热议事件入手具体分析引起大家的共鸣,避免空洞的理论套话。
关键词:咪蒙事件;困境;媒体人素养;革新
现在是一个互联网极度发展的时代,地球村的任何事物都与它脱不了联系,就连严肃官方的团中央也进驻B站,喊出“青年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口号”,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不一般的影响力。但在新媒体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由于我们的大学生的三观体系不够成熟,面对多媒体上的不成熟思想容易被其误导,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从咪蒙事件看待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咪蒙团队被封是因为发布了一篇名为《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团队为了博取关注获得流量编造了一个理科状元在大学期间为给妹妹赚学费而得胃癌过世的事件,故意激发社会矛盾,传播错误的社会价值观。咪蒙是在网络上非常具有话语权的公众号大V,发布的每篇文章阅读量都是一百万起步,受众集中于二十多岁的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其中大学生人群也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就是这样一位大V通过新媒体不断发布三观不正的文章,导致很多人深受其害。例如咪蒙曾经发布过一篇《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的文章,在文章中咪蒙用个例代表普遍吹鼓对课程专业不满意的学生选择退学。并不是说读书才是成才的唯一出路,但是偏激地选择退学是不准确的选择,比如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刚开始对所选专业不熟悉不适应误以为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看到咪蒙的文章后很可能就被带偏选择退学。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一时的不适应还是真心不感兴趣,如果对目前专业不感兴趣可以争取调换,这样一棍子打死只要不喜欢就直接休学,那岂不是很多人都要选择不读书了?国民素质的提升、国家人才计划的培养都要受到影响。
咪蒙事件只是新媒体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中的沧海一粟。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信息传播媒介的选择性越来越广泛,信息的传播源也急速增多,这就导致信息良莠不齐,其中夹带着的不良思想在来不及过滤的情况下就被公众所吸收。特别是大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三观,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很容易被错误偏激的思潮影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设计的,主要以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这些开展方式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作用被消减,所以当前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终身的课程
“高楼大厦有阴影”,我们的社会现在的确还有许多矛盾,但我们要用全面进步的角度看待问题。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意识以及大局观,导致他们在看待问题时容易感情用事情绪化,面对被曝光放大的社会事件产生激愤的情绪,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用砸车的行为抵制日货、复旦大学医学生投毒、大学生迷信法轮功自焚等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关乎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都要接受的课程,只不过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媒体的社会环境下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媒体人素养
这里的媒体人不是指从事与新媒体行业相关的人员,而是用来代指新媒体的使用者。培养大学生“媒体人”的素养意识,是解决新媒体对思想教育冲击的关键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旦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媒体人意识,面对真实性还未考察的信息不会肆意传播发布评论,即使发布评论时也会注意语言的文明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会散播危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要达到这样的媒体环境需要国家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工作,以及网络媒介实名制认证,让所有人不敢报侥幸心理,增强网民的网络道德。
网络道德只是从线下搬到线上,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它有比线下道德更为复杂。学生能在网络中扮演任何角色,支持者、反对者、中间者,学生有很多的自主权利,并且网络是一个非熟人社会,发表言论起来更加无拘无束,即便对当事者毫不知情也能随意猜测妄加评论,造成事件失真。大学生网络失德的问题屡见不鲜,严重的有计算机系的大学生蓄意窃取个人资料盗取银行卡账户、伪造证件。大学生为了偷懒完成作业直接在网上剽窃、抄袭,网络考试作弊现象也是见怪不怪了。据此,学校也可以助网络监管工作一臂之力。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地给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荣辱观,让学生以四有公民的要求规定自己,身践力行;另一方面是,学校方面建立思想道德奖赏机制。首先联合所有大学建立一个思想道德奖赏公布网站,对于学生失德现象一经发现学校要直接记录在案,并且可以直接从官方网站中查询到,给学生树立一张警示牌。同时对于扬善惩恶、乐于助人的学生要给予表彰,也要公布在思想道德奖赏网站上,以示嘉奖。
(二)思政课程的革新
除了新媒体环境的净化,改革大学中的思政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学中的思政课程上课形式单一,基本就是对本宣科的形式。本身思政课程就比较枯燥,很少有学生真的能把马克思原理、毛泽东思想、自然辩证法等等所有的理论知识都记住,加之教师和学生都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低,认为这只是一个次要课程比不上专业课,教师上课马马虎虎,学生学习也是随随便便。在怎么上好一堂思政课的问题上,复旦大学的陈果给出了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陈果教的思政课在复旦大学备受学生的欢迎,她的课在网络平台上都可以看得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老师。对于她上课的水准、教学质量暂且不论,但是陈果能把无趣单调的思政课堂转变得生动有趣广受欢迎是值得所有思政教师思考的。陈果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上课,她把课本内容中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成案例,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新媒体环境下想要提高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应该是轻而易举的,音频图像、VR仿真技术都能被直接运用到课堂上。就像陈果的教学资源在各大媒介上都能看得到一样,思政课程资源都可以上传学校的教育平台,学生在课后也能自行学习。除了开设必须的思政实地课堂,网络课程的开设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网络课堂可以随时观看没有时间限制,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能多次浏览,还能在网络上及时完成课后检测校对答案,在传统课堂上是没有这样的时间精力的。由于媒体的互通性,学生还能在网络上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的学习困惑或是生活中遇到的思想问题教师都能予以解答。对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或是学生群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思政教师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言论,正確引导学生思考。并且新媒介的发展也丰富了思想教育课程的内容。国内外的大事件都能形象地搬入课堂,国家新闻会议也能在课堂中看转播,师生能在课堂中对这些事件点评谈论自己的见解,加深师生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为了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话语权,教师最好建立官方账号,和学校统一发声,言语要有理有据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知识范围。大学生热爱求新求异是新思想的弄潮儿,而思政教师常年在教学一线,可能没有时间去充分了解每一代大学校的思想观念,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认识偏差,也就不能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师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课堂的上课效率也不高。因此教师要经常自我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思政教师可以去大学生人群活跃的网络互动平台,关注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留心他们对大多数事物的态度趋势,如果发现了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教师要敢于发声,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并且在今后的课堂上也能持续关注这一话题。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任重道远,但是不能因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造成的不良影响就全盘否定,这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要学会正确看待新媒体,做到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让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新媒介的帮助下展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史倩,刘康.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26(12):144-146.
[2] 王智汪.传统媒体的变革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02):106-110.
[3] 陈开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智库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改革与开放,2017(19):9-10+20.
[4] 王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5] 乔靖文.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