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你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鉴赏 » 浅析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指引作用

警戒线封面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

主办单位: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编辑出版:《警戒线》杂志社

国内刊号:CN 22-1415/D

国际刊号:ISSN 2095-9893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邮箱 :jjxbjb@126.com

《警戒线》
投稿邮箱:jjxbjb@126.com
论文鉴赏

浅析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指引作用


发布时间:2020-03-02 阅读数:669

摘 要:新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需要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文章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原因、趋势和途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创新

近年来,党中央和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此,文章对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探寻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积极意义,希望能够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作用,让我国传统文化能够焕发勃勃生机。

一、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必要之处

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人类发展的真实记录,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撑和依托。“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做好批判,做好取舍,才能激浊扬清,让传统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人民群众普遍认同的价值源泉,为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对于文化本身而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想要实现转化发展,就需要借助外力,只有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让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做到有据可依,并且不断进步,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无论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融合我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在全国人民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推崇外来文化,甚至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游戏片面地消费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使得广大青少年只知道历史人物的技能,却不知道历史人物的事迹。针对这一现象,党中央高瞻远瞩,强调文化自信,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地位,用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所以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必然之选

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而且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和吸纳新鲜的事物和理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想要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就需要从人的意识形态入手,在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本质和精髓后,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在具体的改造社会过程中,能够发揮主观能动性,做到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从某种角度讲,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这块阵地,才能掌握主动,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始终辩证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外来多元文化开始逐渐影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辨别能力,避免他们的心灵受到侵蚀和荼毒。可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党开展国家活动的前提,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通过合理和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去芜存菁,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彰显独特的魅力和无与伦比的价值,从而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辩证看待

对于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需要辩证看待,不能采取极端的手段和方法,比如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达到水火不容的程度,这样就会失去二者共存的机会,如果一味排斥马克思主义或者是排斥传统文化,就可能陷入悖论,既支持文化复古主义,又迎合历史虚无主义,结果一无所获,所以一定要审慎思量,认真考虑。虽然马克思主义属于外来文化,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在不断调整、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它能够与时俱进、弃旧图新,很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的执行提供科学的指导。至于我国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儒家思想的主导,强调个人修养和纲常礼仪,其中不乏优秀的文化,比如兼济天下、大公无私、除暴安良等,但是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裹脚、殉葬、太监制等。有鉴于此,需要辩证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并且对二者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并且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加强宣传

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时,需要加强宣传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比如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是书籍刊物等途径,加强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民族精神。由于我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饱受西方列强的蹂躏,这使得部分国人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并且有崇洋媚外的情结,认为自己国家的文化一无是处,总觉得西方文化高人一等,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文化自卑,缺乏做中国人的底气和骨气,加上传统文化曾经被彻底推翻和否定,所以必须要正视历史和正视文化,要让人民群众认清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因为中华文明绵延五千余年,没有断裂也没有消亡,这是伟大的奇迹,而且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国人民也开始认可并且尊重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国际友人愿意研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每一名中华儿女,每一名炎黄子孙,都要挺起脊梁,增强文化自信,并且承担起宣传的义务,从自身做起,学习和尊重传统文化。

(三)有机融合

马克思主义需要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的融合,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也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传播。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既符合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在具体的融合过程中,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才能继承传统文化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在认同传统文化,并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前提下,还要与当前时代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也就是要让传统文化迸发新的活力,让传统文化涅槃重生,从中国走向世界,在融合传播时,马克思主义要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适当进行创新,弘扬时代精神,拉近传统文化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时,需要充分吸收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马克思主义也可以改变传统文化的含义,比如“三纲五常”属于封建思想,但是如果适当进行调整,将纲常变成一种规范和标准,让其起到榜样的作用,这样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

(四)完善体系

为了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引传统文化转化发展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加大研究力度,高校以及研究院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拥护者。新时代下,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看成真理,还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信仰。在完善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系,比如衣食住行、礼乐制度等,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拥有适合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并且贯穿于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可以围绕我国传统文化展开,从社会、自然、哲学以及人文等方面入手,争取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的轉化发展得到人民群众的响应和配合。也就是说,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先锋作用,才能大刀阔斧地进行传统文化转化发展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转化发展的方法论指引十分重要,而且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在具体的指引过程中还需要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并且加强宣传和融合工作,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金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J].理论学习,2016(11).

[2] 张国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关系[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3] 高欣.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当代引领[J].学术探索,2018(04).

作者简介:刘洋(1997.03- ),陕西西安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南京教学区研究生一大队本科生一队。


编辑整理:警戒线杂志社官方网站:www.qnyshzzs.com